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大力發(fā)展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的背景之下,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為企業(yè)融資難解決實際問題,全國各地不動產登記中心積極開展“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建設,實現了銀行網點一站式服務,為辦事群眾提供便利,提高了不動產抵押登記業(yè)務辦理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 不動產 抵押登記 不動產登記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6-202-03
一、建設背景
(一)政策背景
在國家對“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化不斷深化改革的要求下,為使營商環(huán)境進一步得到優(yōu)化,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fā)了《“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建設指南》,要求全國各地不動產登記中心結合當地情況,使“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工作得以規(guī)范有序推進,不動產登記利民便民的服務質量得到不斷提升,以實現個人和企業(yè)“最多跑一次”甚至于“一次也不跑”的服務目標[1]。
金融是經濟發(fā)展的血液,信貸融資是企業(yè)為了生存發(fā)展解決資金困難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健全金融監(jiān)管體系,守住不發(fā)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辈粍赢a抵押登記是債務人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抵押給債權人的一種擔保行為,是企業(yè)和個人融資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要切實提高不動產抵押登記對金融發(fā)展至關重要的認識,進一步優(yōu)化不動產抵押登記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措施,不斷提升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不動產抵押登記防控金融風險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不動產抵押登記對金融產業(yè)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促進金融市場健康發(fā)展。因此為背景提出了“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
記”[2]。
(二)傳統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的不足
1.效率較低。在常規(guī)的不動產抵押登記辦理流程當中,銀行等金融機構關于以抵押擔保資金貸款的一般要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審批、不動產登記機關辦理抵押登記、銀行等金融機構發(fā)放貸款、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貸款管理這四個階段。只有將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化繁為簡,才能使個人和企業(yè)更加便利的融資,雖然部分地區(qū)不動產登記機關針對不動產抵押登記,已將辦理時限縮短到1天甚至更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公眾、企業(yè)因抵押貸款周期過長帶來的經濟影響,但是辦事群眾仍然需要跑多趟、去多處、提交多份材料。導致群眾辦事效率較低。
2.群眾滿意度不高。常規(guī)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場所單一,辦事群眾相對集中,出現排號難、辦事難,“黃?!爆F象嚴重等情況,嚴重影響不動產登記服務質量,大大降低辦事群眾的滿意度。
關于加強便民利企服務合作自然資源部、中國銀保監(jiān)會進行聯合部署,在全國范圍內各不動產登記中心與有需求并具備一定條件的金融機構將互相設立貸款和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網點,協同開展貸款審批、不動產登記信息查詢以及不動產抵押登記等工作,大力推進“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建設,為群眾或企業(yè)同步辦理貸款審批、簽訂合同和不動產抵押登記提供便利,由此解決企業(yè)或個人融資難的問題,為進一步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注入新動能[3]。
二、技術路線與實施路徑
(一)辦理流程與標準制定
“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建設,不動產登記機構應當建立相關技術基礎,如明確的服務標準、便利的服務流程等。具體而言,首先,應該對抵押登記機構和人員、金融機構和人員的相關工作制定標準,明確各自職責范圍以及相關數據處理方式,以促進業(yè)務和數據科學、有效、準確地流轉。其次,應結合“簡政放權”思路對抵押登記的服務流程進行數字化的改革,制定新的適應于“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的業(yè)務流程[4],新流程如圖1所示。
1.申請。申請人可直接在金融機構網點申請不動產抵押業(yè)務的辦理。
2.收件。由金融機構人員核實申請人身份進行關于抵押登記的現場詢問并收取符合不動產抵押登記要求的申請材料,相關信息錄入“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金融端系統。
3.受理審核反饋。不動產抵押登記機構通過對掃描的電子件審核。若審核通過記載于登記簿;若發(fā)現問題未通過反饋給金融機構收件人員具體修改意見。
4.發(fā)證。登記事項記載于登記簿后,數據傳輸到金融端,金融機構繳納登記費后可自行打印《不動產登記證明》。
(二)“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平臺建設與維護
“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平臺,是在有條件且有需求的金融機構服務網點設立不動產登記金融系統,該系統與不動產登記中心登記系統相連接,由登記中心建設和維護。為保障信息安全應對金融終端系統限制權限,開設有限功能。
1.信息查詢功能。在金融機構受理網點搭建不動產登記金融系統,與不動產登記中心系統連接,方便金融機構受理人員與不動產登記中心登記人員能對業(yè)務信息實時查詢,簡化以往金融機構查詢流程,金融機構專員要配有密鑰,保護相關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等情況的發(fā)生。
2.信息自動獲取功能。在金融機構終端錄入抵押權申請,不動產信息應全部盡量從系統中自動調取生成,這不僅可以確保信息的準確性,而且大大提升了信息錄入的工作效率,更能有效避免一些業(yè)務風險,如申請人的虛假申報等[5]。
專業(yè)人員定期對“互聯網+”服務平臺檢查維護,保障平臺數據的安全性、數據獲取準確性、數據統計全面性,使平臺穩(wěn)定高效運行。
三、風險與防控
(一)風險隱患
1.人員操作的風險。在“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的建設和發(fā)展過程中,雖然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提高不動產抵押登記業(yè)務辦事效率,但是仍有風險隱患存在于網絡平臺。首先,應將信息和數據安全作為互聯網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在開展“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工作時必須運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在不斷優(yōu)化操作流程保證高質高效完成不動產抵押登記業(yè)務的同時,還必須做好安全防護系統維護信息數據的安全。其次,應該理性客觀看待網絡,以往不動產登記人員在辦理業(yè)務時完全依賴于網絡系統,當網絡出現問題時影響業(yè)務的辦理[6]。最后,“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建設后,覆蓋多個辦理網點,增加金融機構操作人員,導致不動產登記機構將面臨更多風險。
