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周一澤
2023年以來,線下演出市場迎來全面復蘇。尤其進入4月后,明星演唱會開始井噴,火爆程度不單單是“一票難求”,更可謂是“開票即售空”。燈光亮起、音樂響起,壓抑了許久的熱情在座無虛席的場館中點燃。經久不息的大合唱,一浪又一浪的歡呼聲,揮動不歇的熒光棒再度回歸人們的文娛生活。除了場內的熱鬧,場外的熱鬧也是看點十足:從對“搶票難”的抱怨,到歌迷的聯(lián)合維權投訴;從為抵制“黃?!倍诓糠值貐^(qū)推行的強實名購票機制,到接連遞交IPO的相關演出公司……演唱會,炙手可熱。
張學友(左一)、黎明(左二)和周杰倫近期的演唱會都吸引了大批粉絲到場
95后女孩小夏是五月天的粉絲,在鳥巢外已經聽了兩場“漏音”演唱會——所謂漏音,是在場館外蹭聽場內飄出來的聲音。入場看一場真正的演唱會幾乎成了她的“執(zhí)念”:她戴上雍和宮求來的手串,站在房間中自認為信號最流暢的地方,企圖依靠“玄學”搶票。她的朋友圈中,有同事把微信名加上了后綴“搶票版”;有人在到處找?guī)褪衷黾訐屍备怕省_票時間剛到,小夏專注地操作著手機,短短幾秒鐘,演唱會的票全數售罄,小夏不得不在鳥巢外聽她的第三場“漏音”演唱會。
5月5日至14日,周杰倫連續(xù)在香港中環(huán)舉辦了7場演唱會,總計約售出14萬張票,現場座無虛席,許多沒買到票的粉絲只能圍坐在場館外的草地上“蹭聽”;5月底至6月初,“四大天王”中的黎明、張學友先后在澳門開唱,翹首以盼的歌迷將門票搶購一空,甚至有人選擇在開票前通宵排隊等候;6月10日,華晨宇演唱會長沙站開票,卻因人氣過旺,引來不法分子虛構票務信息,企圖詐騙……
從這些繁忙熱鬧的景象可以看出,被壓抑了三年的演唱會正在迅速復蘇,觀眾也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Co-Found智庫文化行業(yè)研究負責人于玫認為,疫情期間,演唱會市場受到了很大限制,現在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yōu)化,觀眾觀演需求上升,前期積壓的項目也集中釋放。加之政府對文化演出產業(yè)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市場主體活躍度持續(xù)提高,多種有利因素都為演唱會市場的復蘇和發(fā)展提供了保障?!把莩獣袌鲆呀浕謴偷揭咔榍八剑疫€有一定的超越,預計2023年演唱會市場規(guī)模會呈現持續(xù)回暖態(tài)勢?!?/p>
不少演出場館也排期“爆滿”。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下簡稱“梅奔中心”)市場總監(jiān)范一楓就向筆者透露,自2023年4月起至6月17日,梅奔中心已經承辦了15場主場館活動,共接待觀眾17萬余人,“目前梅奔中心2023年的場地預訂已經呈現爆滿狀態(tài),有望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鳥巢”外的歌迷? ? 圖/視覺中國
演唱會的火爆,還體現在演唱會舉辦城市的“遍地開花”。過去,上海被歌迷戲稱為“演唱會之都”。然而根據今年的公開數據,演唱會之都的名頭落到了廣州頭上——截至5月28日,從已公開演唱會信息的藝人數量來看,廣州、上海、深圳,排在前三,北京因眾所周知的“大型活動報批難”屈居第四。
同時,杭州、成都、南京、蘇州、重慶、武漢、寧波、青島、長沙、天津、佛山、合肥、西安、鄭州等新一線城市,與“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間呈現出緊追猛趕的局面。新一線城市的演出內容也主要以演唱會為主,且在不同新一線城市舉辦演唱會的歌手也有著極高的重合率。比如張杰、李榮浩、梁靜茹等便不約而同地敲定了在武漢、南京、長沙等地開唱,甚至出現加場的火爆局面。
從藝人和經紀公司的角度來說,演唱會選址要考慮演出規(guī)模、粉絲基礎等因素,一線城市人口密度大、受眾群體龐大、交通便利、場館設施完善,是歌手舉辦演唱會的首選?,F今,新一線城市也具備商業(yè)資源聚集度、城市人口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未來可塑性以及樞紐作用,因此也是現在演唱會、音樂節(jié)選擇大量落地新一線的原因。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fā)布的《經濟藍皮書: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顯示,僅在2022年上半年,新一線城市居民消費增速達到17.1%,比北上廣深和二線城市2.7%的增速高出近14.4%。藍皮書對此也指出,年輕群體和新一線消費者群體正在加快崛起。年輕群體中尤其以大學生為主,他們同時也是新一線演出消費的主力軍。
