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妍, 夏海娜, 韓冬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心臟外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是治療主動脈瓣膜疾病的重要手段, 經過臨床的深入研究, 該種術式在主動脈瓣膜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1]。 然而在臨床治療中, 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呼吸系統(tǒng)損傷、 感染、 器官衰竭等的發(fā)生風險, 并且手術期間患者長時間保持相同體位, 可誘發(fā)壓力性損傷等, 影響患者預后轉歸[2]。 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時間較長, 而縮短手術時間對提升手術效果意義重大。 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效果及手術時間受到主治醫(yī)師及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雙重影響, 提升護理人員與醫(yī)師的默契度可縮短手術時間, 提高治療效果[3]。 基于此, 本研究將程序化護理用于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患者, 觀察其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11 月至2022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接受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患者為對象。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指征, 且首次接受該種手術; ②神志清楚, 可正常表達感受。 排除標準: ①手術失敗或更改既定手術方案者; ②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 ③患有惡性腫瘤者;④既往接受心臟外科手術者。 按照入組順序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0 例。 觀察組男性24 例、 女性16 例, 年齡28 ~77(55.34 ± 9.35) 歲, 體質量指數 (22.34 ± 3.06) kg/m2。 對照組男性26 例、 女性14 例, 年齡26 ~75 (54.03 ± 9.21) 歲, 體質量指數 (22.42 ± 3.13) kg/m2。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 包括: ①術前訪視。由巡回護士進行術前訪視, 全面評估患者, 準備好手術物品。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前注意事項及瓣膜置換術基本流程, 并向其講解手術的安全性及必要性。 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術前1 d囑咐患者禁食3 h, 后清理胃腸道, 給予患者心理疏導。 ②術中護理。 巡回護士及器械護士配合醫(yī)師操作。 巡回護士術前1 d 準備手術用品并核對儀器, 保證手術中用到的儀器正常運行。術前1 h 進行手術室及器械消毒, 調節(jié)手術室溫度、 燈光等?;颊呷胧液蠛藢ζ湫畔?, 建立靜脈通路。 協(xié)助患者采取合適體位, 易發(fā)生壓力性損傷的部位提前用特殊敷料處理。 手術開始前雙人清點器械并記錄, 準確及時傳遞器械, 嚴格無菌操作,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 術后雙人清點手術器械, 巡回護士、 主管醫(yī)師、 麻醉師將患者送至監(jiān)護病房, 做好交接。 ③術后訪視。 評估患者壓力性損傷、 胃腸功能異常、 感染、 嚴重出血等發(fā)生風險。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程序化護理, 成立由護士長、 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手術室護士組成的程序化護理小組。 ①術前訪視。 在常規(guī)術前訪視基礎上, 程序化護理小組成員參與術前訪視過程, 結合主管醫(yī)師、 麻醉師意見對麻醉及手術流程進行總結, 根據手術及麻醉流程制定護理步驟, 保證手術配合流程按照步驟順序化、 程序化進行。 提前記錄術中需要及可能需要的物品, 標注各項操作相關的注意事項及操作規(guī)范, 明確術中可能出現的突發(fā)事件、 預防措施及護理干預措施, 提前做好應急預案。 ②術中護理。 預先針對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準備需要的器械, 如體外膜肺氧合儀器、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儀器等。 入室后核對患者信息, 擺放舒適體位, 手術開始后根據術前護理方案及手術步驟順序傳遞器械。 結合患者具體情況, 與醫(yī)師按照術前制定的步驟溝通, 出現改動后根據醫(yī)師要求, 調整傳遞器械順序, 密切配合。 發(fā)生突發(fā)情況結合術前制定的應急預案選取相應的物品, 按照計劃進行處置。 ③術后訪視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 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 統(tǒng)計護理不良事件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3.0 軟件分析數據。 計數資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觀察組手術時間、 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s)
組別 n 手術時間 (min) 機械通氣時間 (h) 住院時間 (d)觀察組 40 152.31±18.06 8.26±2.31 11.73±2.55對照組 40 181.34±17.94 11.75±2.94 14.31±2.90 t 7.213 5.904 4.226 P<0.001 <0.001 <0.001
2.2 兩組的護理不良事件比較觀察組手術期間未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 對照組手術期間發(fā)生5 例 (12.50%) 護理不良事件,其中4 例 (10.00%) 為手術器械準備不全, 1 例 (2.50%) 為器械護士傳遞器械錯誤。 兩組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5.333, P =0.021)。
2.3 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50%, 低于對照組的25.00%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n (%)]
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是心臟外科大手術, 手術時長為評估手術順利與否的關鍵因素[4]。 手術時間延長可增加患者壓力性損傷的風險, 并且時間延長可引起炎性反應, 影響患者預后。 有研究[5]表明, 控制手術時長可提高心臟手術效果, 縮短患者的機械通氣及住院時間。 因此, 采取有效的措施縮短手術時長, 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為心外科研究的重點。 隨著研究的深入, 發(fā)現除醫(yī)師的操作水平外, 手術室護理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樣影響較大[6-7]。 手術室護理人員與醫(yī)師的配合程度、護士對手術流程的了解情況、 術中不良事件處置能力等均可影響手術進程[8]。 故越來越多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提升手術室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 提升護士與醫(yī)師配合度方面。
本研究將程序化護理用于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中, 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 機械通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縮短。 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的難度高、 手術過程復雜, 術中患者病情易出現變化, 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需熟悉手術流程,并具有預見能力, 可快速準備好所需藥物及器械。 本研究中,程序化護理的核心為護理團隊參與術前討論, 根據討論結果,將手術流程按照時間點程序化, 使護理人員熟悉整個流程, 提高與醫(yī)師的配合度, 縮短手術時間。 本研究觀察組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低, 其原因為程序化護理期間巡回護士及器械護士互相配合, 減少了錯漏的發(fā)生。 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均存在差異, 需準備的器械及手術步驟存在不同, 因此護理人員難免出現器械準備不足或傳遞錯誤。 程序化護理可使手術室護理人員了解手術需要的器械及相關步驟, 減少相關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本研究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提示程序化護理可提高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的安全性。 程序化護理可縮短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時長, 有效防止壓力性損傷的發(fā)生。 手術時長的縮短及術前胃腸道護理可有效避免胃腸功能紊亂的發(fā)生, 減少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 程序化護理可縮短主動脈瓣生物瓣膜置換術患者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減少護理不良事件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利于患者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