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昌
民國家具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地位非常特殊,因此,進入21世紀后,集藏者思維發(fā)生變化,一度無人問津的民國家具也開始得到重視。
從民族的風格、傳統(tǒng)的沿襲和材料的貴重而言,明清家具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登峰造極,因此受到集藏者青睞也無可厚非。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工業(yè)機器化的盛行,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家具的時代畢竟遭遇了沖擊,像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家具,絕大多數(shù)都是工業(yè)化的產(chǎn)品,精雕細琢的手工藝家具已是鳳毛麟角。
20世紀初,中國經(jīng)歷了社會的大動蕩,而人們?nèi)粘J褂玫募揖?,同樣留下了中西交融的烙印。直至今日我們?nèi)粘J褂玫纳嘲l(fā)、衣柜、梳妝臺、多寶柜等品種,在明清家具中根本就未曾出現(xiàn),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更有甚者,即使傳統(tǒng)的床榻、幾案、箱柜、椅凳等,也在很大限度上改良了明清家具的主流模式,化繁為簡,融入了西方的藝術(shù)風格,并因此改變了中國家具原來的風格發(fā)展方向。因此人們將處于社會巨變時期的民國家具稱之為“混血兒”,其在家具的風格與制作上體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兩大特征:一是繼承清代家具的傳統(tǒng)風格;二是在此基礎(chǔ)上融合了西洋家具的特點,成為一種中西合璧的家具新潮流。
民國家具從時間上看,至今已有70~110年的歷史,雖然與明清家具相比歷史并不長,但卻是目前留存下來數(shù)量最多的。而且,民國家具由于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的因素,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家具發(fā)展的潮流,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收藏價值已被越來越多的集藏者和投資者所重視。
民國家具的特色
民國家具有別于中國傳統(tǒng)風格,有著自身的許多特征,在20世紀30~40年代基本上成型。集藏者只要抓住這些特征,也就找到了判斷民國家具的鑰匙,這些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家具中玻璃的使用。
這是民國家具最為明顯的特征。玻璃在民國家具中已成為重要的材料,其使用量僅次于木材。而玻璃成為家具的制作材料,本來是歐洲人的專利,其優(yōu)勢是使過去嚴嚴實實的家具變得通透明亮,富有縱深感和立體感。因此,大量民國家具上都采用玻璃與鏡子,這在明清家具中非常難見,僅清朝末年出現(xiàn),但也僅僅是一種時髦的點綴,而非成為真正的制作材料。
其次,形態(tài)凸顯洋化風格。
融入異域風格是民國家具的又一個特色,即俗稱的“洋氣”。那么民國家具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洋氣”的呢?這可以從家具的具體特征上窺得,其可以歸納為體態(tài)增大、“穿靴戴帽”和裝飾洋化。體態(tài)增大在明清家具中即已出現(xiàn),但是民國家具在體積的增高、增寬和加厚上更加明顯,凸顯歐式家具風格;“穿靴戴帽”是一種形象的比喻,指家具上具有裝飾性的頂部與底座出現(xiàn)了分離式形態(tài),這在明清家具中罕見,成了一種主要特色;裝飾洋化主要表現(xiàn)在家具的腿、裝飾花紋、把手和顏色等,如各種椅柜桌床等的腿爪都改變了原來傳統(tǒng)家具的直線型,更多地采用了曲線、弧形,審美效果更佳。又如家具木質(zhì)裝飾花紋和銅把手上的花飾,也出現(xiàn)了西方獨有的花卉與動物圖案,比如西番蓮、玫瑰、獅和鷹等圖飾花紋等。此外,家具的漆色也改變了明清家具暗紅色一統(tǒng)天下的單調(diào),出現(xiàn)了牙黃、棕黃和黑色等,奠定了近代家具色彩由紅轉(zhuǎn)黃的轉(zhuǎn)變基礎(chǔ)。
民國家具的集藏要點
