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賀華 趙永芝
兒童對自然界的動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shù)生活在城市中,近距離接觸動植物的機會比較少,即使是從小耳熟能詳?shù)膭游?,他們也不一定有比較詳細的了解。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我的動物朋友”,結合本單元的語文教學目標,筆者嘗試以“抓住動物的某一特點,用視頻的方式介紹你喜愛的動物”這一項目化學習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動物,并激發(fā)他們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圍繞“我的動物朋友”這一單元主題,編排了《貓》《母雞》《白鵝》三篇文章。每篇文章的作者都圍繞自己的親身體會對身邊的動物進行了詳細描寫。三篇文章的板書設計分別如表1 至表3 所示。
表1 第13 課《貓》板書設計
表2 第14 課《母雞》板書設計
表3 第15 課《白鵝》板書設計
通過板書設計可以看出,文章運用了明貶實褒、欲揚先抑的手法,通過列舉具體事例對動物的特點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描寫,以此來表達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這既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所要達到的要求,也是本次項目化學習的最終目標。
本次項目化學習的核心驅動問題確定為“你能夠抓住動物的某一特點,用視頻的方式介紹你喜愛的動物嗎?”。
通過“我的動物朋友”這一項目化學習設計,本活動期望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是如何把動物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的。
(2)激發(fā)學生課外觀察動物的興趣,學會整理和收集資料,體會分享的樂趣。
(3)通過項目化的學習,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動物的某一特點,把它寫具體。
(4)通過朗讀這一任務驅動的項目化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動物的喜愛。
圍繞驅動性問題,本次項目化學習活動分解如表4 所示。
表4 項目化學習活動表
以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為切入點,完成課文的學習,并針對語文要素的學習要求,梳理三篇文章的結構,從單元整體上把握作者是如何結合具體的事例把動物的特點寫清楚的。教師進行梳理后,告知學生本單元要進行一項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請?zhí)崆跋胍幌胱约吼B(yǎng)過或者喜歡什么動物,通過了解思考: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為本次項目化學習的調(diào)查問卷打下基礎。并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和學生的意愿,把班級分為四個小組,為初期的調(diào)查問卷設計做好準備。
1. 活動一:完成并展示問卷調(diào)查
基于前期的學習準備,學生對想要研究的動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可知,很多學生對日常經(jīng)常見到的家養(yǎng)動物比較熟悉和感興趣,比如狗、貓、兔子、倉鼠等。還有一部分學生對動物園的野生動物比較感興趣?;趯W生想要研究的對象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對所要研究的動物進行探究。家養(yǎng)動物和學生比較親密,多數(shù)想要觀察的學生有喂養(yǎng)的經(jīng)驗,也有和他們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事例可以分享。野生動物由于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進行研究的時候,可以觀看一些視頻或者是去動物園近距離觀察,說說發(fā)生在它們身上的趣事。通過研究,我們提出了子問題1:你想了解動物的哪些方面?你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基于學生的討論和文本的學習,設計動物觀察記錄表(見表5)。
表5 動物觀察記錄表
問卷形成后,教師下發(fā)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愛的動物進行細致觀察。觀察時間是一周,觀察得越細致越好,也可以進行不同天數(shù)的觀察,以了解它們的變化。做調(diào)查表時,學生要運用之前學到的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助力調(diào)查表的完成。完成調(diào)查表后,大家進行集體交流。
2. 活動二:利用思維導圖描繪典型特點
在完成觀察記錄表的填寫后,基于項目化學習的目標和本單元教學要求,學生須進一步提煉所要研究討論的內(nèi)容:對動物的典型特點進行更進一步的描述?;诖?,我們在進行研究的時候拋出子問題2:你能夠利用思維導圖,抓住動物的典型特點展開描寫嗎?
教師圍繞子問題2 進行教學,對應的教學片段如下。
師:通過文本的學習和調(diào)查研究,你認為哪些是動物的典型特點?
生1:我認為動物的外形是它的典型特點。因為通過外形的觀察,可以明顯地判斷不同動物的典型區(qū)別。
師:說得很不錯,有自己的理解,理由很充分。
生2:根據(jù)文本的學習,我知道了生活習性是動物的典型特點。
師:說得不錯,看來課文學習得很認真。同學們,典型特點是動物獨特的屬性,通過對典型特點的描述可以很好地區(qū)分動物之間的不同。但有些個別的動物,除了生活習性、外形,它們的生活區(qū)域,是否為稀有物種,以及食性也是它們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典型特點。
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更清晰地知道,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抓住動物的哪些典型特點進行描寫才更加符合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到兩個典型特征,利用思維導圖,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3. 活動三:抓住特點,結合具體事例進行小練筆
進行小練筆,既能把學生近期的觀察研究通過描寫的方式寫出來,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后面的寫作打下很好的基礎。但是,在進行小練習前,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疑問——怎樣選擇內(nèi)容更有新意?怎樣寫更有條理?怎樣寫才能把特點寫生動?基于學生在寫作上存在的困惑,我們提出了子問題3:如何才能把特點寫具體,事例寫生動?結合文本學習和項目化所要達到的目標,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寫作指導。
(1)支架一:寫法指導
在進行寫作時,對學生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能夠很好地引導他們規(guī)范、按要求完成寫作。寫法指導具體如下。
①介紹動物朋友的外形時,要按照從整體到局部,或者從上到下的順序寫,這樣習作才能表達得清楚、有條理。
②在寫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在寫作時要加入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讓作文更生動。關注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進行具體描寫。
另外,要想讓描寫的內(nèi)容吸引人,練筆的題目可以抓住動物的特點來設置,比如頑皮的小狗、一刻不停的倉鼠等。這樣就能通過特點的描述直奔主題,更引人入勝。
(2)支架二:課文段落分析
除了寫法的指導,在進行練筆時使用課文的經(jīng)典片段進行分析,也能讓學生學習時更加有抓手、更加直觀。教學內(nèi)容和對應片段如下?!赌鸽u》片段
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師:(出示《母雞》片段)同學們,作者之前是討厭母雞的,但是后來又不敢討厭它了。作者舉了具體的事例來證明自己態(tài)度的變化。從這一片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覺得這只母雞真的很慈愛。因為母親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就咕咕地緊叫,讓它的兒女來吃。而且雞雛們都吃得肚子圓嘟嘟的,它自己卻消瘦了很多。
生2:在這一自然段中,我還覺得這只母雞是非常勇敢的。因為母雞在喂養(yǎng)孩子們時,如果遇到比自己強的大雞來搶,它會毫不畏懼地挺身而出。即使是大公雞也會怕它三分。
師:是的,同學們說得有理有據(jù),母雞照顧雞雛盡心盡職。連它從不反抗的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多勇敢吶!你能結合母雞的特點給這一片段另外起個題目嗎?
