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一
歌劇《蒼原》述說了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清乾隆年間,侵略成性的俄國勢力妄圖通過武力消滅寄居在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一百四十年的中國土爾扈特蒙古族部落,并干預土爾扈特汗位的承襲和內(nèi)部事務。為了民族生存和對自由的追求,在首領(lǐng)渥巴錫汗的率領(lǐng)下,土爾扈特部落毅然舉族東歸。歷時七個月,行程萬余里,付出重大犧牲,終于回到中國故鄉(xiāng)—天山。歌劇將這一宏大的悲壯史詩,組織成了復雜而尖銳的戲劇沖突搬上了歌劇舞臺。土爾扈特部落這一英雄的群體和其中具有鮮明特征的代表人物,在這段生死攸關(guān)的歷史中唱出一支支交織著生命、愛情、自由和尊嚴的悠長牧歌。
該劇創(chuàng)作于20 世紀90 年代,是中國歌劇向嚴肅大歌劇方向深入探究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歌劇的發(fā)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該劇取材于閻德榮創(chuàng)作的廣播劇《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由黃維若、馮柏銘編劇,徐占海、劉暉作曲,是一部采用西洋大歌劇形式又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史詩性歌劇。劇中唯一女性角色娜仁高娃的唱段一直是女高音歌者所熱衷的曲目,尤其是被稱為該劇主題曲的唱段《情歌》。此唱段在劇中三次出現(xiàn),每一次的情感都有差異,是最能夠彰顯女主角娜仁高娃情感表達的唱段,是研究歌唱技巧與情感表達關(guān)系的生動案例。因此,筆者以此唱段為研究對象,在劇情發(fā)展、音樂表現(xiàn)、歌唱技巧、情感體現(xiàn)等方面深入探討,多角度地詮釋此唱段所塑造的娜仁高娃的音樂形象,進而探討歌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
《情歌》第一次出現(xiàn)在第一幕,渥巴錫制造舍楞被處死的假象,實際上是讓他去殲滅敵軍,為部落東歸開辟道路。不知情的娜仁高娃聽到舍楞因奸細的罪名被處死的消息,悲痛欲絕而昏倒,醒來后捧著舍楞的血衣唱出主題曲《情歌》。此處,作曲家并沒有采用哭天喊地的方式來表達娜仁高娃失去戀人的痛苦,而是讓她帶著對兩人過去的美好追憶來表達對逝去愛人的深切悲痛,以綿綿悲情表達十八九歲的少女純情、忠貞的性情。
在A 段的演唱中需要深入感受此時娜仁高娃的心情,她對戀人的罪名充滿疑惑,但又不得不接受殘酷的事實。在歌劇中,人物情緒的表達不能直接宣泄,雖然那樣更符合生活常理,但不利于其藝術(shù)性的呈現(xiàn)。娜仁高娃在昏倒后醒來,伴隨悲痛的表達應是如鯁在喉;所以A段開頭的演唱要控制住情緒,要有哽咽的效果。作曲家采用五度上行,再八度下行跳進的方式寫作開頭的兩句(見譜例1)“送哥送到太陽升,送哥送到星兒落”。此句“送哥”重點在“哥”字,要帶有點哽咽腔;“送”字雖然是弱起,但咬字要準確?!八偷健眱蓚€字上行小三度后再下行八度大跳,所以“送”字要為“到”字做好準備。“升”與“落”對應的旋律吻合了詞作家的意圖,“升”音樂上行,“落”音樂下行;重點在“落”字,聲音位置不能隨著音樂下行而掉下來,但是情緒可以隨之而落。
譜例1
進入A 段b 句(見譜例2),作曲家用琶音從低音區(qū)上升到高音區(qū)并停在柱式和聲,使音樂有急劇變化之感。人聲則用后半拍起的方式逐步將情感推到高點,此處的演唱用漸強的方式推進情緒,使情緒宣泄。但緊接著三連音的“阿妹,阿妹”又將情緒控制住,“有話對你說”將情緒拉回到悲痛中,預示接下來女主角將用內(nèi)心獨白來抒發(fā)一位美麗的蒙古族少女對戀人的深深依戀,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與忠貞。
