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星
隨著統(tǒng)編高中語文新教材在更廣泛的范圍內(nèi)開始使用,高二選擇性必修教材的用法日益受到關注。按照統(tǒng)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的觀點,選擇性必修教材應以“專題研習”建構單元,指向學業(yè)質量水平三和水平四。因此,教學策略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作為語文重要基礎內(nèi)容的古詩詞,在選擇性必修教材中主要體現(xiàn)在下冊第一單元,但三冊仍延續(xù)必修教材的編寫體例,每冊都附有古詩詞誦讀部分。三冊教材共涉及古詩詞19 首,分屬教讀、自讀、誦讀三種不同要求。如何統(tǒng)整教材,用好這些古詩詞,完成“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研習”任務群的研習,筆者結合實踐,從知識體系構建、學習任務設計和讀寫一體化三個角度試作簡要分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中的選擇性必修學習要求提出:“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了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tǒng)文化積累?!币虼?,高二階段可在學生古詩詞學習的基礎上,注重古詩詞基本知識體系的梳理與鞏固。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古典詩歌的發(fā)展脈絡、詩歌體式、文化常識等角度切入,對涉及的篇目進行整合,設計自主研習任務,打破教材篇目零碎化的限制,實現(xiàn)系統(tǒng)化學習。
通過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教材共選了19 首詩詞,其中先秦詩詞3首,漢代詩歌1首,南北朝詩歌1 首,唐代詩詞8 首,宋代詩詞6 首。(見下頁表1)
表1 選擇性必修教材中的古詩詞篇目
按照時代劃分,唐代以前共5 首,《氓》《無衣》出自《詩經(jīng)》,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開端;《離騷(節(jié)選)》出自楚辭,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后各代所選,雖然體式、格律不斷變化發(fā)展,但文學傳統(tǒng)延續(xù)非常明晰。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兩大文學傳統(tǒng)沿革與發(fā)展角度,設計研習任務,幫助學生把握古典詩歌的發(fā)展規(guī)律。
先秦作品,詩歌韻律和體例相對自由,而教材中的3 首先秦作品《氓》《無衣》分別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和《詩經(jīng)·秦風》,《離騷(節(jié)選)》則為“騷體詩”的代表,三首詩歌可以讓學生開展專題研習,進而領略中國早期詩歌概稱“風騷”的藝術特點。選擇性必修教材選入的唐代樂府詩詞總量較多。很多人對古典詩詞的印象多局限于格律詩詞,學習樂府詩能夠讓高中生突破慣性思維,深入了解中國詩歌的博大精深。在唐詩宋詞方面,教材編選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由于高二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古詩詞學習的基礎,所以所選內(nèi)容以七律為主,且兼及唐宋兩代,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教學時教師可以稍作拓展,設置絕句和律詩的比較專題,讓學生體悟古典詩歌的妙處。而教材中入選的宋詞都是名家代表作,婉約和豪放作品都有,教師可以設計宋詞研習專題,引導學生既可對比區(qū)分體式上的異同,又可以從風格上、情感上進行精讀精析。
古詩詞的一些典型意象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圍繞意象設計研習任務,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另外,每首詩詞后的第一個“注釋”往往涉及文化常識相關內(nèi)容,特別是作家作品的介紹,高中階段應該關注對一些重點作者的集中解讀,例如三冊教材李白、杜甫、陸游各選了兩首作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小學、初中學過的內(nèi)容,開展一些拓展性研究,引導學生閱讀作者的傳記作品,對作者進行專題研習。
教師備課、學生學習,關注最多的是教材中的課文,而教材所附帶的“助讀系統(tǒng)”容易被忽視。所謂“助讀系統(tǒng)”,是幫助學習者讀懂教材內(nèi)容的輔助性材料,在選擇性必修教材中,主要體現(xiàn)為:各單元前的導讀、課文正文的注釋、部分篇目之后的“閱讀提示”及附錄資料、整個單元之后的“研習任務”等內(nèi)容?!爸x系統(tǒng)”的設計,一般是為了滿足課前預習、課中參考、課后使用的需要,既有整體的把握,又有細節(jié)的推敲。教師在教學時認真幫助學生完成“助讀系統(tǒng)”中暗含的學習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選擇性必修下冊教材第一單元導讀為:“了解我國古典詩歌的發(fā)展脈絡,并比較不同題材的詩歌在節(jié)奏韻律、表現(xiàn)手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的異同?!边@個學習任務要求我們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由于19 首詩詞的編排特點及“助讀系統(tǒng)”分布零散、不夠全面,教師在設計時可以結合教材中“研習任務”的第二、第三題,從詩詞的形象(意象)、風格、表現(xiàn)手法三個角度系統(tǒng)設計教學專題。