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長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正在推動中國向全球最大的文娛消費市場邁進? ? 圖/視覺中國
演唱會遍地開花、歌手全國巡回的熱鬧景象,還推動觀看演出的觀眾呈現出“跨城追星”的趨勢,帶動了演唱會舉辦城市的文旅消費。據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調研數據,“五一”假期,大型演出項目的跨城購票觀演人數占比超過總人次的50%。按照綜合帶動指數初步測算,這五天假期內,僅音樂節(jié)和演唱會項目帶動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綜合消費規(guī)模超過12億元,顯示出該類演出項目對交通、住宿、餐飲等周邊消費強大的帶動能力。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一個城市舉辦演唱會,意味著上萬人甚至幾萬人的衣食住行。很多人也不會是看完演唱會的第二天立即就走,通常還會在當地玩一玩、逛一逛,演唱會可以說是很明確的目的地消費?!?/p>
張信哲演唱會現場
面對熱情爆棚的觀眾,我們不禁想問,演唱會如此火爆為哪般?市場分析人員表示,這和現在人們愿意為文娛產品付費有關。各國數據表明,當人均GDP超過3000 美元時,文娛消費會快速增長,占總支出的23%;而人均GDP 超過5000 美元時,文娛消費會出現“井噴”的局面。
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8000美元。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長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正在推動中國向全球最大的文娛消費市場邁進。
中國社科院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戈艷霞認為,物質生活日漸富裕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消費領域迎來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商品或服務所蘊含或宣揚的文化價值屬性在消費決策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大。
事實上,對演唱會這類精神消費產品的需求并不是“突然出現”。線下演唱會因疫情而停擺的三年間,線上演唱會曾異軍突起——羅大佑、崔健、后街男孩、孫燕姿的線上演唱會實況直播觀看人數都在4000萬以上;在線上重映的張國榮、周杰倫等歌手演唱會錄像也都吸引了千萬級觀眾。一時間,抖音、QQ音樂等平臺為搶占流量爭相舉辦線上演唱會,為情懷而激動的觀眾們也喊著“爺青回”在朋友圈不斷刷屏。
因此,當線下演唱會回歸,觀眾的“趨之若鶩”也就變得不難理解?!岸ⅰ眿寢屢懒帐巧虾H耍饲八龑⒋蠖鄷r間用在了孩子身上,但是疫情后,她已經追著連看了張信哲在杭州、南京和上海三地的演唱會。“這兩年深刻感受到‘人生得意須盡歡,不光自己在‘奔四,喜歡過的偶像也都一個個年齡漸長。好好享受當下,去想去的地方、看想看的演出、見想見的人,給自己人生的心愿清單打鉤?!彼锌卣f。
演唱會的火爆,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票房不斷走高。行業(yè)人士預測,2023上半年的演出市場中,僅演唱會總票房就將達30億元。而根據燈塔研究院數據,疫情前國內2019年演唱會票房收入為42.59億元。對比之下,今年的演唱會市場可謂全面趕超疫情前水平。