譜例2
作曲家對A段音樂的設計是先抑后揚,這樣使得情緒更有爆發(fā)力,音樂“揚”上去之后又很快被控制,清楚地表達了女主角此時復雜與悲痛的內(nèi)心。A 段的演唱處理在全曲尤為重要,演唱時充分運用強弱對比表達起伏的情緒,要做到先抑后揚再抑的聲音對比。雖然A段整體情緒起伏波動大,變化多端、層次豐富。而強與弱是相對的,要在整體上進行規(guī)劃。
B 段是娜仁高娃對戀人舍楞堅貞不渝的愛的真實表達。此時的娜仁高娃確信她的戀人舍楞已經(jīng)死去,并且她還堅信舍楞不是奸細。詞作家巧妙地運用草原、小河、清波、馬兒、牧馬人之間的關(guān)系來比擬娜仁高娃與舍楞之間的愛情,從而深刻地表現(xiàn)出這位蒙古族的姑娘至死不渝的愛情觀,也從中感受到這位十八九歲少女的性格魅力。作曲家貼合詞作家的意圖,用拍子的律動表現(xiàn)年輕姑娘的愛情信念,同時又用六拍的長音將情緒線條展開,表現(xiàn)姑娘廣闊的胸襟如同廣袤的草原。演唱時,聲音上要有寬廣的音色以表現(xiàn)蒙古族姑娘對待愛情的執(zhí)著與堅定。樂句“如果你是……”(見譜例3)的重點是最后一個字,氣息支持的重點要放在這個字六拍的長音上。
譜例3
B段的樂句都是一氣呵成的,在氣息支持的同時要注意大跳的演唱。其中“化作”一詞在B段出現(xiàn)了三次,都是以下行跳進方式出現(xiàn),第一次是五度下行跳進,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十一度下行跳進。演唱的難點在于兩次十一度下行跳進(見譜例4),從小字二組的e直接跳到小字一組的c。而小字二組的e恰好是一些女高音從中聲區(qū)到高聲區(qū)的換聲點,小字一組的c又恰恰是女高音中聲區(qū)到低聲區(qū)的換聲點。所以,下行大跳與音區(qū)的轉(zhuǎn)換都為演唱增加了難度。因此,唱“化作”一詞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首先,音區(qū)轉(zhuǎn)換時喉位適當降低,讓聲音更通暢;其次,在唱之前就要在頭腦中確立好兩個音的音高,聲音位置不能因音高的變化而變化,才能使音色保持統(tǒng)一。
譜例4
譜例5
譜例6
《情歌》的第二次出現(xiàn)在第二幕,娜仁高娃得知舍楞還活著,并且立下了戰(zhàn)功;而她卻因聽信讒言而刺傷了渥巴錫汗,她自認愧對渥巴錫汗,決定流放自己,但又不舍死后重逢的戀人,在湖邊再次唱響主題曲《情歌》。這次與《情歌》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情緒截然不同。第一次表達失去戀人之后痛苦的同時,也直接表達了娜仁高娃對待愛情的忠貞。而這次則是她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愧疚不已,這種痛苦恰恰表現(xiàn)出娜仁高娃正直的一面,沒有人要責罰她,她自己卻選擇以流放的方式來懲罰自己。面對死而復生的戀人,她依依不舍的同時就要面臨抉擇,她在內(nèi)心最兩難的時候再次唱出了主題曲。
首先,區(qū)別于第一次,作曲家A段采用二重唱的方式,一邊是舍楞回來后見不到娜仁高娃到處找尋她,另一邊是娜仁高娃依依不舍兩難的抉擇。二重唱很好地在同一時空中表達二者不同的情緒,所以A段的唱法也要有別于第一次出現(xiàn)時A段的唱法。此時需要表達出的是想與戀人團聚,但出于內(nèi)心愧疚,不得不懲罰自己而流放的復雜心理。表現(xiàn)的痛苦程度比第一次的情感要更直接,才能彰顯出娜仁高娃剛正不阿的性格。所以,在連續(xù)三連音“阿妹,阿妹,有話對你說”這句的處理不需要像第一次那樣控制聲音的表達,而需要釋放出情緒,直接表現(xiàn)內(nèi)心的痛苦。這樣可以體現(xiàn)出娜仁高娃將自己犯下的不可原諒的錯誤向舍楞傾訴的情感。
