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翔渝,潘 燕,張小林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為我國腦卒中最常見類型,約占腦血管病70%[1]。由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局部腦組織血液供應存在障礙,使得此供血區(qū)缺氧缺血,導致腦組織軟化、壞死等,因此具有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發(fā)病率等特點[2]。近年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病率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成為公共衛(wèi)生重大問題之一[3]。相關報道提示[4],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機制極為復雜,涉及多環(huán)節(jié),其中重要病因為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血清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源自炎癥細胞,可在B載脂蛋白的作用下,結合高密度、低密度的脂蛋白,在導致血管內皮損傷的同時,引起泡沫細胞出現(xiàn)、沉積,最終形成粥樣斑塊,增加了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的風險[5-6]。研究結果顯示,Lp-PLA2不僅是粥樣硬化炎癥重要標志物之一,而且是預測心腦血管相關疾病重要的標記物[7-8]。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神經(jīng)功能的惡化程度相關,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預測起著重要的作用[9]。不過,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急性期,Lp-PLA2水平變化情況尚存在爭議,且其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相關性尚不清楚[10]?;诖?本研究探討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及預后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病例選擇 從2021年4月21日-2022年4月21日本院接診的人群中,選取49例體檢健康者作為對照組,選取49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齡41~77歲,平均(62.54±9.18)歲。觀察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齡42~78歲,平均(63.28±9.73)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觀察組資料完整且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家屬知情同意;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標準相符[11];發(fā)病時間在24小時以內;初次發(fā)病。對照組既往無腦血管病病史,經(jīng)體檢時影像學證實顱內無新發(fā)及陳舊性缺血性腦梗死病灶。
1.3排除標準 肝腎功能存在異常;有免疫性疾病;腦出血、惡性腫瘤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等。
1.4方法 觀察組在4.5小時內給予靜脈溶栓治療,采用0.9 mg/kg阿替普酶靜脈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內靜脈推注,其余90%藥物持續(xù)靜脈滴注1 h,溶栓完成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等常規(guī)治療。
收集兩組年齡、性別、飲酒史、吸煙史、高血壓、糖尿病及冠心病史和體重指數(shù);收集觀察組發(fā)病到住院的時間、類肝素藥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試驗(TOAST)的分型[12],包括心源性腦栓塞(cerebral embolism,CE)、小動脈的閉塞卒中(small-arteryocclusionLacunar, SAA)、大動脈的硬化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of unknown cause,SUE)、其他原因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from other causes,SOE)。
檢測Lp-PLA2。于晨起空腹時,采取兩組4 ml靜脈血,在室溫下靜置半小時,以3 000 r/min離心,持續(xù)15 min。將上層血清分離到新試管中,選擇酶聯(lián)免疫吸附方法檢測Lp-PLA2水平[13]。
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觀察組入院時,采取NIHSS量表對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說明病情就越嚴重。輕度:NIHSS 評分在5分以下;中度:NIHSS 評分在5分及以上、15分及以下;重度:NIHSS 評分在16分及以上[14]。
評估預后。發(fā)病90天后采取改良 Rankin 量表(MRS)評估預后,分數(shù)越高,預后就越差。預后良好:MRS評分在2分及以下;預后不良:MRS評分在3分以上[15]。
2.1兩組一般資料、Lp-PLA2水平比較 觀察組飲酒史、吸煙史、疾病史和體重指數(shù)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Lp-PLA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Lp-PLA2水平比較
2.2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關系 在49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輕度有19例,中度有16例,重度有14例,3組Lp-PLA2水平、NIHSS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及NIHSS 評分關系
2.3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關系 在49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有35例預后良好,有14例預后不良。預后良好組和預后不良組在TOAST的分型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預后良好組發(fā)病到住院的時間顯著短于預后不良組,Lp-PLA2水平顯著低于預后不良組(P<0.05),見表3。
表3 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關系
2.4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影響因素 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提示,年齡和Lp-PLA2水平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4。
表4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影響因素
Lp-PLA2是活化血小板的一種乙酰類水解酶,由炎性因子產(chǎn)生,可對炎性因子的表達、白細胞的趨化起到促進作用,讓粥樣硬化形成斑塊,在增加斑塊不穩(wěn)定性的同時,導致血栓形成、心血管相關事件發(fā)生等[16]。作為炎癥的標志物之一,Lp-PLA2已被臨床用在心血管相關疾病危險性因素評價中,且作為診斷特異性炎癥指標之一[17]。原因有兩點:第一,在急性期,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外周循環(huán)內,大量血小板發(fā)生了過度性活化,使得大量活化因子被釋放,在激活了單核巨噬系統(tǒng)的同時,產(chǎn)生了大量的Lp-PLA2;第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梗死灶內,周圍會有大量炎癥因子被釋放出來,這些炎癥因子激活了單核巨噬系統(tǒng),使得被激活單核細胞釋放出大量Lp-PLA2。
本研究結果表明:(1)觀察組Lp-PLA2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Lp-PLA2可促進PAF、氧化性卵磷脂的水解,生成氧化游離的脂肪酸,在對血管內皮造成損傷的同時,加大斑塊的易損性,其活性是影響粥樣硬化獨立性危險因素,其含量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存在獨立相關性。因此相關研究提示,Lp-PLA2在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生預測、危險性分層中有重要應用價值[18-19]。(2)本研究以NIHSS量表為依據(jù),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情進行了劃分,包括輕、中、重三個級別。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Lp-PLA2水平、NIHSS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的發(fā)展有密切關系。因此,在判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情時,可通過觀察Lp-PLA2水平來掌握患者病情程度,為后續(xù)應用治療方案提供科學參考。(3)為了研究Lp-PLA2水平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關系,本研究在觀察組出院3個月之后,采取MRS量表對其進行評估,劃分成35例預后良好、14例預后不良。結果提示,患者發(fā)病到住院的時間越短、Lp-PLA2水平越低,預后就越好。因此,為了獲得良好預后效果,應盡量縮短患者發(fā)病到住院的時間。同時,在檢測預后效果時,可將Lp-PLA2水平作為關鍵預測指標。(4)本研究提示年齡和Lp-PLA2水平為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的主要因素,說明Lp-PLA2水平的升高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不良有密切關系。因此,在治療時,需科學選擇治療的藥物、方法,以此降低有關因素對預后影響[20]。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故臨床仍需大樣本量研究、擴大研究范圍,進一步證實結果真實性。
綜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Lp-PLA2水平越高,患者病情就越嚴重,Lp-PLA2水平是影響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后危險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