詩詞的行文結構和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白話文不同,梳理形象,更有助于學生讀懂詩詞,真正通過對形象的理解來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境界。這里的“形象”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既可以指詩詞中涉及的人物對象,也可以指描寫到的客觀事物。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研習任務”第三題,從“意象”欣賞入手,設計專題進行鑒賞。意象是比較特殊的“形象”代表,解讀意象適合從最常見的事物開始。比如“月”,從教材目錄來看,顯見的是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中,“月”的形象豐滿,涵義豐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李白《將進酒》中的“莫使金樽空對月”,黃庭堅《登快閣》中的“澄江一道月分明”,李商隱《錦瑟》中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蘇軾《江城子》中的“明月夜,短松岡”等詩句挑選出來,比對拓展,進行鑒賞閱讀教學,讓學生深刻領會“月”這個意象。類似的意象還有很多,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尋找歸類研究。
結合詩歌的風格展開鑒賞時,教師則可以從古詩詞的語言風格、藝術風格,甚至是題材選擇的風格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展開鑒賞。教材中“研習任務”的第二題引導我們從敘事抒情角度,去鑒賞《氓》和《孔雀東南飛并序》兩首古代愛情悲劇民歌。而實際上,結合詩歌營造的整體意境及表現(xiàn)題材,也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詠史、閨怨、戍邊、歸隱等,歸類分析某一類詩詞,形成專題研究的習慣。不管選擇什么樣的專題主線,內(nèi)容要盡可能涵蓋19 首詩詞,達成示范、啟迪的目標。
鑒賞詩詞表現(xiàn)手法,重點在于梳理、復習、鞏固已有的基本知識結構。要重視詩句中運用的基本修辭手法,要能體會古人煉字、煉句的妙處,要懂得時空轉換、虛實結合的基本寫法,更要了解詩歌鑒賞的專業(yè)術語,如烘托、渲染、興寄、用典、煉字、點染等。到高二這個階段,教師不妨讓學生結合教材選文內(nèi)容,嘗試設計練習題,自問自答,相互交流,提升基本的詩歌鑒賞答題能力。
新課標的學習任務群5“文學閱讀與寫作”提出:“根據(jù)詩歌、散文、小說、劇本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方式,從語言、構思、形象、意蘊、情感等多個角度欣賞作品”,同時還要能“結合所閱讀的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溫儒敏教授在談及選擇性必修教材編寫意圖和使用建議時指出:“高二的寫作教學,大多數(shù)單元都是融匯到‘研習任務’中,作為‘研習任務’其中一部分。”統(tǒng)編教材強調(diào)讀寫結合,要求在真實情境中完成寫作任務。因此,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研習任務”第四題設計了詩歌鑒賞文章寫作訓練,要求不少于800 字。同時還要求全班合作,編寫一本《古典詩詞鑒賞集》。
古代詩詞教學,重點關系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及“文化傳承與理解”兩大方面。學習鑒賞古典詩詞,是體味傳統(tǒng)文化魅力,探尋古代文化大“美”的歷程。在選擇性必修古詩詞教學組織過程中,不僅僅要重組安排好19 首詩詞,還應拓展到宋詞元曲部分,以恰當?shù)姆椒?、精當?shù)慕嵌取⑦m當?shù)臉藴嗜ヒ髮W生,達到以古代詩詞感知意境美、精神美、自然美的目的。
要讓學生學會品味詩詞之美,首先應重視“誦讀”?!罢b讀”有利于學生感受詩詞的音律之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加強對詩詞本身的熟悉和理解。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19 首古詩詞選文分三類進行誦讀:第一類是“讀”,讀“熟”方能成“誦”,這是對所有古詩詞都需要達到的標準。第二類是“誦”,出口成“誦”,就需要背出來。19首詩詞,除了《離騷(節(jié)選)》和《孔雀東南飛并序》篇幅較長,其余內(nèi)容都不是很長,在高二學年結束前,教師可以詩詞默寫比賽或背誦小競賽的形式,督促學生背誦這些名家名作。第三類是“吟(唱)”,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誦讀”要求。有不少耳熟能詳?shù)奶圃娝卧~作品都有了現(xiàn)代配樂,如《錦瑟》等。有條件的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集教材中能夠配譜“吟(唱)”的篇目,限定范圍,舉行詩詞朗誦表演活動,以增強學生學習詩詞的樂趣。
提高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最終應該落實到表達上。對詩詞的理解、鑒賞、評析,教師可以在“寫”的方面對19首詩詞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類是改寫小散文,像姜夔的《揚州慢》、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等詩詞,情景交融,可以讓學生嘗試改寫為寫景的小散文;而《氓》、杜甫的《客至》、蘇軾的《江城子》等,敘事性較強,可讓學生改寫為記敘性的小品文。
第二類是學寫文學小評論,可以從名句賞析開始,不用要求過多的字數(shù),讓學生嘗試從表達方式、表達技巧、修辭等角度,多層次品味詩詞之美,增強對考試技巧的理解和把握。也可以著重對李白、杜甫、李賀等個性鮮明的作家作品進行重點賞析,從而把握李白豪放飄逸、杜甫沉郁頓挫、李賀瑰麗夢幻的風格特點。
第三類是學寫專業(yè)小論文,可以現(xiàn)代生活中的詩詞元素、古典詩詞中的女子形象、古典詩詞中的愛國表達等進行專題研究?!皩憽钡哪康氖氰b賞和表達,要從審美角度出發(fā),完成“研習任務”第四題,讓學生在古詩詞鑒賞中獲得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并嘗試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新。
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教材雖然“新”,但古詩詞教學仍然具有其固有規(guī)律。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不妨放下諸多疑慮,在選擇性必修模塊的教材使用上,打破按部就班的習慣,理清思路,大膽整合,勇敢地找到新教材使用的“突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