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豆
攝影離不開對光的探索和應用,最初的暗箱拍攝,光線從一個小孔穿過黑暗的箱子,只能依靠自然光源。百年前的人們早就知道,恰當的補光,是攝影成功的關鍵。為此,攝影師大膽點燃鎂粉與氯酸鉀混合物,在瞬間爆發(fā)的強烈白光下,讓暗光攝影成為可能。
隨著工業(yè)革命的推進,補光不再是難題,技術和設備也從亮度到色溫得到不斷演進,可以說百年攝影史就是一部感光與補光齊頭并進的歷史。
進入數字影像時代,智能手機逐漸從通信工具成為人們手中的拍攝工具。手機攝影補光同樣需要與時俱進。一直致力于“照亮你的美”的vivo,從 X7 開啟柔光自拍1.0 時代,到vivo S16 系列首創(chuàng)雙面柔光人像的柔光2.0,再到今天,vivo S17 系列繼續(xù)帶來“知冷暖”的智慧柔光,將柔光人像帶入了3.0 時代。在人像賽道上,vivo 明顯提速了。
之前體驗vivo S16 Pro 時,它的后置原彩柔光環(huán)就讓我印象深刻,不僅是補光,還實現了夜間、暗光及各種復雜光線場景下,人像效果的提升。當時我就說過,vivo 持續(xù)在功能上開拓柔光拍人的應用場景,有意要成為人像攝影的用光高手。
果然,最新的vivo S17 Pro 上,后置攝像模組的柔光環(huán)得到大幅升級,外環(huán)直徑增大超過1/5,亮度也得到36% 提升。要知道之前的那顆柔光環(huán)亮度就已經相當高了,遠遠超過普通手機閃光燈,近距離直視,幾乎是睜不開眼的程度。
撥動上方色溫滑塊,可實現色溫自由調節(jié)
進一步提高亮度的好處在于,柔光環(huán)恰到好處地將點光源變?yōu)槊婀庠矗芨鶆虻卣樟撩娌?,告別模糊黑臉、面部染色或光線不均的陰陽臉,實現了更遠距離柔光拍人效果。
除了亮度之外,這顆新的柔光環(huán)還能夠“知冷暖”。不同于傳統(tǒng)單色溫LED 補光,vivo 為其引入了2 顆冷光LED、2 顆暖光LED。4-LED 放置在圓心,使光在圓環(huán)均勻調和,冷暖交錯保持中心對稱。
柔光環(huán)有了色溫變化,還做到了智能可調,常亮補光智能匹配環(huán)境色溫。同時,支持手動控制補光色溫,只需輕輕撥動色溫滑塊,即可實現無級調節(jié),如同自帶不同濾色片效果,想要什么氛圍自己調。
有了柔光環(huán)之后,vivo S17 Pro 并沒有像上代那樣直接砍掉閃光燈,而是把閃光燈加了回來。有意思的是,這顆閃光燈的玩法與以往不同,vivo 將單反的慢速同步閃光移植了過來。
柔光環(huán)外環(huán)直徑增大,亮度也得到提升
左為未開啟柔光燈;右為開啟柔光燈。亮度和清晰度差異非常明顯,在智能色溫補光下,整體色彩和面部膚色都更自然
打開閃光燈,就能得到一張人臉和背景都清晰的人像夜景照片
在閃光瞬間照亮人像后,再用慢速快門提亮背景,從而既有高光照亮人像,背景環(huán)境也能有恰到的曝光,整體畫面都很清晰明亮。印象中這還是手機閃光燈第一次與夜景人像拍攝如此適配。
同樣的,vivo S17 Pro 正面依然有兩顆前置柔光燈,補光角度提升至90°,更好配合前置廣角鏡頭。
柔光燈色溫則從6000K 冷白光優(yōu)化至5000K 柔白光,人臉面部更接近在自然光下的發(fā)色,整體畫面色彩也更自然,沒有偏黃或慘白的情況。在夜晚戶外不同光照條件下,柔光燈不僅帶來畫質提升,面部也更立體,看起來更舒適。
前置攝像頭沿用了5000 萬像素JN1 感光元件,并做了進一步升級,光圈從F2.45 增大到F2.0,90°廣角,可以提供0.8x、1x、2x 三種距離的前置拍攝,AF 自動對焦馬達,想要懟臉或是框進更多背景,都能自由選擇。
得益于前置柔光燈打亮面部細節(jié),以及vivo 自研的3D 人臉重建算法,前置拍攝新增了“宇宙閃爍風格”,可以自動匹配臉型并戴上透明眼鏡,即使搖頭晃腦,眼鏡也依然穩(wěn)穩(wěn)戴在臉上,再加上,模擬脈沖波干擾效果,很有賽博朋克的感覺。溫柔女生碰到這種風格也有點反差的可愛。
