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洋人”是我們東店有名的摳門兒,這不早上起來也不出去走走,就是在家看著他的三個兒子,生怕他們起早了多吃飯。
“別起來,再躺會兒,這個時候地里又沒有活兒,起來干什么!”
“爹,太陽都照到窗戶框了,肚子也餓得咕咕叫了!”大兒子說。
“就是啊,爹,俺也餓得不行了,讓俺起來吧,俺娘也做中午飯了!”二兒子也附和著。
這時三兒子也睡眼惺忪地喊:“爹啊,我要尿尿,我要尿尿!”
“小祖宗,哎!沒事多睡會兒不成???”
說著把尿罐提起來給三兒子接尿,一邊接一邊不停地叨叨:
“你們三個祖宗啊,俗話說得好,‘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這話一點不假!”
二洋人大字不識一籮筐,卻是我們十里八村,遠近聞名的會過日子的人。這不早飯都不讓孩子們吃,等到半晌吃早飯,下半晌吃第二頓飯,俗稱“兩頓飯”,其實就是為了省一頓飯,你說他這算盤打得,那叫一個絕。
三個半大小子都起來了,每人吃了一塊烀餅子,一碗紅高粱粥,大小子十五了,吃這點東西哪里夠啊,就要求再吃一塊?!岸笕恕本褪遣灰?。
“這都進十月了,地里也沒活兒干了,不干活兒還用得著吃那么多,你真想把你爹給吃死是咋!”
“我都快趕上你高了,還和他倆吃一樣多的飯,我哪夠吃???”大兒子一邊說著一邊往飯笸籮里伸手。
“你啊,就知道過日子省、省、省,也不知道出去找點活干,掙兩個錢貼補家用,讓孩子們跟著吃頓飽飯,過日子也沒你這個過法的!”二洋人的老婆看到孩子們吃不飽,心疼地說。
“我說你們三個小祖宗,過了午讓你們吃頓飽的,中不中?。 ?/p>
這會兒三個小子可高興壞了,吃完了早飯哥仨就一起合計:“這頓飽飯咋吃呢?”
“包古扎!”老三搶著說。
“拉倒吧你,那點白面是留著過年包古扎、蒸饅頭走親戚用的!”老二翻著白眼狠狠地瞪了老三一眼。
“我看咱們還是吃想魚吧?!崩洗笞詈笳f。他記得去姑姑家曾經(jīng)吃過一次想魚,以后就念念不忘。
“你這更不靠譜,就憑咱爹那摳門兒勁,別說‘想魚,就是咸菜吃多了他都不高興,想點什么不好啊你?”老二很是不屑。
“你們就說想吃不?”老大胸有成竹地問他們倆。
“能不想吃?可咱爹不給咱買魚吃啊,他那摳門勁可是遠近出了名的了!”老二還是覺得不靠譜,太不靠譜。
“想吃你們倆就得聽我的!”老大說。
“好,你說,為了吃頓飽飯,為了吃上一條想魚,豁出去了!”老二煞有介事地附和著說。他知道吃條魚真的很不容易,指不定老大怎么使喚他倆呢。
吃了早飯,已經(jīng)到半晌午了,哥仨眼看著他們那吝嗇的老爹倒背著手,拎著煙袋,穿著補丁的大棉襖,大腰棉褲,戴了一頂已經(jīng)掉毛、快要破了的氈帽頭,就這身行頭,據(jù)說還是東拼西湊淘換來的,據(jù)他自己說的一個大子沒花,淘來的。
這哥仨眼瞅著老爹出了籬笆門,老大回頭就和他的倆弟弟做了詳細分工,讓他們去問正在收拾桌子的老媽,要倆錢上集買好吃的,自己一個人偷偷跑到東屋,從后檐窗戶的一個陶罐里掏出了五個大子,然后又把里面的破布慢慢塞進去,小心翼翼地把陶罐放回原處,生怕放不好,露了馬腳。
大功告成,他躡手躡腳地從東屋出來,擺擺手,示意倆弟弟,好了。小哥兒倆纏著母親一通撒嬌,哭鼻子抹眼淚的,也沒撼動母親。母親心疼兒子,但是如果讓二洋人知道,那還了得。
哥仨一溜煙兒跑到大集上,找到賣咸魚的。
“想魚多少錢一個?”
