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草, 石曉靜
(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 體檢中心, 河南 鄭州 450008)
糖尿病性腦卒中已成為了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全和生活質(zhì)量的常見疾病之一, 患者由于腦組織循環(huán)障礙造成神經(jīng)功能損傷, 導致預后不良[1]。 目前對于糖尿病性腦卒中尚無根治的方法, 主要是通過降糖、 抗凝、 改善腦循環(huán)等對癥治療來緩解患者病情, 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2]。 早期康復管理是腦卒中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通過肢體訓練、 語言訓練、日?;顒佑柧毜瓤祻陀柧毺岣咧w功能, 減少神經(jīng)功能損傷,改善患者預后。 研究[3]表明, 對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治療可以提高其運動能力和血糖控制效果。 為此, 本研究探討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早期康復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2020 年7 月至2022 年7 月河南省老干部康復醫(yī)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分為對照組 (60例) 和觀察組 (60 例)。 對照組男性33 例, 女性27 例; 年齡61 ~78 (67.28 ± 4.11) 歲, 糖尿病病程3 ~14 (8.25 ± 3.05)年。 觀察組男性35 例, 女性25 例; 年齡60 ~80 (67.69 ±4.20) 歲, 糖尿病病程3 ~16 (8.01 ± 3.36) 年。 兩組患者的上述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 ②經(jīng)臨床診斷、 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腦卒中; ③年齡≥60 歲; ④生命體征平穩(wěn); ⑤具備正常的溝通能力; ⑥對治療方式、 康復管理等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①存在全身性感染者; ②因心肺功能異常無法進行康復訓練者; ③干預期間因失訪、 自愿退出等因素脫落者。
1.3 干預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 包括溶栓治療、 控制血糖血壓、 高壓氧、 降低顱內(nèi)壓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 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管理干預, 具體措施如下: ①康復指導。 評估患者病情, 制定詳細的康復管理方案, 并告知患者康復管理的意義和必要性, 取得患者的信任; 同時, 加強健康指導和心理護理, 提高患者對腦卒中、 康復管理的認知水平,引導患者建立積極向上的康復心態(tài)。 ②肢體管理。 對于臥床制動的患者, 醫(yī)護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穴位按摩、 翻身, 預防壓瘡的發(fā)生, 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同時指導患者嘗試被動訓練,包括上肢緩慢伸屈、 下肢被動抬高練習等; 同時, 根據(jù)病情恢復情況, 患者可在醫(yī)護人員或家屬的陪同下嘗試下床行走活動, 活動時間以患者主觀耐力為準。 ③日?;顒佑柧?。 在治療期間, 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進行穿衣、 上下樓梯、 飲食、 如廁等日常自理能力練習。 ④語言康復訓練。 通過咳嗽、 吹氣等方法誘導患者發(fā)音, 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單音節(jié)、 雙音節(jié)、 詞語、短句等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功能, 鼓勵家屬多與患者溝通, 并給予充分的關愛和尊重。
1.4 觀察指標①干預2 個月后, 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水平。 ②分別采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系統(tǒng)(FMA) 和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 (NIHSS) 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 干預2 個月后的肢體運動功能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 ③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能力, 滿分為100 分, 評分結果與生活能力呈正相關。
1.5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 計量資料以±s 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糖指標干預后, 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比較 (±s, mmol/L)
表1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比較 (±s, mmol/L)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餐后2h 血糖組別 n 空腹血糖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0 8.67±1.55 6.54±1.47* 13.89±2.02 10.45±1.91*對照組 60 8.71±1.57 7.32±1.51* 13.81±2.14 11.77±1.76*t 0.140 2.867 0.211 3.937 0.889 0.005 0.834 <0.001 P
2.2 肢體運動功能和神經(jīng)功能干預后, 觀察組的FMA 評分高于對照組, 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神經(jīng)功能比較 (±s, 分)
表2 兩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神經(jīng)功能比較 (±s, 分)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 n FMA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0 76.84±6.61 87.51±6.06* 27.03±2.35 10.14±1.28*對照組 60 77.23±6.82 83.65±6.37* 27.46±2.41 12.24±1.56*t 0.318 3.401 0.990 8.061 NIHSS 評分0.751 <0.001 0.324 <0.001 P
2.3 生活能力干預后, 觀察組的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s, 分)
表3 兩組患者的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s, 分)
組別 n 干預前 干預后 t P觀察組 60 55.91±4.81 76.28±5.33 21.977 <0.001對照組 60 56.36±5.05 70.57±5.62 14.568 <0.001 t 0.500 5.710 P 0.618 <0.001
糖尿病是全球范圍內(nèi)發(fā)病率較高的慢性代謝性疾病, 隨著疾病的發(fā)展, 長期高糖環(huán)境容易導致機體血流速度減慢, 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缺血性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4-5]。 在臨床上,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病情發(fā)展快, 部分患者會合并肢體偏癱、語言功能障礙等癥狀, 預后較差, 采用溶栓、 降糖、 營養(yǎng)神經(jīng)藥物等對癥治療雖然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 但由于該疾病的治療周期較長, 需要配合科學的康復管理。 早期康復管理是指在腦卒中患者發(fā)病初期根據(jù)其病情開展針對性康復訓練, 包括飲食用藥指導、 肢體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 有助于改善腦循環(huán), 減少腦組織受損[6-7]。 魏作云[8]的研究表明, 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早期康復不僅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 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 餐后2 h 血糖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 <0.05), 提示早期康復管理對降低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具有積極的作用。 另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干預后的FMA 評分高于對照組, 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早期康復管理有助于促進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神經(jīng)功能恢復。 分析原因可能在于: ①血糖水平與神經(jīng)功能損傷密切相關, 高血糖會導致局部血管擴張和腦水腫, 加重神經(jīng)功能損傷, 通過康復訓練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減少神經(jīng)功能損傷[9]; ②通過早期被動訓練、 下床活動以及日?;顒佑柧毧梢愿纳苹颊叩闹w協(xié)調(diào)能力, 改善肢體運動功能。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干預后的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早期康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 常規(guī)治療聯(lián)合早期康復管理在老年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神經(jīng)功能, 提高生活能力,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