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組合頗具深意。例如清淡,清清淡淡,先清而后淡。
清與淡,是兩種層次??辞迮c看淡,是人生的兩種境界。清在先,淡在后,要看淡,先得看清。不曾有清,也就無從說淡。
有些事物不曾擁有,便難說淡泊。有,卻不放在眼里,這是看淡、看破,任由其來來去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無,卻說淡泊,這在旁人看來,要么是逃避現(xiàn)實,要么是吃了“酸葡萄”。所以,看淡的“淡”,其實是有前提的。
這個前提,就是得先入局。旁觀者雖然清,但是未曾經(jīng)歷,開口就說淡泊,未免有裝而不實的嫌疑。當局者迷,但若能在層層迷障中撥開云霧,有醍醐灌頂?shù)膹匚?,看清本質(zhì),看淡得失,這樣的淡才是深刻入骨的。
要看淡,先得看清。要看清,就得投入其中,于浮浮沉沉之間領(lǐng)略得失??雌频檬В疵?,那得是在擁有之后才能表現(xiàn)出來的。身無名利,開口就是看破,這并非看清,而是看不到。因為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將名利隔絕在外了。
所以在看淡之前,應(yīng)該做的不是無所作為的放棄,而是不遺余力的追逐。
一個人的逐夢之旅,就是在人生迷宮中尋找出口的過程。在這樣的追逐中,無數(shù)次的碰壁和受傷帶來越來越多的收獲與感悟。漸漸地,人看清了自己的所需與所求,也看明白了當下與未來的路。同時,人懂得了內(nèi)心的自我,于自我之外的諸般事物也就看輕了,看淡了。
無清之淡,看到的不是淡泊,而是迷霧。有些“躺平”的人未曾看清,便已自行關(guān)閉前行的路,當下與未來一片茫然,己心與他心全都不知。這樣的人生陷于迷障之中,何去何從無所知曉。少了自省與看清,這樣的看淡便只是自欺欺人。
寶刀至老,才有資格對身后的滾滾江湖淡然地說一句“看破”,從此歸于塵土,不涉江湖。一個人再優(yōu)秀,哪怕功名富貴唾手可得,但只要未曾擁有,便別輕易說看淡。有而后清,清而說淡,人生之路也就少了茫然,多了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