高票房下,有個問題備受關注:在這場一擁而上的演唱會大戰(zhàn)中,誰能賺到錢,能賺多少錢?為此,我們采訪了多位從業(yè)者,包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演出公司高管。他們均表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演唱會的舉辦流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推動角色。
作為演唱會的核心內容提供者,演出計劃通常是先由藝人及其經紀公司提出。首先,其會考慮是由自己擔任演唱會主辦單位,還是交由專業(yè)演出公司主辦。同一位藝人或樂隊的演唱會,還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演出地點,將主辦權交給不同的演出公司。
比如,五月天及其經紀公司“相信音樂”選擇將本年度的內地演唱會交由不同的演出公司負責——2023北京鳥巢演唱會的主辦方是“華樂非凡”,杭州站的主辦方是“火風鼎文化”。有些藝人及經紀公司則選擇“自己上”,比如鹿晗和王源——鹿晗2023演唱會的主辦方是與之有音樂經紀合約的“風華秋實”,而王源2023演唱會主辦方則是由其自己持股49%的“珺喬文化”。
確定主辦方后,將進一步敲定規(guī)模、場地、主題、創(chuàng)意等方向。之后,主辦方對接舞美、燈光設計等團隊,核算成本,給出預算、票房規(guī)劃和廣告招商方案。隨后提交初步方案資料向當地文化、公安等有關部門報批,拿到批文后可于票務平臺發(fā)布售票信息。
負責售票的票務平臺在整個鏈條中與觀眾的聯(lián)系最為直接和緊密,涉及獨家與分銷。現在主流的票務平臺有大麥、貓眼、票星球等。過去,獨家票務平臺意味著只此一家,現在是“票務總代理”拿到多數門票,其他票務公司瓜分余下門票。待開票后,進行場館舞臺搭建等工作。有時,主辦方還可與一些協(xié)辦公司即當地演出商合作——后者承接協(xié)助報批、現場執(zhí)行等工作,部分拼盤演唱會同樣由他們完成落地。
總之,從策劃到落地執(zhí)行,再到造勢宣傳,從演出籌備到結束,整個周期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遇上全球巡回的超大項目,甚至會更久。演出收入一般由票房收入、贊助收入、衍生品銷售、音樂版權收入等構成。其中,票房收益是“絕對的大頭”。
雖然對具體的收入情況諱莫如深,但一位演唱會項目負責人在筆者的追問下還是給出了大致的分配情況:“票房收入當中,藝人和他們的經紀公司一般至少可以拿到50%;票務平臺收取的費用相對固定,一般是票房收入當中6%至8%的代理服務費。此外還有一些固定的成本支出,基本占到總成本的35%到40%,一般包括場館租賃、舞臺設備(燈光、音響、升降臺等)、落地安裝、宣傳推廣(含演出贈票)、現場工作人員(如調度、安保等后勤保障崗)和其他支出(如稅收、歌曲版權費)這幾個部分??鄢@些成本之后,基本是主辦方的盈利了。”
薛之謙演唱會現場
這位受訪者還表示:“具備票房號召力和影響力的藝人現在基本會以入股形式與主辦方共同投資演唱會項目,最后對演唱會收入按照約定比例對票房等商業(yè)收益分賬。分賬比例則取決于演唱會項目籌備階段,雙方各自擔負的成本和出資情況,并對藝人的有形及無形價值做衡量后,由雙方協(xié)商而定。主辦方向藝人方面一次性支付酬勞、自負盈虧的情況現在一般只出現在中小型演出中?!?/p>
以此次五月天鳥巢演唱會為例。連開6場,每場公開售票8萬張,5檔票價的票面(355元、555元、855元、1655元、1855元)全都銷售一空,預計每場票房在8000萬元以上,6天總票房可能近5億元。
我們再以近年在演出市場十分紅火的薛之謙為例。其2023“天外來物”巡回演唱會的主辦方是“太合音樂”,巡演首站選在衢州市體育中心,采用巡演統(tǒng)一的票價體系,共分兩種、六檔,分別為看臺票317元、517元、717元,以及內場票1017元、1317元、1717元。據當地媒體報道,此次演出5萬張門票“開售即罄”,單場票房收入在4000萬元以上。
截至發(fā)稿,該巡演在本年度已公開售票的場次共23場,其中已演出17場。雖然各演出場館大小略有不同,但作為巡回演唱會,所選擇的場地規(guī)?;緯3忠恢?。參考演出市場目前“除汪峰外,場場爆滿”的現狀,此次巡演有可能已經取得了10億元以上的票房收入。若是后續(xù)進一步追加場次,此次巡回演唱會的票房收入還將更高。
