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 楊宏龍
三月的河南,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位于河南省西部的老君山,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主峰,也是我國著名的道家圣地,更是近幾年來無數(shù)游人心中的夢想打卡地。
老君山古號景室山,因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到此山歸隱修煉,故在隋唐年間被確認為老子歸隱地,并更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它形成于十五億年前的大陸造山運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其南秀北雄、巍峨雄偉、千姿百態(tài)、拔地通天、氣勢磅礴的36峰景觀,其地形之險峻、景觀之奇特,構(gòu)造出大地地貌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場景,山頂群峰競秀、景色雄奇。
春天的老君山是綠色的、富足的,此時野花遍地、野菜滿山,絕對能滿足人們嘗一口鮮的愿望。蟄伏了整個冬天的野菜破土而出,相繼發(fā)芽兒、冒尖兒,正是最鮮、最嫩的時候。
我國自古便有咬春的習(xí)俗。古時的咬春就是在春季的時候,人們走出庭院,去嘗一嘗春天的蔬菜;到了現(xiàn)代,人們吃的不僅僅是蘿卜、生菜,還有春卷、春餅、春野菜等。在開春時節(jié),吃一些新鮮山野菜,既有防病功效,又有迎接新春之意。
在萬物復(fù)蘇的春季來到老君山,一邊食新鮮山野菜,一邊飲天然山泉水,不僅益氣養(yǎng)生,更是難得新鮮的味覺盛宴。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細數(shù)那些深藏在大山中的山野風(fēng)味吧。
薺菜
別稱:護生草、凈腸草、地米菜、地菜、雞心菜
功能:和脾、利水、止血、明目
薺菜在所有野菜中一般是最早冒尖的,營養(yǎng)價值非常高,味道也十分鮮美,可以烙餅、炒雞蛋、包餃子。進入4月中旬,嫩薺菜逐漸過季,但是民間保留了以薺菜花煮雞蛋的習(xí)俗,就是將薺菜花、大棗和雞蛋放入鍋中同煮,有涼血止血、補虛健脾、清熱利水的功效。
小山蒜
別稱:天蒜
功能:治療咳嗽、支氣管炎、慢性腸炎、痢疾、胸悶
小山蒜其實就是野生的大蒜,不同的地區(qū)對它的稱呼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全株都可食用,蒜頭香味尤其濃郁。將小山蒜洗凈切碎,加入面粉、雞蛋,可以用來烙餅,也可以用來包餃子、炒雞蛋,獨特的香味深受當(dāng)?shù)匕傩盏南矏邸?/p>
榆錢
別稱:榆實、榆子、榆仁、榆莢仁、白榆
功能:健脾安神、清心降火,主治失眠、食欲不振
榆錢是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由于是“余錢”的諧音,因而便有了“吃榆錢有余錢”的說法。當(dāng)春風(fēng)吹來,榆錢就一串串地綴滿了枝頭,人們會趁鮮嫩采摘下來,做成各種美味佳肴。榆錢的吃法多種多樣,可生吃、煮粥、籠蒸、做餡,味道清鮮爽口。
木蘭芽
別稱:木力芽、木樂芽、葉子芽
功能:清熱解毒、強筋壯骨、增進食欲
相傳木蘭芽跟花木蘭有關(guān)。花木蘭替父從軍后,有一次打仗時彈盡糧絕,忽然一片片紅紅的欒樹葉映在花木蘭眼前。于是,她召集將士采摘,并將采摘的欒樹葉用開水煮一下,放進泉水中浸泡兩日,苦澀的味道便去除了,再用鹽水拌成涼菜,最終解救了斷糧的將士們。為紀(jì)念花木蘭,人們便將欒樹葉稱為“木蘭芽”。木蘭芽屬野生灌木,長于向陽山坡,谷雨前后,樹枝上長滿紅黃相間的嫩筍芽,是春季很好的野味。
香椿
別稱:香椿芽、香樁頭、大紅椿樹、椿天
功能:主治外感風(fēng)寒、風(fēng)濕痹痛、胃痛、痢疾等
古代稱香椿為椿,稱臭椿為樗。中國人食用香椿的歷史非常悠久,漢代時香椿樹就已遍布大江南北。陽春三月,正是采食香椿的季節(jié)。不少專家提到,香椿不但風(fēng)味獨特,誘人食欲,而且營養(yǎng)價值較高,富含鉀、鈣、鎂等微量元素,B族維生素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
溫暖春日,除了嘗鮮,適量的運動也是必不可少的。行走在老君山的山間,偶有蟲鳴鳥啼,好似身處仙境。俗語說“唯有美景和美食不可辜負”,在這個沒有疫情阻擾可以暢游的春日,是時候到山間去撒個歡兒了。來老君山感受春的氣息、春的味道,才算不負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