葉韻雯 柳夢瑜
久違地逃離一場接一場的小組討論和隨時彈出的微信消息,來到開闊的田野間,方如親手摘下新鮮的蘿卜、學習使用各類農(nóng)具、編制草席……
長期接觸電腦和手機的方如,對這樣的體力活,感到新鮮而真切。參與學校組織的勞動教育,能讓自己暫時忘掉日常生活的疲倦與瑣碎,仿佛來到了一個能夠放松、療愈的“平行宇宙”。
這樣的感受也并非方如獨有。2022年11月,豆瓣小組“輕體力活探索聯(lián)盟”成立,短短幾個月便有近4萬名組員加入。小組成員或曾經(jīng)從事過一份體面的“白領(lǐng)”工作,或還處在從校園走向職場的過渡階段,他們的相似之處在于,都對體力活、體力勞動崗位懷有某種向往。
輕體力活
在麥當勞當?shù)陠T、到果園做采摘……這類工作往往被稱為“輕體力活”。在當下的網(wǎng)絡語境中,主要泛指依靠簡單動手技能、對體力要求相對較小的非腦力勞動。
豆瓣網(wǎng)友“逗逗的逗”閑暇時間從大城市回到老家縣城,幫父母打理了一周的早餐店。每天的工作雖然辛苦,但卻能讓她放下手機,遠離紛繁的信息推送和無意義的精神內(nèi)耗。她得以更好地關(guān)心眼前的人和事,也發(fā)現(xiàn)了更多生動有趣的故事,“以早餐形式找回了和家鄉(xiāng)的連接”。
輕體力活正是能提供這樣一種近似“心流”的狀態(tài)。無論是往咖啡里倒牛奶,還是給各色糕點貼封條,勞動者的身體被占據(jù),大腦卻可以自由地思考事情,擺脫過載運作的狀態(tài),處于輕松和愉悅之中。
一位新聞專業(yè)的同學也表示,在勞動教育中,種植油菜花、收獲芹菜、固定葡萄藤等一系列體驗,讓自己的感知力變得前所未有的靈敏,“很久沒有這么直接地聞到、摸到泥土和植物,感覺自己更好地融入了這個世界?!?/p>
這便是輕體力活最直接的意義:我們擁有知覺、觸覺、嗅覺等,是為了進入這個真實的世界。從草木生長,到柴米油鹽,周圍的世界豐富而富有啟發(fā),等待我們的探尋。
從Excel到田野
當然,輕體力活絕不僅是一種簡單的治愈手段。親力親為的經(jīng)驗總是能觸及勞動中最細微、最真實的感受,回應當下人們的價值追尋。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許多白領(lǐng)時常用“擰螺絲”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當一份工作被拆分成眼花繚亂的Excel、各式報表等,工作者很難從過細的分工中找尋到工作的意義感。對于大學生而言,實習中的Dirty?work(通常指重復瑣碎、技術(shù)含量低且很難帶來個人提升的工作內(nèi)容),也會讓人陷入“我做的事情有意義嗎”的自我追問。
與此相對照,輕體力活則呈現(xiàn)出一種本真的勞動狀態(tài),即勞動是可以有直接收獲的。
在勞動教育里,早上采摘的芹菜,下午就出現(xiàn)在食堂的飯菜中,這一細節(jié)帶給人們的印象尤為深刻。這種直接且實實在在的反饋,是“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很少有的。”
小紅書用戶“弗蘭西斯柯”在歷經(jīng)3次失敗的考研后,帶著1萬元人民幣前往新西蘭,通過幫房東建房子等體力活的方式來打工換宿(即通過為房主工作,來換取免費的住宿、餐食),同時掙得生活費、留學學費。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她提到這些經(jīng)歷給自己帶來的啟發(fā):人可以從具體的勞動中獲得薪水、快樂和自我認同。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試圖從生活的每分每秒中找到具象的、能抓得住的意義。在這一層面,也許輕體力活帶來的不是宏大的理想追尋,而是個體層面細微卻直接的確定價值。
向下的自由?
隨著越來越多的“Z世代(網(wǎng)生代)”年輕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討論中暢談自己對輕體力活和體力工作的向往,公眾的目光也逐漸聚焦于這一議題。對于高學歷年輕人想從事體力工作的想法,時常有人發(fā)問:既然要干體力活,多讀的那些書又有什么用?
事實上,年輕人也在如此質(zhì)問自己。
從“任何專業(yè)的歸宿都是Excel”的苦澀調(diào)侃,到久坐帶來的身體問題、熬夜帶來的健康風險,還有裁員的危機與人際關(guān)系的內(nèi)耗,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往往也充滿著種種“磨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年輕人開始向外探索原先忽略的體力勞動的種種可能性。與其在工位上備受煎熬、自我懷疑,倒不如去體力活中出一份踏踏實實、明明白白的力氣。通過在體力活中感知世界、自我調(diào)適來“降噪”,也適時地放下內(nèi)耗、回歸身體以“出逃”。
一時興起又如何
體力活并不是浪漫主義的存在:身體的勞損、較低的薪資、不穩(wěn)定的前景,現(xiàn)實并非全如社交平臺上展示的那般理想。在大眾看來,一時興起和作為生計完全是兩碼事——對于體力活的追捧,只是一陣時髦的潮流。
不過,這一點也不必苛責。輕體力活向來是一種有包容度的選擇:可以將其作為本職工作或兼職,也可以簡單地在某個周末體驗。大廠員工逃離繁忙的工作,在生態(tài)農(nóng)場的烤窯中聞見面包的香氣,在故鄉(xiāng)的早餐店里為客人端上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大學生走到田野間,生活不再只有組會、DDL(即某項任務截止的最后期限),而是可以真實地觸摸泥土、感受生活。
輕體力活,更像是一段自我探索的暫停。對于將輕體力活作為職業(yè)的年輕人來說,這往往并非結(jié)局,而是在不知道下一站目的地的情況下,他們選擇逗留的驛站,在休整中更好地確定接下來生活的錨點。
而對于偶爾體驗輕體力活的人來說,這樣一段平和時光,可以成為暫停下來思考、找回秩序的契機。結(jié)束勞動教育后,回到學習生活中,日常生活的紛雜也有了新的底色——世界非常寬闊,有田野也有人群,“一切都不是中心,一切都沒有那么重要”。
輕體力活或體力工作并不是應對某一具體問題的標準答案,它也不會成為另一條擁擠的賽道。它只是在提醒我們,如果格子間的生活太過乏味,如果這段日子讓人感覺虛無,那也有停下來的可能。
“以前在寫字樓里做電話銷售,每天早上進大廈,天黑了才下班出來,一天就這么過去了,完全無法感受外面天氣的變化?,F(xiàn)在,我可以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曬會太陽,下雨或下雪的時候站在倉庫門口欣賞一會兒,感受大自然和時光的變化。”這是豆瓣用戶“春夏秋冬”在成為一位叉車司機后的收獲。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