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玙璠
或許你經(jīng)常刷到這樣的視頻:孩子躺在地上耍賴不走,父母一點也不著急,還拿起手機拍照;孩子不好好吃飯鬧脾氣,父母直接收碗筷;全家出游,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整理個人用品……這種種“坑娃”的行為,可以歸結為被90后年輕爸媽帶火的一種新式育兒理念——反向育兒。
何謂“反向育兒”?顧名思義,反其道而行之。楊宏哲做過5年老師,有4年養(yǎng)娃經(jīng)驗,她對“反向育兒”的理解是,父母與孩子的身份對調(diào),用孩子的套路來“對付”孩子,表現(xiàn)得需要被照顧,也會耍賴皮,從而激發(fā)孩子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換言之:走娃的路,讓娃“無路可走”。
越來越多90后為人父母,為什么“反向育兒”在他們當中流行起來?
“反向育兒”第一招是“用魔法打敗魔法”,孩子耍賴時,父母也跟上,讓孩子感同身受。
楊宏哲的孩子在小月齡時,會因為一點小事情緒崩潰,楊宏哲就當著孩子的面,“表演”自己因為系不上扣子而發(fā)脾氣,讓他體會這樣做時旁觀者的感受;約好去公園,楊宏哲故意慢吞吞地化妝、換衣服,讓孩子體會著急的感受。楊宏哲的孩子今年6歲,開朗熱情且情緒穩(wěn)定。對于孩子接下來的小學生活,楊宏哲和丈夫一點都不擔心。
第二招是思想上示弱,能力上偷懶,激發(fā)孩子的責任心和保護欲。
3歲的兒子過馬路上時總想自己先跑過去,小貝媽媽發(fā)現(xiàn),叮囑他“慢一點”是沒有用的,于是她對兒子說:“你可以停下來牽著媽媽的手嗎?我擔心我會摔倒。”這招屢試不爽。
第三招是找到反面教材,讓孩子當監(jiān)督員,進而爭當正面典型。
怎么管理孩子的吃糖問題,令很多父母頭疼。Yuki告訴女兒:“爸爸吃糖長了蛀牙,你要提醒他少吃一點?!焙⒆铀查g感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吃太多糖確實對牙齒不好。
拿爸爸當正面或反面教材,楊宏哲也常用這個“終極大招”。當爸爸做得好的時候,她會毫不吝嗇地向兒子夸獎爸爸,反之,也會提醒兒子??傊?,是讓兒子明白,爸爸的哪些優(yōu)點是可以學習的,哪些方面是有待改進的。
養(yǎng)娃的道路,幾乎沒有一帆風順,總有各種各樣的磕磕絆絆。90后這場“反向帶娃”之旅的第一重考驗,在于尺度的把握。正確的“反向帶娃”有多“香”,被曲解的“反向帶娃”就有多“危險”。在楊宏哲看來,一些傳播度很廣的“反向帶娃”視頻恰恰是反面教材?!敖^對的偷懶,完全的示弱,都不是反向育兒。”
在楊宏哲的理解里,“反向育兒”的內(nèi)核是鼓勵和示弱,被迫成長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是懂事、自律又獨立,但內(nèi)心可能非常脆弱,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
第二重考驗,是與“傳統(tǒng)”的對抗。如果老一輩不理解“反向帶娃”,90后父母很容易被打上“懶”甚至“不負責任”的標簽。
一次,黃荔帶著孩子在樓下遛彎,當時孩子剛學會走路,走著走著摔倒了,她偷偷看了一眼沒有去扶。這時候,聽到旁邊幾個阿姨在指指點點:“孩子摔倒了也不扶,什么家長?。俊彪S后又聽到他們說:“估計是保姆,太沒職業(yè)道德了?!?/p>
他們說話的工夫,孩子自己慢慢爬起來朝黃荔跑過來,她連忙夸張地說:“哎呀!你摔倒了嗎?這么勇敢地站起來,你是媽媽的榜樣,下次媽媽不小心摔倒了也要像你一樣勇敢地站起來。”隨后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叭绻⒆铀さ购?,大人反應過度,會讓孩子覺得摔倒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下次再跌倒就可能會哭著等待家人的安撫。”
“反向帶娃”的90后,看似沒有老一輩父母那樣無私奉獻的精神,實際是把孩子和自己都當成獨立的個體,給予孩子不帶枷鎖的愛。社會學研究學者周鴻總結,最直觀的一個表現(xiàn)是,很多90后選擇自己的孩子自己帶。他分析這背后的原因在于,90后這一代普遍缺乏精神養(yǎng)育,如今,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更注重孩子的個人成長,也更重視親子關系。
文妮和丈夫的意見高度一致,“父母已經(jīng)老了,他們應該擁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學齡前的兩年多時間,是她自己全職在家?guī)蓿瑫r兼做主持人和博主的工作,丈夫的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化,如果誰有工作就把娃交給另一方。
從孩子出生起,爸爸負責孩子的洗漱、洗澡,現(xiàn)在上幼兒園后,日常接送都由爸爸負責。文妮發(fā)現(xiàn),“因為爸爸的育兒參與度非常高,孩子和爸爸的關系非常好,性格也比較堅強”。
楊宏哲家的情況類似,孩子一直是爸爸媽媽共同帶大。現(xiàn)在,每天從下午4點放學到晚上9點睡前這幾個小時,“前半場”由楊宏哲帶,丈夫下班到家后,會“接棒”陪娃一直到入睡。
Yuki就像絕大多數(shù)獨立帶娃的父母一樣,每晚等娃入睡后,才迎來屬于自己的時間。但她慶幸的是,自己沒有錯過孩子的成長。在她看來,獨立帶娃的經(jīng)歷也是對心性的歷練。
在這些90后爸媽的觀念里,事業(yè)和家庭不完全是對立的,看似松散的“反向育兒”和嚴謹?shù)目茖W育兒,也可以相得益彰。從這5對父母的故事中能感受到,他們在行動上可能“偷懶”,但在思想上和準備工作上,絲毫沒有放松。
因為孩子有閱讀繪本的習慣,小貝媽媽的技巧是用繪本引導孩子。1歲時,用《再見,媽媽的奶》繪本故事幫助孩子斷奶,入園前開始給孩子看幼兒園系列繪本,每次都有奇效。
Yuki發(fā)現(xiàn)自己接觸的不少90后父母,不會像上一代父母一樣強調(diào)孩子身上有顯性的東西,而是更注重隱性的能力。就像她自己最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生活習慣、溝通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會背多少首古詩,背多少個單詞”。
她的理念是,用行動告訴孩子客觀地看待世界,“你不是這個世界的太陽,而是小星星”。對她而言,“反向育兒”不只是一段時間的,更是貫穿孩子一生的教育方式。
從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起,楊宏哲就開始不斷思考:應該怎么去教育孩子呢?最終,她找到了答案:“我們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人生是什么樣子,終究是他自己去體驗,所以教會孩子獨立面對世界,就是送給他最好的禮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