從前置柔光到后置智能柔光環(huán),再到慢門閃光燈,vivo S17 Pro 這次可以說將補光玩到了極致。當然啦,vivo S 系列本就是主打拍人,配備了全方位的補光系統(tǒng)的同時,S 系列的人像攝影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vivo S17 Pro 首次用上了一枚2x 長焦人像鏡頭,1200 萬像素IMX633 傳感器,為X 系列旗艦同款。它還在vivo 手機中首發(fā)了超感知光譜傳感器,搭配超感知計算引擎,進一步保證色彩還原更精準,人像拍攝不偏色。
人像補光系統(tǒng)+ 人像鏡頭+ 光譜傳感器,一整套組合拳下來,vivo S17Pro 足以輕松應對各種人像拍攝場景,尤其是夜間拍人時,我基本不用對畫質、清晰度,以及拍得美不美這類問題擔心,它的整體成片率是很高的。
像下面這種光照情況非常復雜的場景,打開柔光燈,不僅將整個面部照亮,也調和了不同色溫的光線,不會出現膚色偏色情況。同時可以看到2x 人像的背景虛化效果很好突出了人物主體,頭發(fā)絲兒這種細節(jié)也能做到準確摳圖,人像更立體。
碰到背景是整片色時,手機也比較容易出現白平衡漂移的情況,好在有了柔光燈補光之后,傳感器獲得的亮度和色彩信息充足,從而保證前景和背景顏色都能做到準確還原。
vivo S17 Pro 的柔光燈亮度是很充足的,前面的樣張都是在晚上8 點左右拍攝的,不過拍出來的明亮清晰感真的快跟白天差不多了。
當然,vivo S17 Pro 不只是拍攝夜景人像,要拍一些旅游照或者人文照,也很適合。這次新增的柔光膠片風格我就很喜歡。通過補光燈呈現真實閃光燈質感,再加上做舊的圖標水印,可以一鍵拍出復古相機成片效果。
正如前面所說,vivo S17 Pro展現了vivo 感光+ 補光“雙輪驅動”,在把人拍美這件事上,沒有停止它的鉆研精神。在外觀工藝上,vivo S17Pro 也玩出了新高度,此前vivo S16 系列的顏如玉,將玻璃做出玉石的效果。這次他們又在“玉石”上作了一幅潑墨山水畫,顏色命名為山海青。
vivo S17 系列的青色是一種低飽和且稍稍偏藍色的青色,由內而外散發(fā)出如玉石般溫潤的質感,一點點的偏藍以及磁粒構成的波浪,又不失人類對大海的想象。同時,又符合我們對山巒在空蒙煙雨中的認知。是稍作聯想,便能感知到的東方山水意境。
這些磁粒足足有1500 萬顆,為了規(guī)避磁場互擾,vivo 設計師通過兩道粒子水墨工藝,將兩層山脈交錯疊加,經過1400 多次的方案調整,最終實現綿延不絕的山巒效果。這也是粒子水墨工藝首次在手機上商用。
至于為什么vivo 每次都會下足力氣在S 系列外觀設計上,是因為S 本身內含探索之意,即使中端機型,也不放棄用設計表達情感的初衷。
正面依然有兩顆前置柔光燈
2x人像的背景虛化效果很好
2x人像的背景虛化效果很好
vivo S17上1500萬顆磁粒構成的山水畫
同時,vivo S17 Pro 也延續(xù)了S16 Pro 的產品思路,輕薄但體驗不妥協,用天璣8200 填補性能需要,繼續(xù)為S 系列夯實處理器性能、屏幕、快充等各方面的升級蛻變。
天璣8200 在性能體驗和功耗上能做到很好平衡,實測vivo S17 Pro 安兔兔10.0 跑分超過95 萬,玩《王者榮耀》幀率穩(wěn)定維持在120fps,近乎一條直線。搭載OriginOS 3 系統(tǒng)流暢性上也有明顯進步。后臺清理方面,昨天晚上在優(yōu)酷追的劇,今天再次打開還能立刻見到當時的進度條,這用起來就很舒心。
整體來看,vivo S 系列在做好X 系列上探的市場承接后,補齊了性能、屏幕、外觀設計等短板,又進一步將人像攝影切切實實地做成了自己的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