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文艷
繪畫是一種是直接、自由、便捷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可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對外部世界的感受。筆者試從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繪畫這一方面展開,積極探討提高農村孩子繪畫能力的話題。
一、自由繪畫,激學生繪畫之趣
相對城鎮(zhèn)學校而言,農村小學對美術課程的重視程度較低,美術課教學形式顯得較為單一,教學過程比較簡單,久而久之,師生都容易產生了自由散漫的心態(tài),整個上課過程,非常簡單,這樣的美術課教學效率微乎其微。
其實,學生開始學習時,教師就應當幫助他們樹立這樣的概念:把美術看成是“用畫筆自由地表達”這樣一件簡單的事。這一階段,千萬別去追求美術作品表面上的華麗,而硬生生地要求學生如何讓畫面的色彩豐富起來,怎樣巧妙構圖造型等。要讓學生放開膽子,自由繪畫。這時的教師充當的是“引路人”這一角色,稍稍指點一下即可。一位老師在美術課上的教學方法令人很有啟發(fā),他只是在黑板上書寫了四個大字——隨便畫來,然后讓學生自由練習。不少老師會覺得這樣的做法不妥,怎能把“寶貴的”講解時間也丟棄了?事實上,因為可以“隨便畫”,所以學生的思路就騰飛了:一朵花、一棵草、一件小物品;美麗的學校、迷人的家鄉(xiāng)、騰飛的城市……凡此種種,無一不可畫,這有什么難的呢?當學生不覺得繪畫是件難事的時候,美術教學的第一步也就走好了。
二、勤學苦練,助學生渡繪畫之河
把喜歡的畫下來,就成了自己獨特的美術作品,這多么有意思。但是,這只是“簡單地畫”。我們要使學生學好美術,除了課堂中要學好相關的知識,懂得一些方法,還得靠平時多畫多練。的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要學好美術,我們應做好這“三多”,具體為:
1、多觀察。教師要鼓勵學生平時多觀察身邊事物,如校園角落里的一朵小花,一截小樹枝上新發(fā)的一顆芽兒等,留意它們的形狀特征,常常見面熟悉了,無形之中,學生的知識面就廣了。
2、多積累。學生可以把平時在報刊雜志見到的有趣、有意義、特別美的材料積存下來,等到要繪畫時,素材就豐富了。
3、多練習。“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這個多練習,不是死板地讓學生每天都去完成一副美術作品,它可以是畫一個局部甚至寥寥幾筆,貴在讓孩子養(yǎng)成“有感覺就畫、想畫就畫”這樣的習慣。
熟能生巧,看多了,記多了,畫多了,自然而然的,繪畫就變得得心應手了。這樣,學生懂得了繪畫的一些知識和方法,并有了不錯的手感,就能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得更好,繪畫能力就提升了。
三、走進繪本,展學生想象之翅
優(yōu)秀的繪本色彩、人物、景色、構圖美不勝收,是一種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對兒童的心靈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繪本可以與美術教學相結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可利用繪本內容豐富有趣、情節(jié)多變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fā),讓學生欣賞繪本內容和情節(jié)的同時,去發(fā)現和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guī)律,因而能舉一反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中還可讓學生進入到繪本的情境中去,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想法,對學生來說,思維就像插上了翅膀,可以飛得很高、很遠。
綜上所述,筆者在教學中努力營造輕松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對繪畫的興趣,扎實提升學生繪畫的技能,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有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