生3:慈愛的母雞。
生4:負責或者盡職盡責的母雞。
師:不錯,同學們都抓住了母雞的特點給它起了個更貼切的名字,看來你們理解得很到位。
通過片段的教學,學生知道了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事物的特點,練筆時更加有抓手,寫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小練筆完成以后,組內(nèi)交流,修改病句和寫得不夠具體、形象的地方。
4. 活動四:線上拍攝朗誦視頻進行評比
基于之前的活動鋪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了小練筆。項目化活動至此,我們提出了子問題4:你能用視頻的方式介紹你喜愛的動物嗎?也是本次項目化學習的核心驅動問題,所有的學習都是圍繞著這一問題展開的,因此本次活動的一個重要呈現(xiàn)方式就是拍攝朗誦視頻。
拍攝前,結合評價標準教師給學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
(1)要求1:朗誦發(fā)音清晰、標準。
(2)要求2:朗誦者聲情并茂,聲音響亮,姿態(tài)從容大方。
(3)要求3:朗誦時能夠加上一些動作、道具等豐富朗誦形式。
視頻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上傳至某平臺,運用網(wǎng)上的評價軟件,請學生認真觀看朗誦視頻,給每位參與的學生打分,組內(nèi)結合項目參與的整體情況,選出兩名學生參與最終的線上朗誦會。
5. 活動五:舉辦朗誦會
朗誦會將邀請全體師生和部分家長參加,每組選出兩名學生參與朗誦,另外班級還會推選出兩位主持人主持最終的朗誦會,具體步驟如下。
(1)發(fā)布朗誦會邀請
朗誦會之前選出兩名主持人,寫好主持詞。邀請兩名學生代表和一名家長代表在朗誦會上進行發(fā)言。全程由學生自己組織、策劃,教師起輔助作用。
(2)線上朗誦評比
朗誦會除了本次評比的朗誦內(nèi)容,可以穿插一些單元詩歌朗誦的內(nèi)容,豐富朗誦形式,還可以增加評比和問答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說一說對此次朗誦會的感受,班級安排4 名學生結合評價表,線上評分,對分數(shù)進行匯總。
(3)朗誦頒獎
最后,學生根據(jù)詩歌朗誦會評分表,選出了“最佳表現(xiàn)獎”“最佳朗讀獎”“最佳團隊合作獎”“最佳儀聲獎”等獎項。
出項對學生而言是最終成果的展示階段,他們的努力和成果都在出項中得到最直觀的體現(xiàn)。出項不僅是成果展示,而且是參與者成長歷程的反映。其后還伴隨對整個項目的評價與反思。
1. 成果展示
在活動過程中,問卷調(diào)查表、思維導圖以及小練筆都是以個人成果的方式展示,朗誦視頻和朗誦會以小組的方式展示。通過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結合具體事例把動物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而且還通過朗誦更加深刻地體會了對小動物的情感。
2. 活動評價
(1)項目學習過程評價表
在成果展示之后,還需要填寫一份評價表來評估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成效(見表6)。
表6 項目學習過程評價表
(2)朗誦評價表
我們還制定了小組朗誦的評價表(見表7)。
表7 朗誦評價表
“我的動物朋友”這一小學語文項目化實踐活動,密切聯(lián)系學生實際,拓展了學生的認知范圍和學習空間。從設計到實施,始終圍繞著主題開展,把項目分解成不同的子項目,讓學生對于學習內(nèi)容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進行的單元主題學習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為開展此次活動,筆者以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為切入點,從單元整體上把握作者是如何結合具體的事例把動物的特點寫清楚的。進行了梳理后,告知學生本單元要進行一項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請同學們提前想一想自己養(yǎng)過或者喜歡什么動物,通過了解思考:你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形成本次項目化主題的調(diào)查問卷模板。
由于準備充分,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激活了學生已有知識的鏈接,為后面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一活動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權,每個孩子都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研究探討,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從學生的匯報過程可看出,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要研究的動物,更有興趣去探究所選擇的主題。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此次活動中,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制定了觀察記錄表,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到分析問題,再到解決問題。這一切都是他們真正體驗到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外,通過本次學習,學生能夠把事物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為寫好作文打下一定的基礎。把學習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這才是開展項目化學習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