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強
作為調(diào)查研究中的一種,學習考察,尤其是跨省跨市的學習考察,容易流于形式、辛辛苦苦一趟卻無所收獲,必須要從嚴把握學習考察的目的、方法和結(jié)果的設定,讓每一點辛苦都服務于累累碩果。
要帶著題目,更要帶著提綱。沒有題目,就沒有方向,但如何讓題目顯得更加具體,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聽到要聽的、看到要看的、想到該想到的?帶著提綱去,就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什么是提綱?古人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提綱的意思就是提綱挈領抓問題,找到題目的題眼,把題眼分解成若干具體方面,圍繞這些具體的方面弄清基本情況,提出學習考察要看什么、要聽什么、要問什么的條目,就是學習考察的提綱。提綱不是提出就結(jié)束了,而是要對照著去找答案,這個過程也要強化自主性,尤其不能“東家”給什么就是什么。學習考察的“東家”都會提供一個接待方案。一般情況下,聽“東家”的安排肯定比較好,因為沒人比他們更了解自己;但也不能一味盲從,因為自己看自己總不那么準,“只緣身在此山中”。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學習調(diào)查研究,對要去的每一個點位,都要搞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通過這個點位,他們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事實或道理。
要多看多聽,更要多思多問。實際上,不光是出去學習考察,所有的調(diào)查研究,多聽多看都是基本功。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看一看典型榜樣成效,盡可能多地聽一聽做法想法看法,這能夠激發(fā)人的思維、啟發(fā)人的思想。要在對自己要什么、對方有什么的情況基本清晰的基礎上,用看到的事物、聽到的觀點反證題目提綱,立足于自身實際推一推可行性可能性,這是思的過程;反證不得、推論存疑則要多問。問問題不丟人,落后才去學,不懂就要問。帶隊的領導干部不僅要帶頭提問,更要鼓勵隨行人員積極請教,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干什么,從怎么做到難點是、成效是,從過去是到現(xiàn)在是、將來要,等等。要實事求是,堅持通過“摸活魚”做客觀判斷。要牢牢記住自己是去干什么的,不能借著“時間關系”“快到飯點”的由頭,把到嘴邊的問題憋回去,把沒說完的話咽回去,留到“會后”“以后”再交流。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這就像挖一口井一樣,要到挖出水來才能罷休,決不能半途而廢;絕不能把問題原封不動地帶回去,更加不能“把米煮成夾生飯”。
要提出看法,更要提出辦法。不能把學習考察簡單化理解成“抄作業(yè)”,這是不科學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方法。他有他的實際,我有我的情況,不能概而論之,而是要對學習考察的對象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判斷。這方面,帶隊的領導干部尤其要多費點心思考慮,在核心問題上、有不同聲音的觀點上,注意統(tǒng)一大家的認識和思想,為學習考察最終成果定調(diào)子、理思路,而不能坐等文稿,到時候關起門來自己改改,甚至直接當甩手掌柜。要善于運用“晚自習”的方法,擯棄先入為主的思想框框,充分發(fā)揮學習考察組全體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安排“圍爐夜話”式情況交流、“頭腦風暴”式內(nèi)部討論、“圓桌會議”式工作總結(jié)等,集體“整”出一個完整的看法,而不是只有孤零零一個“好”字。有看法,還要有辦法,有看法、沒辦法,那就是空談,這是我們向來堅決抵制的;我們一貫倡導的是,要從“別人好”的看法中,推演出“我要好”的辦法,把別人哪里好、怎么好、為什么好,轉(zhuǎn)化為我們可以好、要多好、怎么才能好,如不能這樣,就不能實現(xiàn)看法與辦法的統(tǒng)一,就不能實現(xiàn)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就不能實現(xiàn)目的與結(jié)果的統(tǒng)一??偠灾?,我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讓結(jié)果“不虛此行”,而不是“到此一游”。
(作者單位:南京市人大常委會)
責任編輯:朱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