“五個大子?!?/p>
魚老板一看是三個半大孩子,有點不大相信地問:“你們買魚?”老板一邊打量一邊叨叨,“就這年月,就這魚,沒個正經(jīng)的節(jié)令,沒個正經(jīng)的席面,哪有用這東西的?”
“我們有錢,又不是白要你的!”哥仨有點急。
“我賣,好說好說,要幾個?”
“一個就好,給你五個大子!”
“得嘞,油紙包好,您三位拿好了!”
這時村里的一個鄰居看到二洋人的仨小子,還沒等開口,仨小子扭頭就跑了。
“這可新鮮了,二洋人要請客???還買想魚吃,就憑他那摳門勁,指不定又發(fā)什么洋財了!”
哥仨跑回到家門外,老大安排老三在街口望風,看見老爹回來就馬上報信,又把想魚連同油紙塞到老二的懷里,然后囑咐老二:
“只要老三來報信,就把想魚放到地上,然后再躲到鄰居家的過道底下,看著別讓外人拿走了想魚,那可是五個大子買的?!?/p>
過了晌午,二洋人在集上老湯鍋蹭了一碗老湯,又去王家染坊,在燒火的老王那蹭了一壺茶,眼瞅著又快到兩頓飯時了,站起來扎好褲腰,正了正氈帽頭,倒背著手哼著茂腔戲,慢慢溜達回家了。
剛走到街口還沒拐彎,三兒子就發(fā)現(xiàn)了,回頭就跑到胡同口給二哥報信。老二得信,從懷里拿出想魚放到胡同口,哥兒倆又飛似的躲到鄰居家的過道底下,遠遠地看著,生怕讓別人撿走了。
二洋人邊走邊唱,哼哼唧唧地來到胡同口,“呦!這是個好東西啊!‘該著不挨餓,天上掉饃饃?!?/p>
二洋人高高興興地撿起想魚就回家了,到家看到老大和他母親正在整理柴火,也準備做飯了。
“孩兒他娘,我今天可是走大運了,拾了一條想魚,留著過年供養(yǎng)財神用吧!”
“你啊!又造什么孽啊?不要占別人便宜不好嗎?你整天就知道‘過日子,俺娘四個跟著你快餓死了,你也不知道去干點活掙個仨倆的,讓你這仨兒子也吃頓飽飯!”
這時老二、老三也跟著跑回家,大哥沖他倆使了一個眼色。
“爹?。∧憧烧媪瞬黄?,對我們真好,給俺們拾了一條大魚吃,快讓俺娘做了給俺們吃!”
二洋人高興地拾魚回來,讓老婆一頓數(shù)落,又讓倆兒子一通奉承,這臉紅一陣,綠一陣的,順手就把魚給了孩兒他娘,自己去屋里抽煙袋去了。
哥仨看到大功告成了,就纏著他娘快做魚,做飯吃。二洋人家里的看著想魚,知道這魚肯定來路不明,可看到正在長身體,卻又天天吃不飽的三個兒子,委實心疼,所以不管咋弄來的了,先做了,給孩子們解饞再說。
起鍋燒油,蔥花、大姜、大料、花椒都放上。好不容易做一回,把那過年用的調料都用上了,再把魚洗凈放到鍋里面,然后把地瓜面和高粱面和成面團,再拍成餅子,貼到鍋邊,也就是“鍋貼”。
一共忙活了半個時辰,想魚的香味彌漫著整個院子。哥仨迫不及待地等著母親掀開鍋蓋,再用一個小鏟子貼著鍋搶鍋貼,一個一個地放滿了一桌子,然后又用小鏟子抄起想魚上面的蘿卜片,那是她為自己準備的菜。這個魚她是舍不得吃,盡量讓這三個孩子多吃點,最后又抄起些想魚放到一個套碗里,放到桌子上。
二洋人也從酒罐里打出一提酒,盛到碗里,然后又沒忘了把酒提舔了三下,生怕有一滴酒白瞎了。
一家人圍著飯桌,高興地吃了起來。二洋人端著酒碗,打量著這三個兒子狼吞虎咽的樣子,直搖頭,總感覺哪里不對勁。眼瞅著這一桌子鍋貼讓三個孩子風卷殘云,吃得所剩無幾。二洋人很心疼,對著三個兒子說道:“我看這想魚,以后就是碰著,也不能撿回來了!”
作者簡介:李建明,男,系濰坊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丘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散見于《濰坊日報》《鄂州周刊》《小說快報》《青海湖》《參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