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里是密密麻麻的船只,海岸上是黑壓壓的人群。太陽給海面灑上一層金色,浪花托舉著船只逐漸遠(yuǎn)去。他們說對岸是希望,那這里是什么呢?那留下的人呢,是被拋棄了嗎?
那年我才七歲,對眼前發(fā)生的事完全不能理解。大人們安撫像我這樣的留守孩子:你們是留下來的種子,是未來的希望。
我像一顆被丟棄的種子,在陰暗潮濕的角落里生根發(fā)芽。與父母分離后,世界一下子變得陌生起來,我本能地排斥未知的事物,避開人群和交往,試圖逃離這個(gè)世界。我還想像刺猬一樣豎起所有的刺,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里,像地鼠那樣挖個(gè)深深的洞把自己藏起來……我總是畏畏縮縮,躲躲藏藏。
但有一個(gè)人始終關(guān)注著我,她的目光穿透黑暗,照在我的身上。這道目光來自我的奶奶,但一開始我覺得它很刺眼。我和奶奶性格相反:她樂觀開朗,我死氣沉沉;她落落大方,我唯唯諾諾;她四處交友,遇人能侃侃而談,我碌碌寡合,不善言辭;她的世界總是歡快明亮,而我只愿藏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常常一個(gè)人坐在巖石上,眺望著——看漁船出行又歸來,看太陽升起又沉下,看大海喧鬧一天后安靜入睡。我會從一塊石頭跳到另一塊石頭上,聽著漁民歸來時(shí)的談話,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是——“今天收獲多少啊”。滿載而歸時(shí),他們的笑聲會漫開在海面上;收獲少時(shí),也會罵罵咧咧,埋怨運(yùn)氣不好。但最后,他們還是會樂呵呵地回家。
傍晚,我時(shí)常看到一家人出來散步。他們總是很安靜,牽著手一步一步慢慢地走,累了就依偎著看日落。講起悄悄話時(shí),他們會會心一笑;打鬧時(shí),濃濃的笑意藏不住,便從嘴邊傳出。也有年輕的情侶來到海邊,面向大海許下誓言,或是描述美好的未來。我躲在角落里偷窺他們的幸福,好像一切都離我很遠(yuǎn)。
我喜歡把自己藏在海邊的巖石縫里。其實(shí)不會有人找我,除了我奶奶。我以為我躲著世界,其實(shí)只躲著奶奶。若是問我為什么要藏起來,其實(shí)這像是一種自我保護(hù)——藏住我的懦弱,藏住我的心事,也藏住我的自尊。
也許是握了一輩子的鐮刀,奶奶的背也彎得像把鐮刀。每次找我時(shí),她都要拄著拐杖,走一段路,抬起頭四處張望。爬到巖石旁,對她來說是個(gè)難題,但她每次都能找到我。
“找到啦,我們回家吃飯吧。”她像是在玩捉迷藏,這使我十分惱怒。于是某天我特意藏得十分隱蔽,還把石頭壘起來堵住洞口。等了許久,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再睜眼時(shí)發(fā)現(xiàn)奶奶抱著我。
“藏得可真好,奶奶找了你好久咧!”她抱緊我,臉貼著我的臉,暖暖的,“餓了吧,我們回家吃飯吧?!蔽覠o法形容那一種感覺——小小的我感覺自己被拋棄,又怨又恨,悲傷又無助——自己都放棄了自己,只愿把自己藏得深深的,不想被人注意到。可偏偏有一個(gè)人非要跟著我,這讓我感到很不舒服,便故意氣她,把她推得遠(yuǎn)遠(yuǎn)的。
許多年后,我讀到了《我與地壇》。作者看著偌大的地壇,猛然發(fā)現(xiàn),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他的車轍,也都有過他母親的腳印。我這才發(fā)現(xiàn),海灘上每一個(gè)我的腳印旁,都有奶奶拄著拐杖留下的小坑。
我還喜歡把自己藏在小書屋里,那是一間柴房改成的書屋,小得只能放進(jìn)一張桌子和一張草席。這里照不到陽光,即使是白天屋子里也是黑黑的。小屋里有個(gè)小窗,我總是癡癡地望著窗外:若是大雁飛過,我會問它們是否載著我的信;若是明月高照,我會想千里外的父母和我看的是不是同一個(gè)月亮;若是陰雨綿綿,我必會唉聲嘆氣;若是電閃雷鳴,我定是又恐又驚。窗外景色變化萬千,窗里的人卻總是郁郁寡歡。
