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北京十二年,每年開春上班后第一個周末,我都要先去雍和宮,再去書店,它們對我來說,一個是讓精神安寧的地方,一個是尋找精神共鳴的地方,這是我融入新一年生活的儀式。
周六一大早,我穿著羽絨服,戴著羊絨帽,迎著倒春寒的小雪,去雍和宮外排隊。隊伍已經排得很長,人很多,但秩序井然。全北京,沒有比這里的秩序更好維護的了,人人都很守規(guī)矩,尤其是年輕人。
“年輕人愛去寺廟”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連我都曾被記者“抓住”采訪過,我當時慌張回答:求事業(yè),求暴富。這話是真的,我從雍和宮殿(求財富)、法輪殿(求事業(yè))門口的年輕面孔就能看出來,求這兩樣的年輕人最多,大家工作期待大,壓力也大,寺廟就成了轉移壓力與嫁接希望的地方。
我時常和陌生的男孩女孩湊在一個香爐邊點香火,共享那片刻的、寧靜的親密,然后齊刷刷站在佛祖面前拜起來,空氣中有種不約而同的默契。遇到格外虔誠的人,燒一炷香都要等很久,但沒人著急催促,大家耐心地排隊在殿外等,很是有人情味。前幾年,大家燒香都刻意保持兩米距離,人情也淡了,但今年,這份信任與親密又回來了。
我今年的愿望比較特別,以前來燒香,我都是為了自己,今年我專程為老板祈福一次,感謝他扛過三年來的壓力,帶著我們走到現(xiàn)在,祝他今年帶著大家發(fā)大財。
春天來了,一切都會好的。
走出雍和宮,照例要去書店。這兩年,線下書店關門了不少,但還是有不少扛到了今年春天。
從書店門口張貼的活動布告就能看出,這個城市的文藝青年已經按耐不住重聚的心情了。
我喜歡書店,是因為這里是個寧靜中有熱鬧的地方。最近書店的新講座很多,我能想象得來,它們會讓陌生人之間流動起一股惺惺相惜的認同感,因為我曾經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只要跨出一步,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精神不是孤獨的。當然,更多時候,我單純是沖著熱鬧去的。熟悉或陌生的作者簽售會,我總會去看看,看他們的讀者都是什么人,他們怎么解讀這個世界,有時從中就能窺到這個城市的精神風向。
有一次我在王府井書店看到一位長得很帥的畫漫畫的小哥在簽售。讀者大多是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很多穿著漫畫風的漂亮裙子,排隊等著和他簽名握手。有個女孩求得一個自己獨家的簽名后,拉著閨蜜的手喜極而泣,路過的大姐跟同伴感慨:“青春真容易開心啊,當年和我一起開心的朋友都不見了?!?/p>
不知為什么,大姐的這句話我記了好久,在猶豫要不要跨越半個城市和兩年未見的朋友聚餐時、加班后要不要和閨蜜看一場人擠人的脫口秀時、孤獨時要不要找個朋友去踩大街時……那句話給我指明了答案,最后,我往往會選擇親密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是這個偌大城市里,鼓勵我前行的火炬,它曾經暗淡過,但這個春天,它又重新燃起亮光。
一年四季,我最期待春天,這是全年第一個閃亮的季節(jié),今年這種感覺格外強烈,可能是,只要多一點點自由,我的人生就多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