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想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就需要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廣大教師進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要主動進行改進與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在物理核心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上都能獲得長久的發(fā)展.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結合實際,分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現狀,并且提出可行性的創(chuàng)新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給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帶來了全新要求,本文著重闡述了初中物理實驗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獨立開展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增強動手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實驗技能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
1 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是重視實驗結論而忽視實驗過程,重視學生對實驗結論的記憶和在考試中能否得到實驗結論,對學生實驗過程關注不夠,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了新課改要求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初衷,而且還阻礙了實驗教學的發(fā)展.有的教師甚至略去學生親自做實驗,直接采用課堂上演示、講述等形式,讓學生回憶、背誦實驗過程,這樣就使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實驗結果而不能真正理解實驗原理.選用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和進行實驗評估,這些環(huán)節(jié)均由教師完成,學生不能仔細、全面地經歷實驗的全過程.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缺少了探究過程,致使其不能深刻理解物理結論,實際應用中亦無能為力.
二是重視實驗形式而忽視實驗創(chuàng)新,很多時候只是簡單地將課本知識羅列出來,讓學生記憶,然后再重復這些知識點.在初中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實驗步驟過于重視,教學模式死板.這樣,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機械地模仿實驗操作,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意識和習慣,更談不上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實驗步驟及過程,讓學生根據教師所講述的知識,亦步亦趨地做實驗,教師如何說,學生如何練習,按葫蘆畫瓢,學生像是機器人似的毫無想法地做著實驗,完成指定的程式及程序即可.關于原因,學生不必了解,長此下去,就會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大打折扣,致使學生缺乏思考探究的能力.
2 基于新課標開展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可行性對策
2.1 創(chuàng)設良好探究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課程,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對物理實驗課程總有一種好奇的心理.但是很多時候只是簡單地將課本知識羅列出來記憶,然后再重復這些知識點,這樣既浪費課后時間又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基本上都是通過老師示范來進行,學生總是被動.由于缺乏一定的動手實踐機會,使得大部分初中生對于物理學科都沒有太大的認識,也不具備足夠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就使學生感到物理課程學習枯燥,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嚴重地限制著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感知、理解與記憶.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積極構建新型、高效的物理實驗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體.
就教學活動而言,教師在教學中要突破傳統教學思維局限,創(chuàng)設富有魅力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探究的愿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例如 教學“測量平均速度”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如何用多種方式來測定平均速度,要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到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情況.在這個進程中,教師要一邊示范,一邊解釋,使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注重細節(jié),抓住實驗操作要點,加入較多理論知識.在此教學模式的幫助下,學生會覺得物理實驗課程學得很有意思,有助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的學習活動中來,探索物理新知識.
2.2 落實開展科學分組
為了提高初中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識程度,就需要加大對學生的實踐教學力度.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能充分施展才智,在實驗操作時可以互相學習和參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科學、有效的物理教學活動,激發(fā)出他們的探索欲望,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與主動實踐,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良好科學素養(yǎng).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能給學生實驗探究提供方便,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推測實驗結果,通過實際的操作,證實猜想的正確性,最后得出結論,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整理和概括這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物理知識,發(fā)現學習上存在的缺陷,并及時糾正.
物理課程和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就教學活動而言,教師已不限于對課堂內容進行講解,更應重視課外拓展.其中,實驗教學作為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針對初中階段學生,通過上課學習可以掌握物理實驗操作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深化物理課程.教師應指導學生恰當地進行課外物理實驗,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身邊物品進行物理實驗操作,并將其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來,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協助學生科學地選擇課外實驗用品,設置高效實驗課題,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生活物理現象.
2.3 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物理這門學科主要通過實驗教學來完成、以理論教學為輔助手段的基礎科學,而初中物理是物理學整體的基礎,興趣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產生追求,追求將推動學生對事物內在規(guī)律有更深的了解與領悟.因此,教師應該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利用生動形象的情境,喚起好奇心理.物理學上講,一切現象都有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實踐證明:中學生有極強好奇心,新穎的東西能引起他們注意,并且引發(fā)了強烈的探究興趣,喚醒學生創(chuàng)造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趣味性內容進行啟發(fā)誘導.