除票房外,商業(yè)贊助也是演唱會常見的收入之一。據曾擔任過國內某偶像男團宣傳工作的拉姆透露,超一線藝人的演唱會贊助(含廣告合作)當中,大多少不了藝人代言品牌的身影。報價上,單場演唱會的獨家合作“基本在千萬元級別”,如果是辦巡回,獨家冠名費用會更高。但她同時表示:“疫情之后,很多品牌傾向把宣傳預算轉向直播和帶貨的新賽道,轉換率和傳播效果會更好,排除‘頂流和路人盤特別大的藝人,演唱會招商總體會變得比以前難,這方面的收入也會比之前低?!?/p>
剩下的衍生品銷售、音樂版權收入等都只是小頭。尤其外界誤以為很賺錢的衍生品,實際上占比很小,“現在看演唱會,主辦方基本都是送熒光棒,而且很多藝人并不會像周杰倫、五月天、TFBOYS那樣做T恤、帽子、海報等官方周邊來銷售”。
演唱會市場大熱,各方參與者看似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采訪中,不少人提到,相比疫情前,一場演唱會的成本投入大幅提升,因而利潤并沒有外界想象中那么多。
華樂非凡總經理張熠明曾在公開采訪中表示,演唱會成本已經較疫情前有所增加,預測2023年演唱會整體票價將有可能略微上漲10%~15%,頭部藝人上調幅度則可能更高。但他也表示,這是自然合理的市場行為——畢竟許多電影的票價近些年已經翻倍。
我們對比五月天2019年和2023年的北京鳥巢演唱會發(fā)現,最高價門票維持不變,為1855元,但最低價卻從255元提升為355元,上漲幅度約30%。
周杰倫2023演唱會舞臺極盡炫目
楊千嬅2023演唱會僅自帶的舞蹈、樂隊、燈光組等團隊工作人員就有近50人
某演出公司高管則告訴筆者,與疫情前相比,根據所在地、藝人以及視覺效果投入的不同,演唱會成本上漲幅度在20%到50%不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疫情期間許多從業(yè)者迫于生計選擇“轉行”,時下爆火的演唱會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人力資源不足。
另有負責對接舞臺搭建的受訪者向筆者透露,“場館租賃費用方面的變化不大。目前,國內可承辦演出活動的各省主體育館一天的租金一般在30萬元至50萬元,體育場租金更貴一點,日租高的可達上百萬”。實際操作中,根據租用的天數和談判內容,費用也會有所浮動,“但一場演出最少需要租用三天場地,即兩天搭臺,一天演出,所以最基礎的報價是‘2+1模式,如果有加演天數,價格另外再算”。
以其2018年在梅奔中心負責的某臺演唱會為例,其“2+1”報價約在60萬元,“現在變化不大”。再以可容納近10萬觀眾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為例,能在這里舉辦演出活動,是所有從業(yè)者夢寐以求的事。2014年,時任國家體育場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相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鳥巢場地租賃費用基準數字是300萬元/日。
據了解,成本上漲幅度大的主要是藝人秀費和人工部分的環(huán)節(jié),而這兩方面需動員的人員數量要比外界想象的多上不少。比如舞臺搭建的人力成本方面,“萬人級的演出,普通的舞臺設計就要動員40到70人搭建,如果是像周杰倫那樣喜歡搞‘大場面的,可能用到90到100人。而且這只是硬體搭建團隊本身,不含設計人員和用到的臨時工”;再如現場樂隊、伴舞等,“千人級的演唱會的樂隊和伴舞配置一般各需10人左右,萬人級的更多。如果遇上有些藝人的特殊舞臺要求,邀請交響樂團規(guī)模的樂隊也有可能,比如蘇打綠的演唱會上就請過交響樂團”。
張杰2023巡回演唱會宣稱采購了價值1.2億元的超高檔音響設備
前述受訪者還提到,在主辦方預算足夠的情況下,全套舞臺設備都是跟著巡演跑,預算不夠的話,會把一些部門分出去找當地或者演出地附近廠商,“所以辦巡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攤薄整體成本,無論是前期的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比如張杰2023巡回演唱會就宣稱采購了價值1.2億元的超高檔音響設備。截至發(fā)稿,其本輪巡演已公布約10場(含已開唱),每場的音響投入成本已可均攤至1200萬元,隨著未來場次的增加,將“低于市場租用價格”。
設備搭建中的演唱會舞臺? ? 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