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濤
權威數(shù)據(jù)表明,現(xiàn)在中學生具有抑郁傾向的學生越來越多。有一所中學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具有抑郁傾向的學生占比高達百分之二十五,抑郁癥患者也近百分之之十。接受調查學校的一個高二班,患有抑郁癥的學生達八個之多。作為與學生直接接觸、直接管理服務學生的班主任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抑郁癥學生呢?
首先,準確辨識抑郁學生,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據(jù)相關資料報道,具有抑郁傾向或患有抑郁癥的學生,有以下六個特征。班主任根據(jù)相關特征,辨識學生是否患有抑郁癥。
一是過分自責。當一兩次考試成績下降或別人超過自己的時候,就會持續(xù)的郁郁寡歡,不管家長或老師怎樣勸說,都不能擺脫出來。
二是情緒偏激。經(jīng)常發(fā)脾氣,見什么都煩,對家長或老師指出的問題,無論對還是不對,總是以對抗的姿態(tài)加以反駁。
三是心理閉鎖。非常孤獨,無言無語,在校不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在家不與家長交流,總是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
四是學習障礙。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總是走神。平時會的知識也不會了,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
五是過分猜疑。經(jīng)常想著同學在模仿自己,背地里議論或罵自己,不敢抬頭見人,低聲下氣,甚至認為自己或家人正在被監(jiān)控。
六是感覺異常。把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當成病態(tài),每天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想象生病的嚴重性上。無論醫(yī)生怎樣解釋,都堅持己見。
其次,深入分析產(chǎn)生原因,努力做到正本清源。
中學生產(chǎn)生抑郁癥的原因非常復雜,不僅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更有社會、學校、家庭的原因?;蛘哒f,社會、學校、家庭是外因,學生自身身體和心理素質是內因。
(一)社會原因。
一是獨生子女這一特殊現(xiàn)象。獨生子女現(xiàn)象是中國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曾有媒體將獨生子女這一群體稱為世界人口一個亞族,說明這一群體人口數(shù)量非常龐大?,F(xiàn)在上中學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于是獨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進入青春期后少了平等交流的對象——雖然可以與父母交流,畢竟有代溝,交流不夠順暢。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就會產(chǎn)生抑郁癥狀。
二是城市生活這一特定環(huán)境。現(xiàn)在的城市生活,雖然居住高度集中,但相比上世紀的農(nóng)村生活,人與人之間缺少了交往,哪怕同住一個單元,甚至門對門,但幾年后互相都不認識的情況也不少見。即使認識,也多為點頭之交。遠不是過去農(nóng)村說的“遠親不如近鄰”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除了與家人交流外,缺少親近的交流對象。長此以往,使負面情緒無法疏導。
三是城市交通這一特殊場景。城市交通非常繁忙,車流如織,很容易出交通事故。為了保證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長不會讓孩子單獨出去玩耍,這樣很容易使孩子孤獨,從而產(chǎn)生負面情緒。
四是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相對于城市,作為廣闊天地的農(nóng)村沒有了城市生活的孤獨、城市交通的繁忙,但大部分學生身為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愛母愛,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代溝巨大,更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也更容易產(chǎn)生抑郁傾向。
(二)學校原因。
一是出于人身安全的考慮。前些年,學校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學生人身受到傷害甚至死亡,就會出現(xiàn)一種特殊現(xiàn)象——“校鬧”,現(xiàn)在雖然“校鬧”被依法懲處打擊了,但輿論對學生傷害事故的推波助瀾的報道,上級對學校評比的考核扣分,都會讓學校對學生人生安全嚴防死守,而嚴防死守的最好辦法,就是將學生限制在教室里。于是在學校里就出現(xiàn)了這樣特殊的現(xiàn)象:小學生下課不準出教室活動,即使能夠出教室,也不許離開教學樓,更不準到操場上追逐打鬧;中學生雖然能夠出教室活動,但教學樓欄桿越加越高,寢室的玻璃窗上裝上護欄,甚至廁所里的窗戶也裝上護欄;不裝護欄,就將其關死,以致廁所里臭氣熏天。
二是立足追求升學率的考量。為了達到更高的升學率,學校無限壓榨學生的剩余時間,特別是高中學校,從早上七點開始到晚上十點或十點半,都安排學生學習或自習。除了早餐、午餐、晚餐每次有一個小時時間外——有的學校還沒有給足一個小時時間——學生都被限制在教室里學習、自習。同時,周末安排一天或兩天補課,即使沒有安排補課,也布置了數(shù)不清的作業(yè),讓學生深陷學習和作業(yè)中,完全沒有了社會生活和體育鍛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身心都嚴重疲憊,很容易出現(xiàn)抑郁傾向。
(三)家庭原因。
有的父母出發(fā)點很好,但缺少相應知識,往往會做出不當行為,傷害孩子的身心。在生活上他們做孩子的保姆,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使孩子喪失了自己動手處理事情的能力;在學習上,他們做監(jiān)督官,時刻關心孩子的成績,提出嚴格的要求。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會逼迫自己取得優(yōu)異成績,覺得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的付出。一旦沒有考好,就會出現(xiàn)焦慮,以致心理失衡。
(四)自身原因。
中學生由于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出現(xiàn)一些心理負擔,如達不到既定目標的挫敗感,對挫敗的不客觀的自我歸因,或因為性格內向而缺少必要的社會交往,等等。
最后,因材施教具體分析,盡心盡力問心無愧。
面對學生抑郁傾向越來越嚴重這一新課題,中學班主任應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針對社會原因,通過各種媒體或自媒體,發(fā)出自己的呼吁,引起社會的關注,或直接通過論文或課題,引起相關管理機構和科研機構的關注。
針對學校原因,可以通過建議和意見,引起學校管理者注意,盡力改正。
針對家長原因,多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讓家校形成合力,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作為班主任個人,雖然不是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但也可以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相關知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縮短學生在教室學習的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體育鍛煉的時間;聯(lián)合任課老師改變教學方式,讓教學活動盡量活潑有趣;組織各種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針對已有抑郁傾向的學生,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聯(lián)系家長或心理輔導老師,引導學生按照醫(yī)生或心理輔導老師的要求做,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況,使其早日走出抑郁的困境,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學生。
總之,作為班主任,雖然外行不能代替內行,但也要盡心盡力,關愛具有抑郁傾向的學生,幫助他們早日康復,這樣才能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