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榮秀,邱玉珍,李金龍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 福州 350004)
肛腸疾病患者術后可普遍出現疼痛等并發(fā)癥,深部肛周膿腫及復雜肛瘺等肛腸疾病術后傷口較深,創(chuàng)面較大,需要對創(chuàng)面進行充分清洗和引流,而且術后需要經常換藥,可導致患者產生強烈的疼痛感,部分患者難以耐受,甚至會出現拒絕換藥或者終止換藥等現象,可加重患者痛苦,影響手術療效及預后改善,因此,采取有效的鎮(zhèn)痛措施至關重要[1-2]。肛腸疾病患者術后受換藥以及排便等因素的影響容易造成中樞及外周敏感化并引發(fā)劇烈疼痛感,因此,及早采取針對性的鎮(zhèn)痛措施極有必要[3]。臨床上多于換藥后為患者提供止痛藥物以促進疼痛緩解,單一鎮(zhèn)痛模式鎮(zhèn)痛效果不佳,多模式鎮(zhèn)痛對于緩解術后不適感有重要價值。本次研究隨機抽取肛腸疾病患者86例,患者均自2021年 10月~2022年8月在我院接受肛腸手術治療,分析患者應用雙氯芬酸鈉栓納肛與肛周亞甲藍注射聯合治療對于緩解術后疼痛所發(fā)揮的作用,研究內容如下。
本次研究對象為86例肛腸疾病患者,根據患者就診順序及隨機數字表法對患者實施隨機分組,本次研究將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各組病例數均為43例。對照組:男性患者占26例、女性患者占17例,年齡范圍為20~77歲,年齡平均值為(47.68±5.19)歲,病程為1個月~16年,平均病程為(7.16±1.34)年,疾病類型如下:痔瘡20例、肛裂4例、肛瘺6例、肛周膿腫6例、肛乳頭瘤2例、其他5例。觀察組中男性及女性數量分別為25例、18例,年齡范圍為20~78歲,年齡平均值為(48.02±5.17)歲,病程為1個月~17年,平均病程為(7.20±1.32)年,疾病類型如下:痔瘡21例、肛裂3例、肛瘺5例、肛周膿腫7例、肛乳頭瘤1例、其他6例?;颊呓涬S機分組后臨床一般資料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經肛門指診聯合肛門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等檢查方式并綜合患者臨床癥狀等確診;②患者凝血功能正常,具備手術指征;③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Ⅱ級;④患者意識正常,思維清晰,開展本次研究前均對患者進行風險告知,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
排除標準:①伴哮喘患者;②伴活動性潰瘍患者;③伴造血系統(tǒng)功能異常者;④合并肝腎功能障礙或心血管疾病者;⑤有酒精濫用史或者藥物濫用史者;⑥⑦伴直腸糜爛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術后采用雙氯芬酸鈉栓(由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為H42020273,規(guī)格為50mg)納肛,將2粒雙氯芬酸鈉栓置入患者直腸。調配亞甲藍注射液,包括0.1%腎上腺素(生產廠家:天津金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526,規(guī)格:1mg),1~2滴、2mL亞甲藍(生產廠家:北京市永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556,規(guī)格:2ml:20mg)及10mL 1%利多卡因(生產廠家:上海朝暉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1,規(guī)格:2ml:0.4g),于患者創(chuàng)面以及創(chuàng)緣實施點狀注射,確保注射均勻,注射總量不可超過8mL。術畢24h后將敷料拆除時向肛門內置入雙份氯酸鈉栓1粒,連續(xù)用藥1周,1粒/d。僅給予對照組患者肛周亞甲藍注射,注射藥物以及注射范圍和劑量均同觀察組患者。
術后為患者提供綜合護理干預。
(1)對比術后6h、術后24h及術后48h、術后72h患者疼痛度,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度,總評分為10分,分值越高則患者疼痛感越強烈。
(2)對比換藥前、換藥時、換藥后30min、換藥后2h及換藥后12h兩組患者心率(HR)、呼吸頻率(RR)、收縮壓(SBP)與舒張壓(DBP)變化情況。
(3)分析術后不良反應情況,術后不良反應計算方式如下:(肛門墜脹感例數+創(chuàng)緣水腫例數+尿潴留例數+傷口燒灼感例數)/總例數*100%。
術后6h、術后24h及術后48h觀察組患者疼痛度均輕于對照組(P<0.05),術后72h兩組患者疼痛度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術后疼痛度對比分)
