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林 劉訊
[摘 要] 應用型高校是以應用技術類型為辦學定位,為基層和一線培養(yǎng)專門的應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需注重提升學生在本專業(yè)方向的實踐能力。但在實踐中勞動教育存在“走過場”情況,沒有真正達到勞動育人成效。通過探索建立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勞動教育實施機制,并分類建立綜合指標體系,形成評價模式,建立保障機制,真正達到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成效,發(fā)揮育人功能,對于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勞動教育;應用型;第二課堂
[基金項目] 2022年度貴州師范學院校級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新時代應用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探索與實踐”(2022JG22)
[作者簡介] 張運林(1991—),男,山西呂梁人,農(nóng)學博士,貴州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勞動教育研究;劉 訊(1979—),男,河南鹿邑人,博士,貴州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學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勞動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17-0089-04[收稿日期] 2022-07-20
勞動作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是新時代教育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1-3]。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歷史站位,對勞動和勞動教育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深刻詮釋了勞動教育的重要內(nèi)涵。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社會和企業(yè)對應用型、實踐型和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加大,高等院校作為社會中層次較高的人才群體,其勞動技能和水平直接影響社會發(fā)展[4-5]。其中,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重要部分,是以應用技術類型為辦學定位,為基層和一線培養(yǎng)專門的應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需更加注重提升學生在本專業(yè)方向的實踐能力[6-9]。因此,勞動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10]。高校勞動教育課程主要包括勞動觀念、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chǎn)勞動,其中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chǎn)勞動作為勞動教育的主體內(nèi)容,主要是通過第二課堂實現(xiàn)教學內(nèi)容。通過第二課堂實施勞動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勞動素質(zhì),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就業(yè),真正實現(xiàn)勞動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存在的問題
實踐中,勞動教育第二課堂成為高校教育體系中的短板,甚至存在“走過場”的情況,只勞動不教育或只教育不勞動成為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存在的問題。特別是,由于對勞動教育綜合評價方式的不合理和對勞動教育的誤解,導致目前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沒有達到育人成效和預期目標[11]。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勞動教育不受重視
第二課堂相較于課堂教學而言,上課方式更加豐富多樣,且不需要考試,有更多的發(fā)展空間。正是高校對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評價機制和體系不合理,不需要課堂教學,不需要考試,甚至不需要勞動,導致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不受師生的重視,認為隨便糊弄都可以完成。學生逃避勞動,認為勞動的時間都不如做一套題或看一個視頻有用;教師也認為勞動教育的意義遠不如上一堂課、做一個實驗、開展一個科研項目、得到一個成果更有意義。如此導致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在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受重視。
(二)勞動教育不被認同
應用型本科院校中,部分師生不重視勞動教育第二課堂,有抵觸情緒,甚至逃避勞動[1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國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而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其生活環(huán)境和質(zhì)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學生獨立自主、服務他人和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較上一輩要差一些,部分學生認為勞動教育第二課堂是浪費時間,且不會提升自身能力。部分教師認為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對于學生的育人成效不如課堂效果,考核成效也不如卷面成績更直接和可靠。
(三)形式主義的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與其他傳統(tǒng)課程相比,是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要杜絕以口代手、理論代替實踐的情況[13]。然而,由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不受師生認同和重視,導致師生在進行勞動教育第二課堂時,經(jīng)常是為了完成而完成,流于表面和形式,沒有達到真正勞動育人的效果和目的。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經(jīng)常被形式化。
二、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綜合評價體系探索原因
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不被師生認同、不被重視和形式主義的現(xiàn)狀,決定了探索建立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綜合評價體系,引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迫在眉睫。雖然從國家層面規(guī)定勞動教育為高校必修課,是引導勞動教育在高校順利實施強有力的基礎保障。但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獨有的特征導致其綜合評價方式與其他傳統(tǒng)課程(包括勞動觀念教育)明顯不同,具體包括以下內(nèi)容[14]。
(一)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明顯的實踐性
