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鳳 湯曦 劉全妹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運動形式對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人肌肉與脂肪的影響。方法:選擇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診治的84例NAFLD病人,隨機將其分成抗阻組及有氧組,每組42例。有氧組開展有氧運動干預,抗阻組則開展抗阻運動干預。檢測兩組干預前后肝功能指標、體質(zhì)指數(shù)(BMI)、腰臀比、人體成分指標、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以及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結(jié)合蛋白-1c(SREBP-1c)水平變化等,并分析差異是否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果:干預后兩組各項肝功能指標均較干預前下降(P<0.05),干預后兩組間各項肝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抗阻組BMI為(25.05±4.78)kg/m2,高于有氧組的(22.87±4.21)kg/m2,且腰臀比為0.83±0.18,高于有氧組的0.71±0.14(P<0.05)。干預后抗阻組肌肉含量為(45.72±7.35)kg,高于有氧組的肌肉含量(41.57±6.04)kg,而總脂肪含量為(3.21±0.46)m2,低于有氧組的總脂肪含量(3.83±0.57)m2(P<0.05)。干預后抗阻組血清TNF-α水平為(36.72±6.72)ng/mL,低于有氧組的(48.22±7.18)ng/mL,且抗阻組SREBP-1c水平為(15.28±4.21)ng/mL,低于有氧組的(23.48±5.25)ng/mL(P<0.05)。結(jié)論: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改善NAFLD病人肝功能的效果相當,但抗阻運動對病人肌肉、脂肪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有氧運動,同時可降低血清TNF-α以及SREBP-1c水平。而有氧運動更有效降低病人的BMI以及腰臀比。
關(guān)鍵詞 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氧運動;抗阻運動;肌肉;脂肪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7.027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屬于臨床常見代謝應激性肝損傷性綜合征,其發(fā)病與遺傳以及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主要疾病譜涵蓋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纖維化以及相關(guān)肝硬化等[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肥胖人口的與日俱增,NAFLD的發(fā)病率亦出現(xiàn)明顯的增長,其增長趨勢已超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成為中國乃至全球主要的慢性肝病來源[2]。因此,對NAFLD進行及時治療顯得尤為重要,亦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之一。然而,目前仍無特效的藥物治療方法,運動療法是目前國內(nèi)多數(shù)研究學者公認的有效治療NAFLD手段,其在降低轉(zhuǎn)氨酶水平以及改善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一定的效果[3-4]。目前,臨床上應用于NAFLD的運動療法較多,以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較為常見,而不同運動療法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對比鮮見報道。鑒于此,本研究觀察不同運動形式對NAFLD病人肌肉與脂肪的影響并予以分析,以期為病人提供更加科學的運動干預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感染科脂肪肝中心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NAFLD病人。以隨機雙盲對照法將其分成抗阻組及有氧組,每組42例??棺杞M男24例,女18例;年齡20~67(58.92±10.34)歲;受教育年限6~20(10.93±2.11)年。有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22~65(58.87±10.32)歲;受教育年限6~20(10.99±2.13)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5]中相關(guān)診斷標準;②年齡≥18歲;③入組前均未接受過專業(yè)運動訓練指導;④可正常交流,且能理解并掌握運動方式。排除標準:①伴有急慢性感染或(和)免疫性疾病者;②伴有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③長期飲酒;④既往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史;⑤妊娠期、哺乳期;⑥研究期間因故退出或失訪者。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入組病人均由護理人員開展統(tǒng)一飲食健康宣教,每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強調(diào)合理飲食以及運動對疾病康復的益處。在此基礎上,兩組分別開展以下運動干預。
1.2.1 有氧組開展有氧運動干預
①運動量以及強度:運動強度以中等強度范圍為宜,即受試者自身感覺渾身發(fā)熱、微出汗以及心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為最佳。②運動持續(xù)時長:總時長為60 min,可分2次或3次進行運動,每次間隔時間不超過5 min。③運動頻率:運動干預的總時間為4個月,3次/周,隔天開展,運動活動均安排在餐后1 h進行。④程序:每次運動均分成熱身階段(5 min)、運動階段(50 min)以及放松階段(5 min)。所有運動均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指導,集中組織受試者進行慢走以及打太極拳等運動。
1.2.2 抗阻組開展抗阻運動干預
