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很難想象,在19世紀(jì)20年代末,世界聞名的時尚之都——法國巴黎曾刮起一股“長頸鹿熱”,那時候的長頸鹿可是當(dāng)之無愧的時尚弄潮兒。
“長頸鹿熱”在當(dāng)時風(fēng)靡到什么程度?巴黎城內(nèi)最時髦的女子紛紛梳起高聳的發(fā)髻,穿上帶斑點的黃色衣服,扇子、手包、別針、項鏈等配飾也裝飾了長頸鹿的圖案,最時尚的絲巾戴法也是“長頸鹿式”的:將絲巾在衣服豎起的高領(lǐng)外面打結(jié),讓絲巾的兩端自然垂掛下來,好似長頸鹿的脖子。以長頸鹿造型裝飾作為賣點的墻紙、瓷器、版畫更是層出不窮,連點心都做出了類似長頸鹿皮毛的斑紋圖案。
激起這股“長頸鹿熱”的一大原因,是從蘇丹不遠萬里來到歐洲的第一頭雌性長頸鹿。按照阿拉伯語的“長頸鹿”發(fā)音,人們稱之為“扎拉法(zarafa)”。長頸鹿的英文單詞giraffa也來自這一讀音。當(dāng)時的法國人為它取名“非洲麗人(la Belle Africaine)”。
2021年拍攝的動畫電影將長頸鹿扎拉法從非洲前往歐洲的旅途描繪為乘坐熱氣球的浪漫之旅,但在現(xiàn)實里,扎拉法的“旅程”并沒有那么輕松。1歲多的扎拉法身高已經(jīng)超過2米,它從埃及亞歷山大港乘船,在法國馬賽登陸。船只經(jīng)過專門改造,甲板上開了個洞,讓它能把頭伸出來。
由于沒有合適的運輸車輛,從馬賽到巴黎的880多千米路程是靠扎拉法步行抵達的,同行者包括法國知名博物學(xué)家若弗魯瓦·圣伊萊爾、兩名飼養(yǎng)員和全程保衛(wèi)長頸鹿安全的一隊?wèi)棻约叭^為長頸鹿提供食物的奶牛。
因為法國的氣溫較低,同行者還為扎拉法準(zhǔn)備了一件特制的雨衣。一路上,觀者如堵。抵達里昂市時,就有3萬人圍觀。后來,圣伊萊爾將這段旅程描述為“和爭搶觀看長頸鹿的人群搏斗之旅”。1827年6月30日,扎拉法在萬眾矚目中來到巴黎,國王查理十世親自給它喂食玫瑰花。
此后,扎拉法居住在巴黎植物園,在半年的時間里接待了超過60萬人次的游客,商界和藝術(shù)界爭先恐后地描繪它。1845年,扎拉法壽終正寢。至今,它的標(biāo)本仍然保存在拉羅謝爾自然歷史博物館。
有趣的是,在明朝永樂年間,伴隨著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歸來,長頸鹿也第一次來到中國?!锻ㄞ论E記》里將長頸鹿稱為“祖剌法”。但為了顯示“祥瑞之兆”,在進貢給皇帝的時候,將它命名為傳說中的瑞獸“麒麟”,這一舉措當(dāng)然深得皇帝歡心,“命工圖畫,傳賜大臣”。雖然長頸鹿沒有給大明時尚界帶來什么影響,但是也讓一些國人認(rèn)識了它,甚至在同時期的官服補子上出現(xiàn)了它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