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截斌 高鵬飛 武敏
近年來,盤龍區(qū)新迎二小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不斷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時代主旋律。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領導重視、專家引領、學科滲透、家校聯(lián)動、全員參與,以課程為載體,以活動為抓手”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模式。
一、“黨建+創(chuàng)建”,加強和完善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一是強建組織筑堡壘。成立以校黨支部書記任組長的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領導小組,確保民族工作在校園有人抓。二是統(tǒng)籌規(guī)劃布全局。學校制定了“新迎二小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五年計劃”。三是理論武裝提質效。學校長期聘請全國民族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省教科院陶天麟研究員等專家指導學??蒲泄ぷ?。不僅幫助提升教師的民族團結教育科研能力,也進一步加強學校民族工作力量,確保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到校園有人懂,校園民族工作有效運轉。
二、打造宣傳“主陣地”,厚植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根基
一是以“一個課程”為圓心,抓實課堂教學陣地建設。首先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在各年級各班百分百開齊開足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課程。各學科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在教學中有機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五旗”“五徽”“五認同”知識。如,數(shù)學老師講課時,除講授知識點之外,還會將《周髀算經(jīng)》、祖沖之與圓周率等代表中國古代數(shù)學發(fā)展成就的故事穿插在其中,將中華民族勤勞堅韌、自強不息的偉大奮斗精神展示在各族青少年面前。
二是構建了校本課程“激潛啟智”課程體系,研發(fā)了66門民族團結進步課程——《城市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行動研究課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本課程既滿足了全校學生差異化的發(fā)展需求,又填補了我國城市小學民族團結教育教材匱乏的空白。
三是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全校25個班級在大隊部指導下,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團結協(xié)作,將教室打造成中華民族的“小型藝術展館”。學校還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設了傳承弘揚國學經(jīng)典的“六藝課堂”,持續(xù)開展中華經(jīng)典詩詞吟誦、傳統(tǒng)書法繪畫學習、非遺技藝研習等活動。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潤各族師生心靈,將古圣先賢思想智慧做出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的現(xiàn)代闡釋,在不斷豐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增強各族師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堅定中華文化自信。
四是形式多樣建設校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陣地。在校園操場、樓道走廊等人流密集區(qū)域豎立“民族文化宣傳欄”“民族知識展板”引導各族師生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在跑道墻面上設立“國防教育長廊”,通過國防教育長廊,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強大的現(xiàn)代國防力量是維護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保障力量,同時為創(chuàng)建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環(huán)境。
五是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校除了每周安排兩節(jié)漢字書寫與語言訓練課外,還開展“誦讀中華經(jīng)典”讀書活動。每學期定期開展?jié)h字書寫大賽、師生誦讀比賽、演講比賽等漢語言文字競賽活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得力工具。
三、抓實“四個特色”,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體系
一是積極幫扶薄弱學校,促進教育公平。學校除了建設好課堂教學與校園文化兩塊陣地之外,還不斷開展教育扶貧和跨區(qū)域交往合作,利用新迎二小的優(yōu)質師資力量與教學資源,幫助邊疆民族地區(qū)多所學校不斷完善教學機制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育事業(yè)中不斷踐行“兩個共同”思想,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為推動各族青少年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努力。學校先后與滇源、阿子營邊遠小學(三轉彎小學、果東小學、大竹園小學)、四川涼山郵電貝爾小學、昭通異地安置點小學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通過走出去+帶進來同步遠程教研活動的方式,提升幫扶薄弱小學。
二是學校通過開展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活動,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賡續(xù)紅色血脈,在偉大建黨精神中汲取前進力量,推動各族師生堅定五個認同,將“愛我中華”的金種子播種在各族師生心間,切實把做好兒童青少年成長引路人的工作落到實處。
三是以教育科研工作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特色助推器。學校通過教育科研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日常,不僅提升教學質量,也把民族工作優(yōu)勢有機轉化成了學校改革發(fā)展優(yōu)勢。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常盛常開,各族師生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四、鍛造體育特色,拉動學校各方面發(fā)展
中華武術的靈魂、精神實質是精忠報國。學校從建校開始長期把武術作為特色來主抓,課間操由武術操、太極拳、八段錦和功夫扇構成。民族教育特色課中每周安排一節(jié)武術訓練課。學校通過武術運動,強壯了師生的體魄,意志品質得到了鍛煉,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養(yǎng)成,武術《功夫扇》《八段錦》《太極拳》及各班的民族特色項目都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有名家做教練及小學員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強健了小學員的體魄,磨煉了小學員的意志,學校為體育院校輸送了大批武術苗子,為國家培育出了朵朵武術之花。學校每年舉辦的“新迎第二小學武術校園文化節(jié)”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經(jīng)過多年的積淀,武術特色課程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通過武術增強了家校聯(lián)系的紐帶。2018年,學校圍繞“一根跳繩,跳出健康與活力,舞動智慧與和諧”目標,大力弘揚跳繩這一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設“人手一短繩,每十人一長繩”特色活動。通過學校特色跳繩活動,讓學生們在興趣中找尋快樂,在團隊中學會合作、學會分享、學會技能,形成陽光性格與品質。
在特色體育活動的帶動下,學校形成“人人爭做民族團結的事、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的校園新風尚。學校成為國家級的心理健康、國防教育、網(wǎng)球、排球、籃球、圍棋特色學校。黨建課題、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分別獲省級二等獎;國防教育知識競賽獲省優(yōu)秀組織一等獎;教師課賽3人獲全國二等獎;案例一篇獲全國一等獎、3篇獲全國二等獎;學生電子制造獲全國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