①運動量以及強度:運動強度以中等強度范圍為宜,即借助彈力繩以病人單次最大負荷的60%~80%進行15次曲臂、肩上推舉、側(cè)平、后舉、劃船運動以及聳肩等動作,上述運動重復1次即1組,每次進行3組,每組之間休息1 min。②運動持續(xù)時長:總時長為60 min。③運動頻率:運動干預總時間為3個月,3次/周,隔天開展,運動活動均安排在餐后1 h完成。④程序:每次運動均分成關(guān)節(jié)活動準備階段(5 min)、運動階段(50 min)以及放松階段(5 min)。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干預前后各項肝功能指標水平、體質(zhì)指數(shù)(BMI)以及腰臀比、人體成分指標、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固醇調(diào)節(jié)元件結(jié)合蛋白-1c(SREBP-1c)水平變化情況等。肝功能指標主要涵蓋谷氨酰轉(zhuǎn)肽酶(GG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以及總膽紅素(TBIL),檢測方法為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試劑為美國西門子醫(yī)學診斷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人體成分主要指標涵蓋肌肉以及脂肪,采用身體成分析儀(InBody S10,殷巴迪有限公司)完成檢測,具體操作遵循儀器說明書完成。血清TNF-α以及SREBP-1c水平的檢測:分別于干預前1 d以及干預結(jié)束后1 d(有氧組干預總時間為4個月,抗阻組干預總時間為3個月),采集所有受試者的晨起空腹靜脈血4 mL,以10 cm為離心半徑,實施時長為10 min的3 000 r/min離心處理,獲取血清保存至-20 ℃冰箱中備用待檢。借助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完成相關(guān)指標檢測(此兩項目送外院檢測)。所有操作嚴格以試劑盒說明書為準,相關(guān)試劑盒均選用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肝功能指標水平(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BMI及腰臀比(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人體成分指標(見表3)
2.4 兩組血清TNF-α以及SREBP-1c水平(見表4)
3 討論
NAFLD屬于干細胞大泡性脂肪病變之一,其病變的主體位于肝小葉,且以病人干細胞脂肪變性以及脂肪蓄積為主要病理表現(xiàn)特征[6-8]。該病病人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可能引發(fā)和肝病相關(guān)的殘疾乃至死亡[9-10]。目前,臨床上針對NAFLD病人的治療除了對癥性藥物,改變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通過運動改善是目前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運動療法因具有經(jīng)濟、簡便等優(yōu)勢,開始受到越來越多醫(yī)務人員以及病人的認可[11-13]。因此,相關(guān)指南推薦,NAFLD病人應開展中等量的運動,且每周累計運動時間不低于150 min。目前,國內(nèi)的有氧運動已得到較好的開展,而抗阻運動尚且處于起步階段,針對部分不適宜開展有氧運動的人群,抗阻運動可能是一種更為理想的選擇[14-15]。
3.1 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對NAFLD病人肝功能的影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干預后各項肝功能指標均較干預前得到改善,但干預后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均可通過逆轉(zhuǎn)脂肪肝從而有效改善NAFLD病人的肝功能,且療效相當。
3.2 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對NAFLD病人BMI以及腰臀比的影響
干預后兩組BMI以及腰臀比均低于干預前,且有氧組干預后兩項指標水平優(yōu)于抗阻組。這反映了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均通過減少脂肪含量可降低NAFLD病人的BMI以及腰臀比,但有氧運動的效果更為明顯。考慮原因為抗阻運動主要是通過增加肌肉量、改善肌肉成分以及減少脂肪堆積等方式實現(xiàn)對病人的治療。而有氧運動可加速脂肪分解速率,增加蛋白酶活性,維持脂蛋白的水平正常,因此可能具有更為明顯的降低BMI以及腰臀比效果[16-17]。
3.3 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對NAFLD病人肌肉與脂肪的影響
干預后抗阻組肌肉量高于有氧組,而總脂肪低于有氧組。這提示了抗阻運動對NAFLD病人肌肉、脂肪的改善效果優(yōu)于有氧運動。究其原因,抗阻運動主要是通過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胰島素生長因子受體(IGF-R)以及蛋白激酶B(Akt)/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等途徑促進衰老過程骨骼肌自噬的重新激活,繼而促進肌細胞內(nèi)損傷蛋白質(zhì)或線粒體的清除,進一步保證了線粒體的正常,維持較為高效的能量轉(zhuǎn)換,從而抑制骨骼肌細胞凋亡,最終達到提升肌肉力量以及質(zhì)量的目的。同時,抗阻運動可通過負荷阻力促進內(nèi)臟脂肪的消耗,繼而達到減少脂肪含量的目的[18-19]。然而,付洋洋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有氧運動對NAFLD病人脂肪的減少效果優(yōu)于抗阻運動。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存在明顯的相悖之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納入人群基線如男女比例、年齡跨度等不同有關(guān)。
3.4 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對NAFLD病人血清TNF-α以及SREBP-1c水平的影響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兩組血清TNF-α以及SREBP-1c水平均低于干預前,且干預后抗阻組低于有氧組(P<0.001)。TNF-α可調(diào)節(jié)胰島素對受體的誘導活化作用,繼而影響胰島素受體、葡萄糖轉(zhuǎn)運因子等的表達,進一步實現(xiàn)對葡萄糖代謝和脂肪代謝的調(diào)控。SREBP-1c的高表達可促進肝細胞脂肪酸合成,進一步引起三酰甘油以及脂肪酸的蓄積,最終促進了脂肪肝的形成以及進展。由此推測,不同運動形式均可能通過調(diào)控上述指標的表達,繼而發(fā)揮改善病人肌肉與脂肪的作用。
4 小結(jié)
