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 ?要】“雙減”政策下,教師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陪伴和指導學生拼制不同材質的南湖紅船模型,在拼裝模型教學過程中,分析模型設計原理,對比使用各種工具,理順拼搭模型的邏輯過程,同時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教育,讓學生在動手的同時思考如何改進拼搭手法和工具,最后總結出拼搭模型的適合學生自己的通用方法,從而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的思想及成果,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模型拼搭;選擇和改進工具;創(chuàng)造精神和能力
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教師的期望也在與時俱進地發(fā)生變化,教師是學生的指導者、引路人,指引學生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學生成為共同學習的伙伴,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半p減”政策落實得好不好,關鍵在教師,教師肩負著國家使命和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要責任,“雙減”提升了教師的職業(yè)標準,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在“雙減”的背景下,對于課后服務時間要充分地進行利用,除了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答疑、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之外,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盡可能地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模型、天文、藝術、勞動、體育、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為學生自主選擇發(fā)展的生涯路徑奠定基礎。在這個背景之下,教師可以抓住時機,設計好模型拼搭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一、利用課后社團活動時間進行模型拼搭,開展創(chuàng)造教育
模型就是從復雜的事物之中去抽象重要的特征,并簡化特征,大膽采取簡化的方式去表征事物,實物模型是以生活實物為原型制作出的依靠物質的基本形態(tài)所做的模仿。創(chuàng)造能力是當前教育教學中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所具備的能力。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授課中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教育,還要進行適當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
模型拼裝恰好是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制作類活動,所以通過學生拼搭不同材質的模型作品,能夠提高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同時提升其動手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嚴謹學習、耐心、細心的特質。因此,利用拼搭模型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學生在拼裝過程中體會并提高圖紙使用能力,靈活運用各種工具,從理解出發(fā),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教育,使學生將學習到的基礎知識,與創(chuàng)造教育結合在一起,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拼裝方法和流程,選擇適合的小工具,根據自己需求進行改進,提升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二、選擇拼裝制作南湖紅船模型作為課程切入點的原因
(1)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愛黨情懷。制作南湖紅船是對學生進行愛黨教育的好素材,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對于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的學習和了解有助于中小學生增強歷史責任感,堅定跟黨走的遠大理想與信念,所以選擇通過拼搭紅船模型,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教育,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
(2)通過對比紅船圖片和紅船模型,觀察船只結構,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不同材質模型的設計理念和拼搭順序。模型制作需要既動手又動腦,思維又比較開闊。塑料類和紙類模型制作從小學低年級起,一直受到學生的歡迎,木質模型制作的相對較少。對初中生而言,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模型制作經驗,可以進行一些比較精巧的、難度比較高的模型制作學習,是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的。
(3)不同材質模型和所需不同工具對比分析和使用,進而設計適合學生自己的工具,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南湖紅船模型根據材質來分,有紙質類、塑料類和木質類三種,材質不同,比例不一,制作時使用的工具也不盡相同,工具與材料的配合使用也需要學生在實踐中探究與學習。
三、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能力儲備,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基本能力,尊重個體差異,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指導
(一)識讀說明書,并能夠對零部件進行細微調整,以便更好安裝
1.根據模型的不同材質,選擇合適工具,更快更好地取下各種零部件,并進行適當剪裁
2.各種膠水的選擇
知道模型常見材質的性狀和用途,會選擇適用粘合劑, 連接各部件最終制作成作品。
3.零部件的拿取及組裝
學生一般習慣用手去拿取零部件,但是在模型拼搭過程中,會遇到三種情況:
a.紙質模型和木質模型,一般為激光雕刻機開模,在邊緣處會有燒糊的那種黑色附著物,或者因為手汗或指紋深等原因,直接用手會將整片零件污染。
b.過于細小或零碎的部分,用手無法直接拿取。
c.需要將各部分零件粘合在一起時,由于手指相對粗大,可能將手和零件先粘合在一起。這時,就需要使用鑷子等工具。
所以,指導學生在拼搭過程中,按照安裝部位不同可選則手拿零部件的角度或者是用直頭鑷子、彎頭鑷子。
四、觀察學生實際拼裝過程,在陪伴的同時進行指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一)理解模型的設計理念
在拼裝模型過程中,認識各種零件并了解各零件的作用,認識模型設計理念,為理解基礎理論和獨立設計做鋪墊。鍛煉學生大腦的重要方式是靠動手,拼搭模型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和培養(yǎng)很有成效。
(二)理順拼裝程序及合理使用和改進工具
1.理解拼搭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
根據說明書上的板件圖核實板件是否有缺零件、少零件的情況,并考慮其空間架構,來提高學生的全局意識。
2.按圖索驥的拼裝,鍛煉學生識圖能力和對模型結構的認知及理解
識讀拼裝說明,是完成拼裝類模型的重點,在模型拼裝之前,學生要學會識讀圖紙,仔細觀察安裝步驟,分析拼裝順序,并且將模型構件與圖紙說明進行嚴謹的對比,這樣,不僅能夠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于科學的研究型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拼搭模型。這樣的培養(yǎng),只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才能有效地體現(xiàn)出來。
3.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選擇適用工具
發(fā)現(xiàn)問題的途徑之一就是得益于科學的觀察,而很多人之所以與發(fā)現(xiàn)失之交臂,就是對于生活觀察得不夠細致和科學,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記錄的習慣,讓學生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價值,并且在動手過程中逐漸地通過訓練養(yǎng)成習慣。
(1)零件裁剪。有的孩子手小,并且力氣不夠大,在使用剪刀或偏口鉗裁剪零部件時,遇到困難??梢赃x用大小合適的指甲鉗去裁剪塑料件,適合手型,也更靈活方便。零件裁剪得好,有利于拼裝緊湊、整潔。
(2)部件粘合。一般學生喜歡粘合接觸面大的部件,可以直接涂抹膠水或者用刷子直接刷,易于粘合。但是更多是小部件往大部件上粘合或者兩個小部件粘合,學生往往在三個方面遇到困難。
a.如何涂抹膠水。可以直接滴膠或者用刷子刷在零件上,一般是涂在比較大的零件上,如果是需要涂在小零件上,可以用小刷頭或者接頭。如下圖最右側圖,就是將中間圖接頭,由平口剪切成自己適用角度的斜切口,便于滴膠。
b.如何拿取小部件。鑷子屬于費力杠桿,學生一方面力氣不足,使用過程中費勁,不愿使用,另一方面,使用鑷子之后會影響距離感,不利于粘貼,所以,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選擇什么樣子的鑷子或者自制什么樣的工具,能夠既捏住小部件,又不妨礙粘貼。
c.如何粘小部件。一般是將活動件去粘貼在固定件上更方便一些,但遇到需要粘貼兩個小部件時,可以先不把其中一個部件從零件板上取下,作為固定件,粘貼完成后,再把粘貼完成后部件取下。
創(chuàng)造精神的明確,可以保證創(chuàng)造行為的更好展開。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力,是培養(yǎng)服務社會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利用拼裝模型可以將創(chuàng)造教育自然融合進多學科綜合教育,學生在這樣的創(chuàng)造氛圍中,自然在創(chuàng)造思維和能力的發(fā)展方面有所增強。
【參考文獻】
[1]龔河華.“雙減”助推義務教育高質量發(fā)展[J].中國民族教育,2021(11):7-8
[2]蒙建國,于文妍,王斌,解文霞.以慕課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機械CAD制圖教學方法研究[J].山東化工,2018(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