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高
高考作文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戴著鐐銬跳舞,因為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審題、構思以及寫作等環(huán)節(jié),壓力不可謂不大。很多同學對寫作存在恐懼心理,不想寫也不會寫,認為作文拿高分很難。但實際上,通常情況下,只要抓住題意,明白題目真正要表達的主題并圍繞其寫作,文章便能達到及格線,如果能做到語言優(yōu)美流暢、論證鞭辟入里、邏輯嚴謹?shù)脑?,得高分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因此,寫作時抓住主線極其重要。那么,如何牢牢抓住作文主線呢?
一、看透表象——精準把握主線
寫作的主線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就是寫作對象,也就是說同學們在動筆前應清楚要描寫什么,這個主線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個人,但當前的高考作文以議論文為主,因此,主線更多情況下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所折射出來的價值觀。如果說寫作對象是深層次主線的話,那么行文邏輯就是明面上的主線了,在構思時就應想好以什么為切入點,用什么樣的視角、什么樣的敘事手法,描述的過程以及需要描述的元素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文章的第二條寫作主線。
要把握文章的主線,就要對文題進行解析,從而明確主線。高中作文命題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會根據(jù)時事熱點命題。這是因為,高考作文并不僅僅考查學生敘事能力以及文章架構能力,而是一種綜合性的考查方式,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包括文章架構水平、敘事能力、詞語運用能力、共情能力以及事物洞察力等。因此,目前的作文命題傾向于時事熱點。很多作文命題乍看無厘頭,但如果了解時事熱點的背景,就能快速抓住題目的核心,并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搭建文章結構。因此,先要審文體,看清楚要求寫議論文、記敘文還是說明文;其次是要審文章與熱點事件或整體背景的關聯(lián)程度,遇到讀不懂的題可以嘗試將其與目前的時事熱點結合起來或者拔高立意進行理解,這樣至少能在一定限度內尋找到突破口以及與題意的關聯(lián)性進而展開話題,不至于遲遲無法落筆。
比如2022年的全國高考一卷作文題目“本手妙手俗手”,“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的三個術語。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規(guī)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從全局看通常會受損的下法。對于初學者而言,應該從本手開始,本手的功夫扎實了,棋力才會提高。一些初學者熱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視更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chuàng)造。一般來說,對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現(xiàn)妙手;否則,難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边@個題目初讀時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很多同學看到文題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寫,甚至開始擺爛。但高考作文題目無論表現(xiàn)形式多么偏門、獨特,其立意往往離不開幾種最核心的品質——真、善、美。因此,不應當將目光局限于題目表面,最表層的往往是最不重要的,在審題時要忽略表層意象,抓住表層意象元素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解析與挖掘,在腦海中尋找最契合題目所表述事物聯(lián)系的品質,并將二者一一對應,以此為基礎寫作。
不妨將其與最熟悉的價值觀聯(lián)系起來。題目中說在“本手”“妙手”“俗手”中,“妙手”是最可遇不可求的,而“本手”則是最常見的,但“本手”與“妙手”之間是可以轉換的。這實際上暗示我們基礎與成就之間的關系。“本手”指代生活中最常見也是最基礎的事物,比如學習,而“妙手”則指代的所取得的成就,雖然它看似可遇不可求,但只要日復一日堅持努力,總有一日我們能取得佳績,也就是下出“可遇不可求”的“妙手”。這樣就抓住了題目的主線,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啟示我們應當重視基礎,只有厚積知識,積蓄前行的能量,才能在有朝一日一鳴驚人,下出“妙手”。即強調基礎對于青年學習、成長的重要性。闡明目標遠大和磨礪功夫、基礎扎實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辯證關系,引導考生遵循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素養(yǎng)的基本規(guī)律,筑牢根本,守正創(chuàng)新。
二、找切入點——連貫構思架構
