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群 陳志遠
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在兒童抽動癥中產(chǎn)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醫(yī)院就診的50例兒童抽動癥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5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干預,實驗組接受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不良表現(xiàn)評分和不良情緒評分。結果 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兒的臨床不良表現(xiàn)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抑郁評分及焦慮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實驗組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兒童抽動癥患兒進行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緩解患兒抑郁焦慮情緒,提升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關鍵詞:兒童抽動癥;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影響
抽動癥是神經(jīng)性精神障礙疾病,常見于青少年及兒童群體之中,具體臨床表現(xiàn)包括發(fā)生抽動和肌肉運動抽動,患兒存在無法集中注意力、強迫性動作和多動癥的臨床表現(xiàn)[1]。該病在誘發(fā)抽動障礙的同時,還會導致患兒產(chǎn)生了行為及心理障礙,嚴重影響患兒健康成長和認知能力,導致患兒社會適應能力明顯不足,威脅患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也為家庭增加負擔。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對兒童抽動癥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3月~2022年8月在醫(yī)院就診的50例抽動癥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25例。對照組:女13例,男12例;平均年齡(8.15±1.53)歲;平均病程(5.03±0.42)個月。實驗組:女11例,男14例;平均年齡(8.57±1.59)歲;平均病程(5.54±0.7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干預
為患兒提供飲食干預、生活起居干預和心理干預。
1.2.2 實驗組在常規(guī)干預基礎上進行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
(1)針對性健康教育:在對患兒進行干預的實際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循患兒的實際情況、治療臨床表現(xiàn)以及發(fā)病特征進行,嚴格調控健康宣教時間。若初診過程中患兒出現(xiàn)眨眼、單純性聳肩等臨床不良表現(xiàn),需要第一時間進行針對性以及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實際過程中,能夠減輕患兒的心理負擔,有助于患兒不良行為的改善。復診時,需要綜合患兒的實際特征表現(xiàn),展開有針對性的強化性健康教育。待患兒相關臨床癥狀得到改善時,需積極鞏固性健康教育。
(2)專人宣教:選用具有較強專業(yè)技能和豐富經(jīng)驗的護士及醫(yī)生構建宣傳教育隊伍,在宣傳教育和治療的實際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加強對自身行為及語言的重視與規(guī)范,從而獲取家長及患兒的信賴度。如果患兒出現(xiàn)不當行為,應采取相應措施吸引患兒的注意力,對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有重要價值。綜合臨床表現(xiàn)對患兒進行相反習慣訓練,有效改善患兒的抽動癥問題。
(3)提升家長配合度:保證雙方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伙伴關系,促進患兒和家長對健康教育的認知度。對患兒家屬進行溝通技巧的健康教育,增強對患兒的了解,對于患兒的部分臨床表現(xiàn)能夠形成清晰地認知,有效避免患兒情緒受到不良影響,促進患兒恢復。
1.3 觀察指標
(1)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2)不良表現(xiàn)評分:噘嘴搖頭、擠眉弄眼、四肢抽動。(3)心理情緒:焦慮、抑郁情緒。使用SAS與SDS評分進行評估,SAS評分在50以上的代表患兒存在焦慮心理,SDS評分在53以上的代表患兒存在抑郁心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表現(xiàn)評分比較
干預前,對照組噘嘴搖頭(3.99±0.25)分、實驗組噘嘴搖頭(3.96±0.43)分,兩組比較,t=0.301,P>0.05;對照組擠眉弄眼(4.03±0.48)分、實驗組擠眉弄眼(4.07±0.45)分,t=0.303,P>0.05;對照組四肢抽動(3.84±1.17)分、實驗組四肢抽動(3.63±1.07)分,兩組比較,t=0.662,P>0.05。
干預后,實驗組噘嘴搖頭(2.13±0.1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噘嘴搖頭(3.09±0.25)分,t=16.171,P<0.05;實驗組擠眉弄眼(2.87±0.4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擠眉弄眼(3.17±0.39)分,t=2.650,P<0.05;實驗組四肢抽動(2.57±0.68)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四肢抽動(3.94±1.35)分,t=4.531,P<0.05。
2.3 兩組心理情緒評分對比
干預前,對照組焦慮情緒(50.13±2.58)分,實驗組焦慮情緒(50.15±2.47)分,兩組比較,t=0.027,P>0.05;對照組患兒抑郁情緒(53.16±1.48)分、實驗組患兒抑郁情緒(53.17±1.49)分,兩組比較,t=0.023,P>0.05。
干預后,實驗組焦慮情緒(47.19±0.0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9.35±0.23)分,t=44.922,P<0.05;實驗組抑郁(48.35±1.14)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抑郁情緒(50.19±0.56)分,t=7.243,P<0.0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兒童出現(xiàn)抽動癥會導致患兒產(chǎn)生抽動障礙癥狀,患兒也會因此出現(xiàn)行為和心理方面的障礙,嚴重影響身心健康[2]。兒童抽動癥治療困難,且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導致面臨著嚴重的家庭負擔,患兒及其家屬容易產(chǎn)生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3~4]。治療過程中,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指導對患兒治療依從性提升有重要的促進意義,能夠減輕患兒及其家屬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對患兒臨床治療自信心提升有重要的促進意義[5~6]。
