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才順
【摘 ?要】針對目前任務更重、教學要求更高的高中物理實驗,物理教師要總結實驗教學經驗,整合教學理念和資源,設計更優(yōu)的發(fā)展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其中,實驗探究能力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經驗內化效果等,因此探究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具有現實而積極的意義。據此,為探究該項能力具體培養(yǎng)措施,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和實踐成果,以實驗探索能力培養(yǎng)概念和意義為著力點,探究其具體培養(yǎng)方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探究能力;培養(yǎng)
實驗探索能力作為學生了解高中物理概念、知識的關鍵,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降低學生課堂知識學習難度,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尤其在現行更高要求和標準環(huán)境下,通過強化學生實驗探究能力,還能有效滲透學科素養(yǎng),助力學生個性發(fā)展、綜合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甚至優(yōu)化學生學科學習觀念等。據此,有必要探究高中物理實驗能力培養(yǎng)的路徑。
一、高中物理實驗探索能力培養(yǎng)概念及價值
結合高中物理實驗要求、教學任務等要素看,實驗探索能力培養(yǎng)主要是指教師基于實驗內容,堅持學生中心,以學生思維能力、動手能力、遷移能力為中心,為學生營造適應性強的發(fā)展環(huán)境,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實驗探索觀念、習慣、行為等。由此,實驗探索能力培養(yǎng)具有適應性、合理性、系統(tǒng)性等特征,其中適應性主要是指教學內容要適應學生和教材教學內容,如適應學生基礎能力、情感需求等。合理性實驗方式內容要合理,既不能超過學生能力,又不能太過簡單,以避免影響學生實驗探究觀念。系統(tǒng)性要求教師在設計實驗培養(yǎng)環(huán)境時,要注意知識與技能的銜接,要把控知識、經驗、情感同學生的交互,以讓學生形成的知識更具
體系。
基于高中物理實驗探究能力培養(yǎng)有效經驗,其培養(yǎng)意義非凡。首先,有助于教師的教。一是能夠降低教師課程教學難度。通過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索能力,能夠讓學生形成物理學科學習思維,即對知識和概念擁有探索意識,繼而更好地配合教師課堂教學,汲取知識經驗。二是能夠加快教師發(fā)展速度。由于學生實驗探索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教師深入學生群體,分析實驗有效表現形式,優(yōu)化實驗過程,創(chuàng)新實驗形式,從而會直接提升教師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如更加科學地觀察和記錄學生實驗表現,并給予科學的評價等。其次,有助于學生的學。一是有益于學生高中物理知識的汲取和內化。物理實驗探索能力能讓學生深入物理知識要素內涵,并遷移其中關鍵知識,繼而全面提升自身學科素養(yǎng)和能力,促使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效果。例如,學生結合實驗探索方式,解決現實生活問題。二是可實現學生本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物理實驗探索能力的本質是學生立足自身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認知、邏輯思維,探究高中物理知識脈絡,而這一過程便會逐漸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物理邏輯思維能力。
二、高中物理實驗課程提升學生探究能力路徑探究
盡管高中學生思維、能力等要素相較于小學和初中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從細化角度看,學生主觀能力較差,加之高中物理難度較大,若教師未重視實驗教學環(huán)境的有序建設,必然會影響學生各項實驗能力的提升。據此,結合相關經驗,認為應從實驗的趣味性、創(chuàng)新實驗形式、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分層等層面出發(fā),架設良性學習環(huán)境。
(一)基于趣味性實驗提升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經驗表明,趣味性強實驗能夠激發(fā)學生實驗參與興趣,讓其主動、積極地探究實驗線索,繼而更加快速地將實驗知識內化于心,更快地提升實驗探究能力。因此,相關教師要研究哪些元素既符合實驗內容,又能適應學生多元而豐富的興趣需求。首先,教師要改變原教學方式,給出主題讓學生基于學習內容,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和方向,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實驗主題地位,還能讓學生在探究實驗內容、方式、器材過程中,得到成長。其次,要基于學生興趣,設計針對性強的實驗探究內容。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興趣,設計趣味性強、空間強、感受性強的實驗內容,如班級中大部分男生以及部分女生對運動感興趣,此時可設計室外實驗探索方式。
以室外運動實驗為例。在慣性實驗探究中,讓學生嘗試在較快速度下嘗試停下。或讓學生以一個人或多個人推動一個較重的物體,然后拋出探究內容,為什么跑步速度越快,就越難停下來?為什么推動物體剛開始需要花費的力氣更多?在這些具有趣味、探索性強的內容下,學生會主動、積極地探索慣性內容,且獲得探究能力。此外,在開展這類探究實驗時,可聯(lián)動班級體育課程進行,這樣不僅能夠保障學生的安全,而且能達到多學科融合的目的。
(二)基于實驗內容創(chuàng)新實驗形式
現代高中物理的探索能力,不是簡單地模仿教師實驗步驟重復實驗過程,而是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經驗和能力,探索實驗的其他不同表現形式,即創(chuàng)新實驗形式。究其原因,若不基于實驗培養(yǎng)學生遷移探索思維,那么可能導致其在遇到難度較大的實驗時,會出現掌握難、理解難、探究難等問題。因此,為避免這一情況,教師在設計實驗內容或方式過程中,要重視實驗內容的重構、完善,并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如在學生能力基礎上簡化實驗流程,改變實驗方向等,以在搭建直觀、系統(tǒng)實驗環(huán)境時,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