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包括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chǎn)勞動,與傳統(tǒng)課程不同,需要切實參與實踐才能實現(xiàn)育人效果,具有鮮明的實踐特性。而其實踐性決定了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不可能像其他課程一樣通過試卷測試判斷學生是否掌握該有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技能是什么水平,是否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具備勞動情懷。正是由于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的實踐特殊性,導致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存在問題,師生不重視、不認同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在實踐過程中流于形式。因此,需分別考慮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和生產(chǎn)勞動各自的實踐特征,建立合適的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評價體系,才能真正實現(xiàn)勞動教育育人成效和目的。
(二)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寬泛的交融性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是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其中勞育具有寬泛的交融性,能夠與其他“四育”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15-16]。例如,通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中的服務性勞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在勞動教育的同時提升德育;通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中的生產(chǎn)勞動,將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理論知識、技能應用在實踐中,知行合一,在完成生產(chǎn)勞動的同時也提升了智育水平。由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寬泛的交融性,是全面促進發(fā)展的,其評價方式也不能像其他課程一樣,單獨地從某一方面片面地對學生的成長進行評價。因此,需要考慮勞動教育的融合性,從多個方面對學生勞動教育第二課堂進行評價才有意義。
(三)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多部門的聯(lián)動性
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與其他傳統(tǒng)課程不同,不能由單獨某個學院或部門完成,需要多部門聯(lián)動,才能真正實現(xiàn)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成效。例如,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中的服務性勞動,在高校中可以通過宿舍服務、食堂服務和教學樓服務等實現(xiàn),這就需要聯(lián)動團委、學生工作部、后勤處和教務處等多個部門,而對學生的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評價,也需要多個部門聯(lián)動評價,由單獨部門進行的評價機制會造成偏差。因此,與傳統(tǒng)課程不同,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不能由單獨某位老師或某個部門評價,需要考慮勞動教育的多部門聯(lián)動性,共同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評價,才能更客觀地評價勞動教育的育人效果。
綜上,勞動教育第二課堂與傳統(tǒng)課程相比,由于其顯著的實踐性、寬泛的交融性和多部門的聯(lián)動性,傳統(tǒng)課程的評價體系并不適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需要建立合適的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真正提高師生對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實現(xiàn)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效果和目的。
三、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綜合評價體系探索路徑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綜合評價體系要以實踐為切入點,綜合考慮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實施原則和解決途徑,建立合適的勞動教育評價引導勞動教育實施機制,并分類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指導體系和評價模式,探索形成勞動教育評價保證機制,實現(xiàn)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合理評價。
(一)建立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勞動教育實施的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需要以評價為引導,高質(zhì)量的勞動育人效果離不開評價體系的支撐。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依托學校的勞動教育公共教研室或勞動教育管理部門,從學校層面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機制。雖然從國家層面將勞動教育列為高校必修課,但學校層面如果不重視,師生的重視程度也會顯著下降的,因此要從學校層面建立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勞動教育實施的機制。機制要考慮全面,綜合考慮勞動清單中每項勞動的責任單位和評價方式,若不能考慮全面,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勞動教育實施機制的引導效果。切實壓實各二級學院和部門的主體責任,為高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管理活動提供保障機制,為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成效提供激勵機制,為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公正實施提供一定的制約機制。
(二)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和評價模式
將勞動素養(yǎng)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綜合評價體系的核心,要綜合德智體美勞,多方位地建立評價機制,不只考慮學生的勞動育人成效,還要考慮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等方面的成長;評價體系要注重勞動過程,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并不能通過簡單的某一次勞動結果或成果等就能進行評價的,而是要綜合評判在勞動過程中的勞動觀念、勞動效果和勞動結果,每個過程都要有相應的權重,將評價貫穿于整個勞動過程中,真正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勞動效果,這也能提升師生對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視程度;評價體系還應該注重應用,要將應用作為勞動教育的產(chǎn)出導向,通過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切實提升學生勞動技能,通過評價強化應用,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育人效果;評價體系要秉持以評促學的理念,通過評價提升師生對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重視程度和認識,促進學生重視勞動教育課程,實現(xiàn)勞動育人的真正意義和效果。
