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鷺娜
(廈門市仙岳醫(yī)院,廈門,361012)
精神分裂癥是由一組癥狀群所組成的臨床綜合征,影響因素眾多,具體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目前所共識的是個體心理、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可以誘發(fā)該病[1]。感知覺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和行為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是該病常見癥狀,可以將該病分為偏執(zhí)型、青春型、緊張型、單純型、未分化型、殘留型[2]。臨床診斷標準主要包括美國疾病分類和診斷統(tǒng)計手冊(DSM-Ⅳ-TR)、WHO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10)、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3-5]。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本文從護理角度入手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希望能夠達到心理治療預期效果,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癥狀[6]。本院選取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觀察心理護理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及對睡眠質量的影響,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廈門市仙岳醫(yī)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70.48±4.70)歲,病程時間4~18年,平均病程(11.20±2.51)年,體質量20.46~31.30 kg/m2,平均體質量(23.41±3.37)kg/m2。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9.25±4.32)歲,病程4~17年,平均病程(10.81±2.28)年,體質量(20.38~30.89)kg/m2,平均體質量(23.62±3.10)kg/m2。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標準 經診斷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的患者;年齡≥60歲者;自愿參與本實驗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臟器病變嚴重者;藥物重度依賴者;惡性腫瘤者;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心腦血管疾病嚴重者。
1.4 研究方法 對照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1)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疾病和護理知識宣教、飲食計劃制定、藥物指導、不良反應監(jiān)測等常規(guī)護理工作[7]。2)心理護理。a.傾聽患者內心想法:與患者主動溝通交流,引導患者表達內心真實想法,護理人員傾聽后給予支持理解,解答患者疑問,為患者提供參考意見,幫助患者穩(wěn)定內心情緒。b.評估患者心理情緒嚴重程度:采用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對患者陰性癥狀、陽性癥狀進行評價,了解患者負性心理情緒、正性心理情緒的嚴重程度,為后續(xù)制定患者護理計劃提供參考,按照患者心理情緒嚴重程度給予不同護理方法,心理情緒嚴重的患者給予交流陪伴,通過案例教學和病友交流讓患者感受到足夠的溫暖和關愛,心理情緒較輕的患者無須單獨進行心理疏導。c.家庭心理疏導: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家庭成員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精神分裂癥產生的原因,若患者發(fā)病與家庭成員高度相關,則應該讓患者家屬給予患者關愛和陪伴,并且減少患者家屬對患者的負性影響,盡量在家庭中營造出患者年輕時喜歡的環(huán)境,以此來改善患者認知水平和社會功能。
1.5 觀察指標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能力恢復情況、陰性與陽性癥狀評分、羞恥感和幸福感評分、睡眠質量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比較。1)認知能力恢復情況采用醫(yī)院自制量表對護理前后疾病認知評分、護理認知評分進行評價,滿分均為100分[8]。2)陰性與陽性癥狀評分采用PANSS量表對護理前后陰性、陽性癥狀評分進行評價,滿分均為49分[9]。3)羞恥感和幸福感評分采用精神疾病內在病恥感調查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ISMI)、總體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 Scale,GWB)評價,滿分均為81分、162分[10-11]。4)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價,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滿分均為3分。5)社會功能評分采用住院精神患者社會功能評定量表(Scale of Social function in Psychosis Inpatients,SSPI)評價,日常生活、社交、動性交往滿分均為12分[12]。
2.1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能力恢復情況比較 心理護理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認知評分、護理認知評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能力恢復情況比較分)
2.2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與陽性癥狀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評分、陽性癥狀評分低于常規(guī)護理,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與陽性癥狀評分比較分)
2.3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羞恥感和幸福感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ISMI量表評分低于常規(guī)護理,GWB量表評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羞恥感和幸福感評分比較分)
2.4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評分低于常規(guī)護理,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5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心理護理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動性交往評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比較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分)
目前,臨床上可以按照早期、足量、足療程以及單一用藥原則和個體化用藥原則對患者進行治療,常用藥物為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開展心理治療改善患者認知水平,相關研究表明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聯(lián)用后療效能夠提高20%左右。本文研究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方法,但是本文研究樣本數量較少,存在一定局限性。
本文實驗結果表明:心理護理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認知評分、護理認知評分分別為(90.20±6.51)分、(87.53±4.71)分,陰性癥狀評分、陽性癥狀評分分別為(16.39±2.16)分、(19.40±1.24)分,ISMI量表評分為(33.58±1.45)分,GWB量表評分為(70.40±1.53)分,睡眠質量、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0.35±0.12)分、(0.40±0.08)分、(0.32±0.10)分、(0.37±0.13)分,日常生活、社交、動性交往評分評分分別為(10.70±3.02)分、(8.26±1.94)分、(9.32±2.26)分,與常規(guī)護理各指標相比較呈顯著好轉趨勢,可見本文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心理護理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該護理方法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質量具有積極影響,因此心理護理更具推廣價值。
利益沖突聲明: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