其次,B 段在人聲的音響上采用由合唱與獨唱的方式,形成情緒上的鮮明對比,合唱表達男女主人公愛情的美好回憶,是女主角愛情的宣言,有回顧主題曲第一次出現(xiàn)時表達的情感之意;女主角的獨唱則是此時此刻矛盾復雜心理的體現(xiàn)。所以這一次B段的演唱沒有了第一次主題曲出現(xiàn)時表達愛情誓言的堅定,而是娜仁高娃自責情緒下對戀人的依依不舍。演唱處理上,相對于第一次出現(xiàn)時需要寬廣音色,在這里則需要換成體現(xiàn)內(nèi)心自責、愧疚的黯淡音色,寬廣、流暢的旋律線條需要用聲音表現(xiàn)出極度痛苦的內(nèi)心感受,聲音上要帶有些哽咽在喉的哭腔。
最后,尾聲的最后一句,在主題曲第一次出現(xiàn)時是情緒的精華表現(xiàn),而第二次出現(xiàn)時這一句省略了,只是停在第二句的“唱也唱不完的快樂”。這樣處理是為了表達娜仁高娃在面對無可原諒的錯誤與個人情感面前,她毅然地選擇了懲罰自己。這也預示著之后當她面對部落安危與個人情感更艱難的抉擇時,將做出常人難以做到的抉擇。所以,這句“唱也唱不完的快樂”是娜仁高娃選擇懲罰自己的表達,是她經(jīng)過情感煎熬之后的堅定選擇,那么這句的演唱需要比之前的情緒更平靜、更堅定,唱完就堅定地背起行囊流放去了。
《情歌》的第三次出現(xiàn)是在第四幕,在民族大義面前,娜仁高娃舍棄個人的小愛,選擇民族大愛,勸說舍楞為部落的整體利益而舍身,舍楞大怒誤以為娜仁高娃變心。娜仁高娃為了證明對舍楞的愛堅貞不渝,也為了堅定部落東歸的決心,毅然撲向尖刀自刎。此時,主題曲《情歌》的旋律再次響起。演唱不需要有前面兩次復雜的情緒,整個演唱更趨于平靜,是一種對娜仁高娃偉大犧牲的崇敬之情。特別是到B段,與合唱的聲響同時響起,更加展現(xiàn)娜仁高娃的偉大。作曲家拓展了尾聲部分,全部由合唱將這種偉大的崇敬之情推向頂點而結(jié)束,是對這樣一位年輕女子舍生取義的謳歌,使主題得以深化與升華。這段獨唱的演唱不需要情緒技巧的表現(xiàn),而是深沉、崇敬的抒情,聲音平穩(wěn)、音色統(tǒng)一、氣息流暢即可。用抒情的聲音唱出娜仁高娃純潔性格下的氣魄,善良性格下的胸懷,忠貞性格下的偉大。
歌劇《蒼原》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歌劇舞臺上的一部力作。娜仁高娃,一個十八九歲的蒙古族姑娘,純潔、善良、真誠,身上卻體現(xiàn)出民族大愛的偉大精神。主題曲《情歌》可謂是全劇音樂上的亮點,分別出現(xiàn)在不同的場景,用同一主題展現(xiàn)了娜仁高娃這一角色的魅力。
通過對這一主題曲的研究,充分證實了聲音與情感的關(guān)系—聲音是傳遞情感的根本。歌者通過聲音來傳遞情感,而情感的表達需要運用歌唱技巧得以實現(xiàn)。歌唱技巧可以是強與弱的運用,音色變化與統(tǒng)一的運用,氣息與腔體平衡統(tǒng)一的運用等。它并非單純地突出聲音,而是為表達情感而用。從主題曲《情歌》三次在劇中出現(xiàn)的實例不難看出,同一段旋律采用不同的歌唱技巧,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緒?,F(xiàn)實的聲樂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教師要求學生加強對作品的情感表達,而學生則會誤以為是要“懷著某種情緒”去演唱。當然,對于作品的審美表達,是需要有主觀的情感想象作為前提。而這一前提屬于大腦的指令,最終完成這一指令的是歌唱技巧的運用。所以,我們在完成作品的情感表達時,需要弄清楚聲音、歌唱技巧、情感表達、主觀意識的情緒想象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不斷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讓作品的情感得以充分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