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忠蓮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春風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時景物美不勝收。我們需要使用哪些方法,才能將景物的美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呢?
如果我們手里有一面多棱鏡,就會發(fā)現輕轉哪怕一個很小的角度,景物都會折射出不同的光彩。下面,我們以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這三篇文章為例,學習如何使用“多棱鏡”,讓筆下的景物多姿多彩。
一、多種感官綜合: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景物描寫需要繪色、繪形、繪聲,讓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這需要盡可能地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系統(tǒng),進行生動描摹,使景物描寫更加鮮活靈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朱自清的《春》便是多感官描寫的典范。文中,“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是觸覺描寫;“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是嗅覺描寫;“鳥兒的喉嚨”是聽覺描寫;“繁花嫩葉”“牧童短笛”是視覺描寫。這樣通過多種感官描摹春天,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劉湛秋也是此中高手?!队甑乃募尽分?,“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是視覺描寫,“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是聽覺描寫,“呼吸變得暢快”是觸覺描寫,“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是嗅覺描寫。作者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描寫景物,達到“沉浸式”體驗景物美好的目的。
二、多種畫面組合:并列畫面+畫中畫……
為了把景物描繪得更加豐滿立體,《春》一文借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多個畫面展現春天之美?!稘系亩臁钒褲系亩纸獬尚∩?、小雪、小村莊、不結冰的水等多個畫面來表現濟南冬天之溫情?!队甑乃募尽穭t依據題目把雨景分解成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以此表達作者對雨的喜愛。
此外,每一個大畫面中還包含數個小畫面。比如《濟南的冬天》的“小雪圖”,可繼續(xù)分解成山上矮松圖、山尖圖、山坡圖、山腰圖,從而收到“畫中畫”的表達效果。
無論是并列畫面還是畫中有畫,只要運用得當,就能讓景物描寫收獲“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雙重表達效果。
三、多種句式錯落:長短句+語氣句式……
《春》中有這樣一段:“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倍潭桃欢螀s涵蓋了兩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九字句以及其他更長的句子,音律跳蕩,活潑輕快,襯托出景中人愉悅欣喜的心情。
再如《濟南的冬天》:“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一段不僅句子長短錯落,還包含著否定句、祈使句、反問句等多種句式,韻律感十足。
四、多種鏡頭交替:廣角+特寫……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是《春》的廣角鏡頭;“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是《濟南的冬天》的廣角鏡頭。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是《春》的特寫鏡頭;“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是《濟南的冬天》的特寫鏡頭。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是《濟南的冬天》的遠景鏡頭;“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是《濟南的冬天》的仰角鏡頭……
優(yōu)秀的作者都有一雙猶如高像素鏡頭一樣的眼睛。廣角鏡頭、遠景鏡頭、近景鏡頭、特寫鏡頭、仰角鏡頭、俯角鏡頭——都是寫出最美風景的“秘訣”。
五、必須景中有人:景物+人物
無論你用多棱鏡的哪一面看景物,都會發(fā)現人在景中。比如朱自清寫《春》就離不開“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老舍寫冬天,要寫“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也要寫充滿煙火氣的“小村莊”。寫小雪的時候是不是雪中無人?當然不是。他把山上的矮松比成“看護婦”,把草色比作“花衣”,都直接關聯到人?!队甑乃募尽纷匀灰惨獙懭嗽谟曛械那榫埃骸傲軡竦念^發(fā)、額頭、睫毛滴著水,擋著眼睛的視線……”人物,讓景物有了靈魂;寫人,其實就是為景物“點睛”。
在景物描寫這面“多棱鏡”中,還有多種修辭手法、多種色彩層次、多種形態(tài)描摹、多種情感抒發(fā)……只有正確使用這面多棱鏡,我們筆下的景物才會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