民國家具的收藏應(yīng)遵循如下規(guī)則,即集全不集缺、收真勿藏贗、選稀不選眾、買貴勿購賤。
一、集全不集缺。
民國家具經(jīng)過一百多年的留存,不少家具因使用過程中的損壞而導(dǎo)致了局部的殘次,這也是大量存世民國家具的常見特征。如果從收藏和投資角度出發(fā),收藏完好而沒有缺失的家具應(yīng)該是首選,盡管大量民國家具顯得老態(tài)龍鐘,但起碼納入收藏范圍的民國家具本身不能有重要部件的缺損,如家具面皮部位的干凈、從外表到內(nèi)里的完整以及一些門、抽屜的規(guī)整等。另外,有一些家具看似已散了架,但只要不缺主要的部件,就能整舊如舊。像天津河北區(qū)政協(xié)辦公樓是原意大利領(lǐng)事館,至今辦公室仍然保存有陳列柜和寫字臺,都是有一二百年歷史的哥特式家具,當年扔在地下室內(nèi)破舊不堪,后有人復(fù)原修好,成為這里的一大景觀。鑒于民國家具留存的數(shù)量不少,集藏者完全可以從容挑選,千萬不可為了收藏而勉強降低要求。
二、收真勿藏贗。
收藏最主要的追求就是真,這在絕大多數(shù)集藏品中都是必須遵守的法則。在藏界有句名言:不怕貴就怕假。一件真品價格買得高了不要緊,因為只要是物有所值的藏品,過上幾年后都會體現(xiàn)出良好的升值潛力,明清家具近年來的升值幅度即以每年10%~30%的速度上揚,升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買到了假貨就不同了,不僅后市沒有升值空間,而且連老本都會賠進去,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民國家具的贗品本來并不多,但是近年來隨著民國家具價格扶搖直上,一些不法之徒開始仿造或變造,而且這些變造出來的所謂民國家具,在風格上往往形成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初出道者買進這種變造品,就會被內(nèi)行人恥笑,成了貽笑大方的對象。
三、選稀不選眾。
民國家具存世量不少,但是風格獨特的家具卻是鳳毛麟角,集藏者和投資者應(yīng)該在介入前,仔細了解哪類民國家具數(shù)量多,哪些品種已屬于稀缺,選擇稀缺品種投資常常是后市升值的重要保證。例如,收藏者都知道書房家具品位高、價值高,而臥室用家具則相對差些,價位偏低。比如一只寫字臺或陳列柜,一般要1萬~5萬元,而一只有雕工的梳妝臺卻只要幾千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價格明顯倒掛現(xiàn)象呢?實際上只要動腦筋想一想就會明白,梳妝臺在許多人家中都有,其存世量自然非常大,在古家具市場上隨處可見,而且絕大部分皆是三面鏡子、下有裙邊柜門的一類形制,所以量多價低也就可以理解。而寫字臺和陳列柜絕非家家戶戶都有的家具,通常都是經(jīng)濟富裕的大戶人家才擁有,因此本身的品位就高,且制作量不大,其存世量也較少,市場價格貴不足為奇。所以集藏者和投資者選擇存世量低的民國家具十分重要,尤其是對于投資者而言,其升值前景遠大于存世量多的品種,必須格外重視。
四、買貴勿購賤。
物以稀為貴,這是一個價值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只要是好東西,市場價格就不會低,買貴本身就表達了這件東西的身價。只要是真品,其往往是稀少的、有特色的,可以在今后的市場上快速升值,而且容易出手,獲取投資的收益。相比較而言,價格便宜的民國家具,不是存世量多,就是本身存在著瑕疵,也許還可能是贗品或變造品。
后市投資潛力較大
近年來隨著民國家具收藏熱的興起,收藏民國家具的人數(shù)在激增,行情明顯看漲。從近20多年來看,民國家具的漲幅較大,以三開門(三聯(lián))紅木大衣柜為例,2000年之前的價位在人民幣1萬元左右,如今出10萬元也不一定買得到。即使是品位不高的紅木梳妝臺,10多年前上好的品種價格也不會超過6000元,但如今出價1萬元可能連一般品種都無法如愿。
民國家具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地位非常特殊,因此,進入21世紀后,集藏者思維發(fā)生變化,一度無人問津的民國家具也開始得到重視。當然,目前民國家具尚未在集藏界完全走熱,還處于升溫階段,各大中城市的舊古物集藏品市場均能夠覓得其蹤影,且總體價格并不算太高,不少品種的市價往往低于現(xiàn)在的同類新家具,而且偽品相對于明清家具要少得多,因此其蘊含的投資機遇比較多。有志者不妨采取先入為主的策略,投資民國家具中的高檔品種,相信未來幾年民國家具的集藏與投資熱潮,絕不會亞于目前炙手可熱的明清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