例如 在講授“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也曾進行了這樣一次趣味實驗:請學生撕下寬度為3cm、長度為25cm的軟紙條,并且將狹窄的一頭按壓到下唇邊緣.這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將手指伸入紙條內,想看看上面有什么.再問學生,若輕吹紙面,推測紙條是否垂下,或者飄起.當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再問:如果在上面吹氣,紙條會不會垂下來?此時,不少學生已親自動手,意外地發(fā)現“在紙條的上方吹氣,紙條沒有下垂反而飄了起來.”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再做類似的實驗——同樣的方法,不同的結果,但都證明了“紙條不可能垂下”這一結論,從而極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接下來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結果并得出結論.總體來說,學生對某一事物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鍥而不舍地探索.
2.4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
觀察是實驗探究中最基本的手段,一切科學實驗都必須依靠有效的觀測,科學觀察與一般觀察是不一樣的,不可走馬觀花、目標應該是明確的.觀察應該全面、詳細、實事求是,并將所觀測的現象及時地記錄下來,要善于發(fā)現新問題、解決新課題,對需要長期觀察的事物應有計劃和耐心.觀察中要善于分析比較,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觀察時,要積極思考,多說幾個為什么,只有這樣才能使觀察達到預期效果,取得最佳效應.
例如 1820年4月的一天晚上,奧斯特正在講課,對電流和磁之間的關系進行實驗論證.當把電流表掛在一個裝有鉑絲卷成線圈的小盒上,通電后發(fā)現電流計指針向左偏轉.在伽伐尼電池連接鉑絲的時候,鉑絲附近,小磁針微微晃動.這種不起眼的現象,并未吸引臺下觀眾的眼球,但是奧斯特很激動,因為他發(fā)現電流的方向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即所謂“電流的磁場效應”.后來他又對此現象做了為期3個月的研究,最后確認電流周圍有磁場,在國際上首次發(fā)現電和磁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實驗驗證了電流是由電磁感應定律得出的結論.所以,仔細觀察就會懷疑現象,提出了一些寶貴的課題,為大膽猜想、深入探討打下基礎.
2.5 具備專業(yè)探究方案
探究的大致過程是由發(fā)現問題、提問入手,在觀察過程中必須抓住主要內容,選擇好觀察點,做到心中有數.在提問之后,可依據已有知識及生活經驗,用假設來回答某個問題.在此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收集資料、猜想推理等多種方式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與辦法,進而設計探究方案,其中主要包括選材、設計方法和程序等,通過實驗操作、收集資料或查閱相關文獻獲得證據,并加以綜合整理,形成結論.根據探究方案探究,獲得結果,重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否符合所做的假定,由此得出最終結論,這就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常用的一種科學研究的基本方式——實驗法.因此,探索的大致步驟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探究方案+實施方案+結論+反思+溝通和評價.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運用實驗法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規(guī)律,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而言,在科學探究中實驗探究方案的設計至關重要,因為設計方案要根據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以及具體情境等情況而定.設計探究方案時,應緊扣所提問題與假設.在實施探究活動前,要對探究的內容做出合理地安排.
例如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與什么因素相關”時,教師就要善于運用創(chuàng)新授課形式,先向學生說明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像接觸面粗糙程度、壓力大小、物體運動速度等,然后給學生設計專業(yè)的探究方案.若研究摩擦力大小和物體受到壓力大小之間的關系,要求設計實驗,控制好接觸面積、接觸面粗糙程度、物體運行速度等,這些變量都是恒定的,只是壓力大小發(fā)生變化.一句話,就是要在探究方案設計中,應圍繞所提問題展開,將其影響因素劃分為變量和不變量,然后按照設計中不變因素與可變因素選擇材料,計劃操作步驟,通過選擇合適的器材、確定適當的方法來完成探究過程,否則就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如果一個實驗方案不合理或缺乏科學性,那么這個實驗所獲得的結論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所以,制定合理的實驗方案對科學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3 結語
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實驗探究活動中來成了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就教學活動而言,教師在教學中應確定學生主體地位,在實驗教學法的輔助下進行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直觀、具體的學習,促進學生充分理解物理課程.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果,教師就要積極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兼顧學生實際,在現代化教學手段幫助下,充實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進一步促進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持續(xù)性開展.
參考文獻:
[1]丁建方.淺談初中物理實驗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原則[J].中學物理,2015,33(02):77-78.
[2]沈孝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策略[J].物理教學,2013,35(12):24-29.
[3]吳長標,蔣天林.利用生活用品開發(fā)實驗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物理教學探討,2013,31(03):50-51.
[4]白軍發(fā),王紅霞.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