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抽動癥兒童自信心的培養(yǎng)。兒童階段是患兒心理和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發(fā)展?jié)摿Α3閯影Y會影響患兒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導致出現(xiàn)不健康人格特征,加重患兒病情[7~8]。因此,健康教育需綜合考量患兒情況,糾正患兒不當行為,培養(yǎng)患兒健康行為習慣。不僅如此,健康宣傳教育的實際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和患兒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提升醫(yī)患配合度[9~10]。在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咨詢和按時療法的實際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需充分結合患兒的實際臨床表現(xiàn),有針對性地調整溝通和交流環(huán)境、方式和時間,認真傾聽患兒和家屬的需求,保證患兒和家屬的敘述能夠被醫(yī)護人員準確掌握,進一步減輕患兒的壓力[11~12]。若在臨床中患兒產(chǎn)生穢語和抽動情況,切勿立即對其行為進行制止或嚴厲批評,需耐心吸引患兒注意力,將患兒的興奮感覺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并充分結合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應用行為療法,同時為患兒進行相反習慣的訓練,有效改善患兒抽動問題。對出現(xiàn)抽動表現(xiàn)的患兒,需指導其按照節(jié)奏進行有規(guī)律的閉口腹式呼吸,可有效控制患兒抽動問題。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臨床不良表現(xiàn)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干預后,實驗組抑郁評分、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對抽動癥兒童有著積極的正面意義。臨床干預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充分結合自身的技術特征和專業(yè)素養(yǎng),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及交流,獲得患兒及其家屬的認可。適當向患兒家長介紹疾病相關知識,讓患兒家長正確認識到該病癥并非是無法完全治愈的,提升患兒臨床依從性。臨床治療過程中,針對患兒的進步需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如果患兒表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進步,可以適當通過肢體上的擁抱和語言上的贊賞進行鼓勵,提升患兒治療過程中的認可度,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通常來講,抽動癥表現(xiàn)的程度不同,對患兒的認知和發(fā)育水平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同時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會受到影響[13~14]。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可讓家長能夠準確掌握與發(fā)病患兒溝通和交流的方法,組織患兒通過愉快的集體活動和適當性的體育活動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幫助患兒度過疾病矯正的關鍵性時期[15]。
綜上所述,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應用在兒童抽動癥中,能夠有效改善患兒抑郁焦慮情緒,抑制患兒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提升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立霞.兒童多發(fā)性抽動癥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探討[J].健康女性,2022(28):112-114.
[2] 張會英,楊紅梅.兒童抽動障礙的臨床護理與健康教育[J].系統(tǒng)醫(yī)學,2019,4(1):183-185.
[3] 王紅歌,孫雪義,張玉,等.卡通游戲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團體輔導在兒童難治性多發(fā)性抽動癥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20,26(20):2773-2777.
[4] 戴輝章,鄧玫,林仙.早期參與式健康教育干預對兒童多發(fā)性抽動癥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9,29(20):192-194.
[5] 馮啟美,彭敏.兒童抽動障礙藥物治療及其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臨床康復,2003(5):835.
[6] 謝紅艷,郭亦男.兒童抽動癥工作室健康教育措施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22,14(36):146-148.
[7] 李洪華,董涵宇,王冰,等.兒童抽動障礙的心理教育與行為干預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8,20(11):968-973.
[8] 吳莉城.兒童抽動障礙心理特征及家庭特點的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4.
[9] 岑素瓊.卡通游戲式健康教育聯(lián)合團體輔導在兒童治性多發(fā)性抽動癥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康頤,2021(15):41.
[10] 張會英,楊紅梅.兒童抽動障礙的臨床護理與健康教育[J].系統(tǒng)醫(yī)學,2019,4(1):183-185.
[11] 陳小央,任文,邱艷,等.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應用現(xiàn)狀[J].中華全科醫(yī)學,2022,20(10):1755-1759.
[12] 石秋霞,王惠梅.兒童抽動障礙的心理治療[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7,25(3):261-264.
[13] 彭榕,劉葉明,黃俐.心理行為干預聯(lián)合藥物治療對兒童抽動癥的改善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6,22(15):91-92.
[14] 李吉意,連俊蘭.近5年中醫(yī)藥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兒科雜志,2022,18(6):103-107.
[15] 謝紅艷,郭亦男.兒童抽動癥工作室健康教育措施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22,14(36):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