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慶
在東部某發(fā)達城市的科技館里,每到周末,常能看到一群群年輕家長帶著三四歲的幼兒參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每個家長都在滔滔不絕地向孩子講述如何操作科學工具、科學儀器,如何體驗科學環(huán)境、科學趣味活動,直接指揮或上手操作幫助孩子完成科學任務,而孩子滿臉茫然,并沒有自主探索的興趣。
我曾經采訪過一個幼兒家長,問她是否每周都會帶孩子來科技館。她說是的,周末之前都會在某科技館的公眾號上守著,隨時準備為孩子搶科學活動的名額。“搶不上名額怎么辦?”“搶不上名額,我們就單純參觀科技館呀,我們每周都來?!薄昂⒆酉矚g嗎?”“別人家的孩子都來科技館,我家孩子可不能落下。再說現(xiàn)在是AI 時代,我們想要從小給孩子營造一個充滿科學、科技的氛圍,引導孩子主動探索科學?!?/p>
引導孩子主動探索科學,這當然沒錯,但帶著攀比之心,只會產生教育焦慮。家長一邊說“我們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科學、自由、個性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一邊說“別人家的孩子都來科技館,我們不能落下,也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孩子壓力越來越大,學前家庭教育越來越卷。
另外,幼兒太小,在科技館里見到的科學現(xiàn)象,可能并不在他的認知范圍里,興趣和積極性會大大降低;而父母的硬性灌輸,也會讓幼兒喪失探索科學奧妙的好奇心。這就是學前家庭教育的導向出現(xiàn)了偏差。
“仁德正功”是學前家庭教育中,值得家長思考的一種教育理念。所謂“仁德”,就是要提高幼兒的人文素養(yǎng),多方面多維度去開發(fā)幼兒潛力,而不是功利性地強迫幼兒進行學習,這是組成道德框架的重要部分。
“仁德”值得強調的是解放幼兒的天性,創(chuàng)造一個利于幼兒個性發(fā)展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讓幼兒自由自在地發(fā)展、培養(yǎng)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真正做到“仁德”,才能為幼兒的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錢學森幼年的時候,他的父母就主張“智識教育與美育德育并行”。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是著名教育家,他認為興趣廣泛的人是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思維能力強,于是他讓錢學森多元嘗試,去學習音樂、畫畫等藝術領域的課程,并沒有局限于形象思維的訓練。他還特別注重培養(yǎng)錢學森對大自然的熱愛,每年春秋季節(jié)總是帶著錢學森登香山、賞美景。
錢均夫為兒子錢學森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樂、自由的學習和成長環(huán)境,這為錢學森以后的科學研究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錢均夫懂得“幫其學,莫如立其志”。在錢學森幼年時,錢均夫就給兒子講莊子的《逍遙游》,在父親的正確引導下,錢學森自小便立下了鯤鵬之志。
錢均夫的書房藏書頗豐,他允許錢學森在其中任意翻閱瀏覽,并不限制他只看科學科技的書,他還親自為兒子挑選畫報、小人書。在父親的指引下,閱讀成了錢學森一生中最大的愛好。
AI 時代下,幼兒家長對應試教育有了一定的反思,不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開始關注幼兒的心靈成長和興趣愛好,可是在教育理念上發(fā)生了偏差,將多次去逛科技館與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愛好畫上了等號,引導幼兒的方向和方式出現(xiàn)了錯誤,因此需要在幼兒教育中引入“正功”這個概念。
正功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通常人們很難理解正功,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例子:用手握住一個水杯,使水杯呈豎直狀態(tài),對水杯進行受力分析可知,水杯受到手對它豎直向上的靜摩擦力。當手和水杯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位移向上,手對水杯的靜摩擦力是動力,對水杯做正功(位移方向之夾角小于90°且大于或等于0°)。
從上面情景中,我們可以看出力做正功時,關鍵是力的方向和物體位移方向之間的關系。等量代換可知:學前家庭教育要想做正功,關鍵要看幼兒家長的投資方向和投資,與幼兒自身興趣的方向之間的關系。
當幼兒家長的投資方向和投資,與幼兒自身興趣的方向完全相符時,學前家庭教育做的正功將實現(xiàn)最大化;幼兒家長的投資方向和投資,與幼兒自身興趣可以不完全吻合,但絕不可以背道而馳,否則幼兒的未來發(fā)展將會在幼兒家長的影響下適得其反。
這個定義強調幼兒父母的引導方向以及如何引導幼兒學習、發(fā)展,對幼兒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和關鍵性,使幼兒家長在學前家庭教育中真正做到仁德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