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浩 韓 偉 蓋玉偉 彭亞平 羊榮祥 王進衛(wèi)
(1 中央儲備糧煙臺直屬庫有限公司 265200)(2 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 250014)(3 中央儲備糧青島直屬庫有限公司 266100)(4 中央儲備糧日照直屬庫有限公司 276800)(5 中央儲備糧威海直屬庫有限公司 264400)
中儲糧山東分公司部分沿海直屬企業(yè)具有多年接收、儲存、保管進口大豆的經驗,結合儲存規(guī)模、年限、保管經驗等,研究人員采集中央儲備糧日照、青島、威海直屬庫有限公司2016年以來一個完整儲存周期的79棟進口大豆倉房出庫損耗作為研究樣本數據,并對出庫損耗成因進行對比分析。
日照、青島、威海市均臨近海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氣溫10℃~13℃;年均降水量一般在650 mm~850 mm,年降水量約60%集中于夏季;大氣濕度年均70%左右。
本次選擇的三家直屬企業(yè)79棟倉房中,74棟為磚混結構高大平房倉,裝糧線高度6 m,跨度分別為21 m、24 m;5棟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淺圓倉,裝糧線高度20 m,直徑30 m。所有倉房均具備機械通風、環(huán)流熏蒸、電子測溫條件,倉房完好。
79棟進口大豆倉房在儲存期間根據各庫區(qū)不同設施條件,分別采用了屋面架空隔熱、空調控溫、降溫通風、內環(huán)流控溫等控溫儲糧技術措施。秋冬季節(jié),采用機械通風方式降低糧溫,一個儲存周期內通風次數0~4次不等;夏季高溫季節(jié)平均糧溫一般控制在20℃左右,最高糧溫不超過30℃;倉內濕度60%左右。
為保證采集的數據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研究人員統(tǒng)一制作了基礎數據采集表,對樣本單位2016年以來完成出庫的進口大豆進行采集。
對采集的79棟樣本倉房分別從產地、入庫水分、入庫時期、儲存時間、通風次數等方面進行匯總分析,研究上述因素對出庫損耗的影響。
2.2.1 不同產地進口大豆出庫損耗分析 不同產地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見表1。
表1 不同產地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表 (單位:%)
從表1可以看出,進口大豆出庫損耗依次為:美國<烏拉圭<阿根廷。美國進口大豆26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0.93%,溢余0.69%,加權平均損耗0.10%;阿根廷進口大豆23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76%,最低損耗0.33%,加權平均損耗1.47%;烏拉圭進口大豆30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31%,最低損耗0.43%,加權平均損耗1.02%。
2.2.2 不同入庫水分進口大豆出庫損耗分析 不同入庫水分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詳見表2。
表2 不同入庫水分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表 (單位:%)
從表2可以看出,入庫水分較低的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明顯低于入庫水分較高的進口大豆。入庫水分11.0%以內的29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0.93%,溢余0.69%,加權平均損耗0.25%;入庫水分11.1%~12.0%的21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1.51%,最低損耗0.01%,加權平均損耗0.74%;入庫水分12.1%~13.0%的22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76%,最低損耗0.62%,加權平均損耗1.68%;入庫水分13.1%以上的7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23%,最低損耗1.97%,加權平均損耗2.09%。
2.2.3 不同入庫期間進口大豆出庫損耗分析 不同入庫期間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入庫期間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表 (單位:%)
從表3可以看出,高溫季節(jié)入庫的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明顯高于其他季節(jié)入庫的進口大豆。當年10月以后至次年5月以前入庫的26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0.93%,溢余0.69%,加權平均損耗0.10%;當年6月份至9月份之間入庫的53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76%,最低損耗0.31%,加權平均損耗1.23%。
2.2.4 不同儲存時間進口大豆出庫損耗分析 不同儲存時間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見表4。
表4 不同儲存時間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表 (單位:%)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儲存時間的進口大豆出庫損耗規(guī)律性并不強。儲存期15個月以內的20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1.50%,最低損耗0.31%,加權平均損耗0.64%;儲存期15個月至20個月的18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1.51%,溢余0.69%,加權平均損耗0.11%;儲存期20個月至40個月的進口大豆35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76%,最低損耗0.28%,加權平均損耗1.59%;儲存期40個月以上的進口大豆6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0.41%,最低損耗0.12%,加權平均損耗0.28%。
2.2.5 儲存期間不同通風次數進口大豆出庫損耗分析 不同通風次數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見表5。
表5 不同通風次數進口大豆出庫損耗情況表 (單位:%)
從表5可以看出,不同通風次數的進口大豆出庫損耗規(guī)律性并不強。儲存期未通風的進口大豆25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76%,最低損耗0.01%,加權平均損耗0.78%;儲存期通風1次的進口大豆19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1.43%,溢余0.57%,加權平均損耗0.62%;儲存期通風2次的進口大豆21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31%,溢余0.69%,加權平均損耗1.03%;儲存期通風3次的進口大豆6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0.93%,溢余0.65%,加權平均損耗0.25%;儲存期通風4次的進口大豆8個樣本倉中,單倉最高損耗2.23%,最低損耗0.46%,加權平均損耗1.89%。
3.1 進口大豆產地、入庫水分、入庫時間對出庫損耗有明顯影響,儲存時間、通風次數與出庫損耗無明顯相關性。美國進口大豆因為入庫水分較低,且入庫時間一般在秋冬季節(jié),出庫損耗明顯低于阿根廷、烏拉圭等南美國家進口大豆。
3.2 進口大豆入庫水分越高,出庫損耗越高。79個進口大豆倉儲存期內倉內平均相對濕度均在60%左右,從糧食平衡水分表可查出,大豆對應的60%濕度平衡水分最高11.8%,最低8.86%(溫度0~30℃)。進口大豆水分如果超過11.8%,即便沒有機械通風,水分也存在解吸流失的可能。
3.3 同樣是阿根廷、烏拉圭等南美國家進口大豆,出庫損耗也存在明顯的高低差距,證明通過合適的儲存保管方式,能夠進一步降低進口大豆出庫損耗,這也是今后要研究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