換藥前及換藥后2h、換藥后12h兩組患者HR、RR、SBP及DB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換藥時、換藥后30min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明顯更加穩(wěn)定,兩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低(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術后不良反應情況[n(%)]
觀察組手術當日及術后2d及術后3d 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分)
肛周局部具有非常豐富的神經,對疼痛刺激敏感度較高,術后疼痛可嚴重影響患者換藥依從性[4]。而且手術操作可導致神經及組織不同程度地受損,傷害性刺激還會影響神經末梢并釋放神經激肽A、谷氨等,繼而影響脊髓背角神經元,在一定程上可導致興奮性與反應性發(fā)生變化,造成中樞敏感化,使得患者呈現持久性疼痛狀態(tài)[5-6]。聯合鎮(zhèn)痛模式近年來在臨床上獲得了日益廣泛的應用,可通過多種機制產生鎮(zhèn)痛作用,能夠保證鎮(zhèn)痛的充分性,聯合鎮(zhèn)痛還能夠減少藥物用藥質量,從而可降低副作用發(fā)生風險,保證用藥安全性。
亞甲藍親神經性較強,可對疼痛傳導發(fā)揮有效的阻滯作用,能夠對神經傳導發(fā)揮作用,鎮(zhèn)痛效果較好。但是藥物起效相對較慢,而且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灼痛感,而且用藥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7]。雙氯芬酸鈉鎮(zhèn)痛及消炎效用較強,能夠抑制體內前列腺素合成,可強化痛覺神經末梢對致痛物質的敏感性,進而可發(fā)揮鎮(zhèn)痛、消炎的效果。雙氯芬酸鈉置入肛門后能夠在體內緩慢釋放,鎮(zhèn)痛效用持久,鎮(zhèn)痛效果確切。利多卡因血藥濃度較低,能夠發(fā)揮鎮(zhèn)靜與鎮(zhèn)痛作用,還能夠使痛閾得到提高,聯合應用過利多卡因及雙氯芬酸鈉既能夠使雙氯芬酸鈉在溶液中的穩(wěn)定性與溶解性得到提高,還能夠減少注射點疼痛感,使注射部位組織損傷得到減輕,能夠增強鎮(zhèn)痛效果,使患者痛苦得到緩解。
亞甲藍肛周注射容易存在注射不均勻現象,導致創(chuàng)面封閉不完全,一旦受到刺激,可造成肛門括約肌痙攣,導致疼痛感加重,故而單一鎮(zhèn)痛治療無法取得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故而應采用多模式鎮(zhèn)痛。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肛周亞甲藍注射及雙氯芬酸鈉栓納肛可取得更好的鎮(zhèn)痛效果。圍術期給予患者綜合性干預措施對于能夠穩(wěn)定其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狀態(tài),可提高其手術認知度以及配合度,有助于提高鎮(zhèn)痛效果及臨床療效。此次研究中,術后6h、術后24h及術后48h觀察組患者疼痛度均更輕,換藥時、換藥后30min觀察組患者生命體征明顯更加穩(wěn)定,觀察組術后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更低,手術當日及術后2d及術后3d 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郭劍蕾等研究[8]中,采用單一鎮(zhèn)痛治療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0.0%,聯合應用雙氯芬酸鈉栓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達6.67%,可見聯合鎮(zhèn)痛效果更佳,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予以接受手術治療的肛腸病患者雙氯芬酸鈉栓納肛與肛周亞甲藍注射治療可有效減輕其術后疼痛感及換藥時不適感,顯著提升其睡眠質量,有助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此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時間短、研究樣本量少等,故而有必要實施多中心、大樣本、長時間研究以深入驗證肛腸病術后患者應用雙氯芬酸鈉及肛周亞甲藍注射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疼痛度所發(fā)揮的作用,以期為臨床合理選擇鎮(zhèn)痛方式和鎮(zhèn)痛藥物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