以電流表改裝電壓表為例,在探究該實驗經驗時,基于學生理解和認知能力,可簡化實驗流程,在學生完成實驗后,可讓學生嘗試將其改裝為歐姆表等。這樣不僅能鞏固知識技能,而且能有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學習思維,即靈活運動相關能力,進行知識和技能遷移等。同時,改裝也更具挑戰(zhàn)性,能夠滿足學生更深、更遠的發(fā)展需求。再如,在頻率概念探究實驗中,教師可讓學生用一張硬紙板,將其伸入自行車后輪中,然后慢慢轉動車輪,讓學生感受不同速度下聲調的變化情況,這樣不僅能夠讓聲調實驗更加直觀,而且能活躍實驗氣氛,繼而讓學生更積極和主動地探究相關內容。
(三)基于學生需求強化實驗表現
目前,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探索能力基礎上形成經驗、技能構架,最關鍵的是讓學生了解實驗方向、實驗目的、實驗形式或實驗中相關經驗的聯(lián)合使用等。基于此,在提升學生探究能力時,教師要重視實驗前置工作的設計,既要更加系統(tǒng)、全面地展示實驗相關信息,避免學生偏離實驗方向,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第一,要搭建直觀體驗環(huán)境。教師在實驗前應利用現代教育教具,用圖片、思維導圖、動圖、實驗視頻、相關趣味補充資料等,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實驗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教師再加以指正,以提升學生課堂地位,培養(yǎng)其探索素養(yǎng)。例如,向心力大小表達式探索實驗中,讓學生觀看餐桌上圓形轉盤構成,然后展示其運動效果。并在此基礎上,展示向心力演示器,讓學生思考探究方向和內容,這樣除了能夠展示實驗探究過程、相關設備,還能讓學生結合以往實驗經驗,了解本實驗的探究方向,繼而提升本實驗最終教學效果。第二,要走出傳統(tǒng)實驗設備,為學生架設更加鮮明的實驗感受環(huán)境。仍以向心力實驗探究為例,為讓學生感受本實驗的魅力,在學生完成基本實驗后,可讓學生將課本置于光滑的實驗桌,用手指給課本動力,讓課本轉動起來,讓學生對本實驗擁有更佳的感受。再如,可讓學生用小球和繩子做一個單擺,感受向心力作用下小球的變化情況,這樣不僅能夠改變學生實驗探究觀念,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實驗探究思維。
(四)基于學生差異進行分層目標探索
高中物理本身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學習難度較大。而在學生認知、學習能力等基礎上,其發(fā)展必然會出現差異化,為確保所有學生的實驗探索能力均有所提升,均對物理學習擁有動力,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基于實驗情況進行科學分層。首先,教師要總結教學經驗,圍繞教學目標,立足學生差異化發(fā)展情況,結合學生實驗探索中的實際情況,設計分層教學目標。同時,結合學生在實驗探索中的表現情況,微調學生探索目標,如基于實驗難度、學生實驗表現等,強化、弱化不同層次學生實驗探索目標,以讓實驗目標能夠適應學生發(fā)展情況。其次,教師除了要結合實驗經驗滲透要素設計實驗方式,還應結合學生實驗探索能力各項需求,完善教學目標,如探索素養(yǎng)、個性探索能力等。最后,教師要全面了解各個層次學生對自身的期許、不足,并以實驗方式予以回應,以提升學生發(fā)展效果,如通過問卷調查、直接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發(fā)展情況,以保障分層實驗探索環(huán)境營造的科學性。
以高中“牛頓第一定律”探索實驗為例,該實驗要求學生掌握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系,在外力的作用下物體的方向或速度會有所改變。據此,為讓不同層次學生在探索中均有所發(fā)展,教師要結合實驗目的和要求,將學生分為基礎層、中間層、拔高層等,其中基礎層主要是探究目標為依據實驗流程,鞏固牛頓第一定律概念等;中間層,要基于教師拋出的實驗問題串,在實驗中討論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作用的特殊情況,如推動滑塊和彈開滑塊時小球的變化情況等;拔高層,除了要讓其結合相關實驗探索本實驗要點,還應讓其結合生活經驗,試驗該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此外,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密切觀察、記錄、分析學生表現,并適當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驗探索目標。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擁有明確的發(fā)展方向,還能讓其在探索中形成更優(yōu)的探索觀念和思想。
綜上所述,在現代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深化發(fā)展和教師知識滲透而言有非凡的價值和意義,相關教師要對其予以高度重視,并不斷依據學生成長規(guī)律,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方向,填補自身教育教學技能和素養(yǎng)空白,以為學生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也要結合各項教學經驗,探究適應性更強的培養(yǎng)方式。
【參考文獻】
[1]譚程.立足教材基礎創(chuàng)新 凸顯科學探究能力——對2021年部分高考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題的賞析[J].物理教學,2022,44(1):57-62.
[2]夏雪芬.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高中物理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名師在線,2021(35):66-67.
[3]趙永才,茍愛菊.提升物理實驗能力,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生物理課堂實驗能力的提升探索[J].新課程,2021(41):27.
[4]賴佳穎.基于物理實驗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測定性實驗教學思考——以“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教學為例[J].物理教學,2021,43(8):37-40.
[5]萬忠義.基于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高中物理實驗合作學習探析[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4):52-53.
[6]逯俊洲.淺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合作探究與應用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