綜上所述,有氧運動以及抗阻運動應用于NAFLD病人中均可獲得較為顯著的效果,其中有氧運動降低病人的BMI以及腰臀比,而抗阻運動具有改善肌肉、脂肪水平作用。臨床實際工作中,可根據(jù)病人的具體情況合理選用上述運動干預方案。
參考文獻:
[1] TACKE F,WEISKIRCHEN R.Non-alcoholic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related liver fibrosis:mechanism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J].Ann Transl Med,2021,9(8):729-730.
[2] VANCELLS L P,VIAS E? E,SACANELLA M? E.Overview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and the role of sugary food consumption and other dietary components in its development[J].Nutrients,2021,13(5):1442-1443.
[3] 李穎,黃明星.運動處方聯(lián)合飲食干預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身體形態(tài)和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1,29(2):115-118.
[4] 鄭永才,賈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運動處方的研究進展[J].職業(yè)與健康,2020,36(4):569-572.
[5] 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3.
[6] 李會敏,夏興洲,王世超,等.生物信息紅外肝病治療儀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復方甘草酸苷治療脂肪肝的臨床效果[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21,30(5):524-526.
[7]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中國脂肪性肝病診療規(guī)范化的專家建議(2019年修訂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9,27(10):748-753.
[8] TAHA M M,ANEIS Y M,MOHAMADY H M,et al.Effect of focused ultrasound cavitation augmented withaerobic exercise on abdominal and intrahepatic fat in patients with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LoS One,2021,16(4):250337-250338.
[9] PADDA J,KHALID K,KHEDR A,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iabetes mellitus[J].Cureus,2021,13(8):e17321-17322.
[10] POLYZOS S A,KECHAGIAS S,TSOCHATZIS E A.Review article: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sociations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J].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21,54(8):1013-1025.
[11] 汪濤,蔣元燁,王學偉,等.不同飲食及運動方案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影響[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0,36(2):437-441.
[12] 張聰,黃一沁,陳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生活干預療法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18,58(2):105-107.
[13] 李莉.通過飲食和運動改變生活方式進行減肥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以u述)——美國胃腸病協(xié)會臨床實踐更新[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21,30(11):1201-1206.
[14] 中國研究型醫(yī)院學會肝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脂肪性肝病診療規(guī)范化的專家建議(2019年修訂版)[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9,35(11):2426-2430.
[15] 尚畫雨,夏志.運動經(jīng)線粒體途徑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J].衛(wèi)生研究,2021,50(4):691-697.
[16] 張樹玲,李軍漢,王佳倩,等.有氧運動干預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臟JAK2/STAT5信號通路的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2,26(17):2690-2695.
[17] 盛佳智,弓臘梅.運動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腸道菌群的影響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20,51(1):25-28.
[18] 吉喆,周海濤,曹卉,等.不同運動對非酒精性脂肪肝康復效果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21,36(11):1465-1471.
[19] 賈國瑜,韓濤,高磊,等.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8,26(1):34-41.
[20] 付洋洋,孟美美,榮寧,等.有氧運動與抗阻運動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影響效果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4):528-531.
(收稿日期:2022-05-11;修回日期:2023-02-20)
(本文編輯王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