要充分考慮勞動教育實踐特征,評價模式建議要采納包括但不限于勞動教育指導老師、參與主體和團體的多方意見,建立多元化和過程化的綜合評價模式,才能客觀評價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效果,也能提高師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三)建立勞動教育評價保障機制
勞動教育評價保障機制是勞動教育第二課堂順利實施,達到育人成效的基礎。建立保障機制,建議以全校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和勞動教育教師建設為抓手,通過學校績效考核、評優(yōu)選先和骨干教師培訓等方面,保障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加強資源開發(fā),充分利用校內(nèi)外資源,建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例如,利用學校山林地,建立農(nóng)學實踐基地,保障校內(nèi)師生生產(chǎn)勞動能夠順利實施;加強校內(nèi)督導評價,切實將勞動教育成績和評價機制作為績效考核內(nèi)容;落實學生的勞動教育檔案,一生一檔,作為學生畢業(yè)、評獎評優(yōu)等的重要依據(jù)。
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作為“五育”并舉實現(xiàn)的重要途徑,是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面對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建立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勞動教育實施的機制是前提,引領師生正確認識勞動教育和進行勞動教育;建立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是基礎,以評價體系提高師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態(tài)度和應對態(tài)度,激發(fā)開展勞動教育的持久動力;建立勞動教育綜合評價保障機制為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實施保障,確保評價體系和評價模式順利進行。切實提高師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真正達到應用型本科院校勞動教育第二課堂的育人成效,發(fā)揮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2020-05-11].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2]王志娟,王榮.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8):32-34.
[3]高天.勞動精神的三重緯度[J].大慶社會科學,2022(3):24-27.
[4]尹艷玲,景安琪.勞動觀念引入大學生職業(yè)核心素養(yǎng)提升工作中的實踐研究[J].職業(yè)技術,2022(3):142-144.
[5]林萬龍,何志巍,崔情情.高等農(nóng)林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機制創(chuàng)新與路徑探究[J].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 2020,21(4):16-20.
[6]張小順.應用型本科工學類專業(yè)勞動教育與專業(yè)課程融合建設研究[J].改革與開放, 2021(9):58-63.
[7]葉子明,王瑜,楊慶.應用型本科生的勞動意識及其教育培養(yǎng)研究[J].華東科技,2022(2):134-136.
[8]李瑩,周亮,陳霞明.應用型本科高校普通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生物工程學報,2022,38(4):1662-1670.
[9]于晶晶,魯學軍,許勝.學生全面發(fā)展視域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勞動教育路徑研究[J].財富時代, 2021(3):197-199.
[10]胡榮寶,張鑫.新時代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 2021,10(1):103-106.
[11]田沐榮,劉飛.從應用型本科院校勤工助學活動視角淺談“95后”大學生勞動觀念的缺失[J]. 價值工程,2017,36(20):151-153.
[12]李立輝.建設應用型本科背景下勞動教育與專業(yè)教育融合的邏輯機理與實踐[J].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2022,13(2):146-150.
[13]朱翠蘭,孫秋野.勞動教育融入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21,33(7):67-72.
[14]樂素芬.綜合實踐活動在落實勞動教育中的擔當[J].基礎教育課程,2020(8):11-15.
[15]吳遵民.“五育”并舉背景下勞動教育新視野:基于“三教融合”的視角[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2020(2):3-9.
[16]李成.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內(nèi)容一體化的實踐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2020(7):60-64.
Explor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aking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ZHANG Yun-lin, LIU Xun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18, China)
Abstrac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im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for the grassroots? and front-line. In terms of training students,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irection. But in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there exists “going through the motions” the real effect didn't achieved. Exploring to establish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to guide the labo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setting up a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and classification, forming evaluation mode, establishing guarantee mechanism, really achieving the effec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perform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labor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applied; second 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