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青椒150克,鴨脯肉200克,雞蛋1個,黃酒、鹽、干淀粉、鮮湯、味精、水淀粉、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鴨脯肉劈成2寸長、6分寬的薄片,用清水洗凈后淋干;將雞蛋取清和干淀粉、鹽攪勻與鴨片一起拌勻上漿;青椒去籽、去蒂洗凈后切片。鍋燒熱后加油燒至四成熱,將鴨片下鍋,用勺劃散,炒至八成熟時,放入青椒,待鴨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鍋內(nèi)留少許油,加入鹽、酒、鮮湯,燒至滾開后,再將鴨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幾下裝盤即成。
功效:溫中健脾,利水消腫。
食材: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各20克,赤茯苓15克。
做法:將赤茯苓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功效: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癥。
食材:冬瓜500克,粳米100克,熟火腿50克。
做法:將冬瓜去皮除瓤,切成小塊,粳米洗凈;少許熟火腿切成碎米狀。取鍋上火,放入麻油燒熱,下蔥末熗鍋,加入冬瓜、火腿末、清水、粳米,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成粥,以鹽調(diào)味后食用。
功效:清熱,養(yǎng)胃,利尿,適用于治療暑熱煩悶、消渴、水腫、淋病等。
食材:薏苡仁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薏苡仁洗凈,浸泡5小時后撈出,粳米洗凈備用。取鍋放入清水、薏苡仁和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熬至粥成。
功效:祛風除濕,利水消腫,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腳氣、水腫等。
原料:牛奶250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凈,放入鍋內(nèi)倒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xù)煮至成粥。
功效:潤肺通腸,補虛養(yǎng)血。適用于體質(zhì)虛弱、氣血虛損、病后羸弱及呃逆、口干、大便干者。有些人消化道內(nèi)缺乏消化酶,食牛奶后易腹脹、腹瀉,故此類人忌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