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香
我們班有這樣一位學生,他叫李楠,天賦不錯,學習也很努力,成績一直很好,后來卻不知緣由地退步,成績出現(xiàn)斷崖式下滑。作為班主任,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更好地了解情況,周末的時間我去做了家訪,與孩子及父母一番促膝長談之后,孩子終于吐露心聲:“咱們班的王老師上課罵我,我不喜歡這個老師?!毖哉Z中盡是委屈。我與王老師溝通后發(fā)現(xiàn),與該生相處過程中,王老師語言上從無謾罵、侮辱性字眼。面對這樁懸案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再次詢問學生,得到回答:“他沒用語言罵我,是在用‘眼睛罵我?!?/p>
學生的回答表面看不通邏輯,眼睛如何能罵人呢?實際上,這類似“通感”的說法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當教師的眼神射向?qū)W生時,學生能夠讀懂其中包含的情感,是喜愛、關切、期望,亦或是憎惡、嫌棄、疏離……在威嚴的教師面前,學生是弱小的,這樣細膩的心理變化、微妙的師生關系,學生很難處理得當,既不敢向教師要一個解決問題的對話機會,又羞于向父母陳述,只能壓抑在自己心里,在自我消化的過程中產(chǎn)生許多負能量,導致學習上無法全心投入,陷入自暴自棄的漩渦中。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有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鄙鲜霭咐?,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語言上的侮辱,沒有觸犯相關法律的要求,但學生遭遇其冷眼后,卻有如此大的反應,也提醒我們:教師不僅要謹言慎行,不行法外之事,更要在內(nèi)心深處愛學生,將心靈里的感情自然流露于眼神、嘴角與眉梢中,表達對學生的誠摯關懷與真心實意的尊重和愛。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師生關系達到一種良性互動,學生就會愿意配合教師,對教師所言也更為信服。這時教育便事半功倍了。
這也啟發(fā)我們反思現(xiàn)今教育教學中的師生角色與學習方式。傳統(tǒng)教學過于重視知識傳授,教師的角色定位往往是威嚴的、令人敬畏的,學生則羞澀而膽怯,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師生之間的互動多于單向性的教導,少于包容性、開放性的良好互動,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對待學生需要以內(nèi)心深處的尊重和愛為底色。在學習方式上,如今“翻轉(zhuǎn)課堂”不斷推行和深入,這為“學生成長課堂主人”的教學模式探索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學生不再僅僅被安排去傾聽、練習、測試、被評價,而是學做學習的主動者,經(jīng)歷質(zhì)疑、思考、探究、合作、驗證等學習的過程。
陶行知有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每位學生都有巨大的潛力,未來有無限的可能。作為教師,要用眼睛愛學生,射出溫暖的目光鼓舞學生、激勵學生,切勿冷眼凍傷師生關系,澆滅學生的學習熱情與進取心。
(作者單位:棗莊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