但窗外的聲音很豐富,比如,奶奶喊著:“好肥的鳥哦,快看快看!”“好大的月亮哦,看到?jīng)]?”“下雨咯,等地瓜再長大一點(diǎn)我們一起烤地瓜!”……小窗成了我們溝通的橋梁,我坐在窗前看她澆菜,給她遞水。她在我的窗前放烤紅薯、芒果、石榴,每天都插上一朵小花。她總是在我的窗邊晃來晃去,卻從未逼我出去,也從未闖進(jìn)我的小屋。她允許我藏匿,理解我為什么藏匿。
可是藏匿是不被眾人接受的,一個(gè)躲在角落的孩子就是異類,就是軟弱、自閉。與我一般大小的孩子嘲笑我,我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能躲去哪。我的奶奶呀,就像個(gè)英雄一樣趕到我身邊,把我藏在她身后。我呆呆地望著奶奶的背,那么瘦小卻像一堵墻又高又寬。她大聲罵走那群孩子,又馬上轉(zhuǎn)過身來捂住我的耳朵 :“不聽他們亂說哦,不聽他們亂說哦?!蹦鞘歉改缸吆笪业谝淮畏怕暣罂蓿瓉砦疫€可以藏進(jìn)奶奶的懷里。
大人們也不喜歡我這個(gè)孤僻的孩子,“成天不見人,怕是有什么病哩”。奶奶立刻反駁他們:“我家孩子好著呢,只是性子安靜,我覺得就挺好。”“我看就是你慣的,哪有孩子這樣,像個(gè)怪胎似的。就得多逼著,不說話就打,多打幾次就好了。”
奶奶的眼睛一下子瞪圓了:“誰敢打?她自己愛待著就待著,不想說話就不說,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誰都不許欺負(fù)她!”許多人想“拯救”我,將我硬生生地從角落里拖出來,成為一個(gè)“正常人”或“懂事”的孩子,只有奶奶告訴我,你慢慢來,不必勉強(qiáng)自己。
后來啊,我慢慢接觸了書籍,嘗試和外界溝通,也漸漸接受了奶奶。奶奶讓我每天都給她講故事,其實(shí)她根本聽不懂,還強(qiáng)撐著不讓自己睡著。我把我書房的一半分給奶奶,她立刻歡喜地裝上了燈。房間一下子光明了,我的心里也仿佛亮了。
我會藏在顯眼的石頭后邊,不讓她找太久。等她找到我時(shí),我們就一起看日落,牽著手一起回家。我告訴她我在海邊藏了個(gè)大寶箱,里邊放著我的寶貝,還有很多很多寫給爸媽的信。奶奶紅著眼睛問我:“你怎么從來不說想爸爸媽媽呀?”我沉默了很久,大概是因?yàn)楸憩F(xiàn)得不在意,就顯得沒這么可憐吧。奶奶似乎比我還要委屈,摸了摸我的腦袋,說:“你看大海,好大好大,里邊能藏很多東西??墒悄氵@么小,為什么裝著那么多心事呀?”
奶奶閃著淚光的眼睛亮亮的,仿佛能看清我所有的心思。但她從不戳穿我幼稚的表演,默默守護(hù)我的自尊。
我到了上初中的年紀(jì),家里的親戚不時(shí)來勸奶奶:“她早該下田干活了,你總不能一直護(hù)著她吧?!薄斑€小著呢,不去不去,讓她念書,她喜歡讀書?!薄八@樣能有什么出息呢,早點(diǎn)出來分擔(dān)家里的活吧?!薄八龝谐鱿⒌模揖鸵┧顣?!”這一次倒是奶奶把我藏起來了,把我藏在單純的環(huán)境里,藏在沒人打擾的地方。
又是一個(gè)晴天,與父母離開那天的陽光一樣好。這時(shí)的我完全走出來了,與父母和解,更是與自己和解。我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躲起來自怨自艾。我不用再藏在巖石縫或小屋子里,已經(jīng)能坦然地面對生活。
“快看,那里有個(gè)寶貝!”奶奶用力地向我揮手,興奮地喚著。她的背又直了起來,好像枯萎的樹枝又長出了新芽。她丟下拐杖,直接走進(jìn)大海,撈到一個(gè)黑色的小東西。
“哪是什么寶貝呀,就是一個(gè)黢黑的椰子。”我嘟噥著。奶奶卻嚴(yán)肅地看著我,鄭重地說:“這是你爸媽寄給你的。”看她認(rèn)真的表情,我忍住不笑,故作正式地要將這個(gè)“寶貝”裝進(jìn)“寶箱”。奶奶趕忙攔住我:“這是顆種子,不能藏起來。把它種在陽光下,以后會長成高大的椰子樹?!?/p>
我站在陽光下,想告訴奶奶:許多年前你就種下了一顆種子,那顆種子病懨懨的,險(xiǎn)些腐爛在陰暗的角落。是你給種子帶來了一束光,引著種子走向光明;是你給種子撒下“包容”“希望”和“愛”的養(yǎng)分,讓它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種子也許會藏在某個(gè)角落,但總會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