在確認深層次的寫作對象的主線后,就要圍繞該深層主線搭建第二條主線——文章結構。這個時候找準文章的切入點就十分重要了。解析文章的題目立意就相當于找準房屋的建筑風格,但具體如何操作,采用哪種畫風以及從何處著手,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可以在理解文章立意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熱點事件以及主流價值觀趨勢下的要求尋找文章的切入點,即在找準文章深層立意后迅速檢索近期的熱點事件,并找準深層的內部聯(lián)系,在腦海中快速搭建橋梁,尋求二者的適配性,通常情況下人腦是具有自動匹配能力的,因此,當我們明白文章的深層立意后,腦海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關聯(lián)事件往往就是與本文有著較深聯(lián)系的事件,這時就可以該事件為切入點,通過分析將其與題目建立起必要聯(lián)系,建立文章的架構。不過有時可能第一個浮現(xiàn)在腦海中的事物并不是最合適的,因此應當適當驗證,問問自己這個熱點事件是否與題意有密切聯(lián)系。如果不合適應當及時更換,防止在動筆后才發(fā)現(xiàn)難以自圓其說,最終偏離題意。
仍以“本手、妙手和俗手”為例。上文分析過文章的深層用意,即應當重視細節(jié)和基礎對成功的作用,不能好高騖遠、一味追求虛幻的成功,而應當牢記使命,扎根實踐,做好基礎工作,并最終抓住最合適的機會實現(xiàn)“質變”,厚積薄發(fā),一鳴驚人。這樣的立意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制造”與“中國智造”乃至“中國創(chuàng)造”之間的關系。隨著我國工業(yè)的轉型以及創(chuàng)新理念的興起,“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以及“中國創(chuàng)造”也成了近幾年的熱點話題,我們國家不斷積累和創(chuàng)新,在扎實做好基礎工作的同時積極尋求更好的發(fā)展,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從新中國成立時的“無法造出一架飛機、一輛汽車”到讓中國制造的產品走出國門、遍布世界,到提升中國制造產品的品質成為中國智造,再到現(xiàn)在的引領行業(yè)發(fā)展的中國創(chuàng)造。正是因為一步一步地穩(wěn)扎穩(wěn)打以及做好基礎,才會有現(xiàn)在的成就?!爸袊圃臁薄爸袊窃臁币约啊爸袊鴦?chuàng)造”之間的內部關系完美地契合了本手、妙手和俗手題意的內部聯(lián)系,因此,可以此為切入點,抓住基礎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乃至國家發(fā)展的作用這條主線寫作。這樣,文章能很快在腦海中成型。
熱點切入的寫作手法不僅能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文章的展開方向,而且由于熱點的時效性以及及時性,能夠很好地反映考生的思維應變能力,是一種重要的文章構思方式。但要想很好地運用這一點就應當積極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熱點事件,并形成主動思考現(xiàn)象背后本質的習慣。
三、具體分析——脫離空泛表述
在表述主線內容時應當注意表現(xiàn)方式。上文提到在分析題意時應抓住隱含在意象下的深層次、價值觀層面的事物。這類事物通常是在生活中就被廣泛認可或者信服度較高的真理。將其作為中心思想,在寫作時一不小心就容易泛泛而談,而太多空話、套話則很難獲得高分。因此,想獲得高分,不僅要做到不偏題、緊扣題意、層次分明,還要言之有物。但是在高中階段,很多同學在寫作時抓不住要領,東一言西一語,洋洋灑灑,自我感覺良好,但寫出的作文內容漂浮,沒有落腳點。這主要是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沒有牢牢抓住文章的主線切入點,沒能把握文題的要求。因此,想寫出合格的考場作文,在進行寫作練習時就應當密切關注文章的得分點,牢牢把握文章的主線,讀懂題意,按照題目要求寫作。在具體的實踐中,脫離空泛表述的一個有效技巧就是結合具體事例,并且對其與文章題目核心內涵的表層聯(lián)系以及其自身的深層價值進行深入分析,來佐證觀點,從而使文章具備更強的信服力,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仍以“本手、妙手和俗手”為例,上文提到我們可以從“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以及“中國創(chuàng)造”之間的內部發(fā)展關系作為切入點講述基礎與成功之間的關系。在具體實踐中,要對“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以及“中國創(chuàng)造”之間的內部發(fā)展關系進行必要的分析說明,指出我們國家從工業(yè)體系極為落后,到努力追趕建立起自己的工業(yè)體系,并將中國制造的產品輸向全世界;從能夠制造出工業(yè)產品轉向能夠創(chuàng)造出高精尖的工業(yè)產品,再到現(xiàn)在的能夠引領行業(yè)發(fā)展、在多個領域居于領先地位,這一發(fā)展歷程一步一步地驗證了基礎工作對于成功的促進和奠基作用。在運用“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以及“中國創(chuàng)造”的事例進行論證時,可以通過對其發(fā)展路徑進行必要分析探究其發(fā)展運行的必然性,進而論證其與本手、妙手和俗手之間的聯(lián)系和相似性,以及基礎與成功之間的關系在其身上得到驗證的必然性。這樣的分析能夠使自己所舉出的事例更加具有說服力,而充分有力的論證則能避免文章內容空泛,使文章讀起來更具生命力。
考場作文就像戴著鐐銬跳舞,時間緊、題目限制嚴格,發(fā)揮的自由空間不可避免地會被壓縮,想在短時間內寫出優(yōu)秀作文,仔細讀題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偏離題意,即使文采再出眾、語言再簡明流暢也幾乎不可能獲得高分。這對同學們的審題能力、速度以及構思能力都有著極高要求,因此,應充分意識審題的重要性,牢牢把握題意要求,從當前的熱點時事切入,緊緊圍繞文章的主線寫作。還應充分重視日常積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關注熱點時事,主動分析其內部的運行原理與深層原因,從而在考試的過程中做到舉一反三,迅速聯(lián)想到相關實例,并展開具體論述,增強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