2.身份識別風險。申請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的,應當由雙方申請人本人或授權給代理人辦理,常規(guī)業(yè)務由登記機構登記受理人員通過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的原件核實申請人身份、抵押不動產、申請材料等情況保證提交的材料真實、合法、有效。“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后,由銀行人員識別抵押人的身份真?zhèn)武浫肷矸菪畔ⅲF場詢問并且收取提交申請材料,而登記機構登記人員則不與申請人見面詢問,甚至不直接接觸申請材料的原件只通過網絡審核掃描后的電子文件。怎樣保證申請辦理抵押登記是抵押權人和抵押人真實意思表示以及審核申請材料的真實、合法、有效性是登記機關面臨的重要風險[7]。
3.信息泄露風險。在“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運行發(fā)展過程中,給辦事群眾帶來了便利,但同時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方面,金融機構搭建系統網絡與不動產登記機構內部網絡相連,若有不法之徒利用網絡技術入侵系統,系統內信息安全將受到威脅。另一方面,登記機構要認識到金融機構和網絡不會對登記結果負責,操作中可能會有所疏忽出現各種問題,帶來一些風險。面對數據信息的安全問題,不動產登記中心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因為不動產信息關系到公眾利益,一旦信息泄露人們將遭受巨大損失。
(二)防控建議
1.加強人員業(yè)務水平與安全意識。隨著“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工作的開展,金融機構和不動產登記中心都應該重視培訓教育,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定期開展培訓活動,通過全面綜合的培訓不僅使其業(yè)務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夠增強相關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掌握風險防控措施。鍛造一支在業(yè)務能力、安全意識、服務意識等綜合素質強的能為辦事群眾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專業(yè)團隊。制定不動產抵押登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相關人員在“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方面的安全防范水平[8]。
2.充分利用信息化開展工作。不動產抵押登記業(yè)務類型較多,通過信息化技術應用與抵押登記緊密結合使登記流程更加簡化,辦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利用信息技術填補安全漏洞,規(guī)避各種風險問題,實現信息共享。在“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過程當中,應根據工作需要在共享平臺上加強金融機構和不動產登記中心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保障業(yè)務順利完成。為了信息安全得以保障,必須要做好系統維護和升級,還要對金融機構人員和登記機構人員根據情況設置不同的賬號和權限等,還可以運用U盾等方式保障“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的安全程度[6]。
3.加強風險管控。不動產抵押登記進銀行,不動產登記機構要與銀行簽署明確雙方的法律責任合作協議,保證責任到人,嚴格把控資料、申請人身份、簽章的審核,保障真實、合法、有效。不動產登記機構也要綜合運用公信、公示的原則,建立不動產抵押登記制度和操作規(guī)程,主動防控風險,嚴格遵守誰承辦,誰負責,防止信息泄露,造成各種危險情況的出現。
四、應用成效
以T市為例自2019年11月開始已陸續(xù)在10家銀行或網點開展“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業(yè)務,業(yè)務量也不斷提升。選取業(yè)務量最大的土地及房屋抵押權首次登記和注銷登記數據為分析對象,其中2021年,“互聯網+不動產抵押業(yè)務”量為16557,常規(guī)業(yè)務量為34342,總量為50899,“互聯網+不動產抵押業(yè)務”約占抵押登記總業(yè)務量的32.53%;2022年“互聯網+不動產抵押業(yè)務”量為21524,常規(guī)業(yè)務量為38887,總量為60411,“互聯網+不動產抵押業(yè)務”約占抵押登記總業(yè)務量的35.63%。具體數據走勢如圖2所示。
T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在“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建設以來取得明顯成效,抵押業(yè)務整體流程得到優(yōu)化和完善,辦事群眾只需到開設網點的銀行跑一趟就可辦理完成,達到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的,推進了銀行金融機構和不動產登記機構雙方的業(yè)務協同辦理效率,明確協同辦理的業(yè)務類型、業(yè)務內容、收件清單、審查要求,降低了抵押辦事業(yè)務難度。
五、結語
“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模式建設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體現。進一步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針對企業(yè)融資難問題,加快推進“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為企業(yè)和個人以不動產抵押擔保向銀行貸款融資提供精準服務,不僅提升了銀行抵押類金融產品的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而且企業(yè)和個人在銀行網點申請貸款的同時,可一并申請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實現貸款、抵押“一站式”服務,為辦事群眾提供便利,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自然資源部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建設[EB/OL].http://zrzyt.shaanxi.gov.cn/info/1039/49567.htm.
[2] 鄧春磊,金智輝,曹曉林,高偉民.“互聯網+金融與不動產登記”服務創(chuàng)新實踐——以蘇州市不動產抵押登記解決方案為例[J].國土資源信息化,2018(02):45-48.
[3] 自然資發(fā)〔2019〕42號《自然資源部中國銀保監(jiān)會關于加強便民利企服務合作的通知》,[EB/OL].https://www.waizi.org.cn/doc/62261.html.
[4] 黃炎,張蕓,鈕春芳,邱深強.“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服務”探索[J].國土資源信息化,2020(02):9-13.
[5] 牛麗娥.關于“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標準化服務的相關探討[J].中國標準化,2021(07下):28-30.
[6] 陳莉.“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風險防控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yè),2021(27):125-126.
[7] 王小玲.“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風險防控建議[J].現代企業(yè),2022(01):137-138.
[8] 王貴芝.“互聯網+不動產抵押登記”風險防控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yè),2021(11)
(作者單位:太原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簡介:宿婷婷,太原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中級經濟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不動產登記工作。](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