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偉 姜樂臨 黃安武 周雪 陳亞龍 姜文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具有發(fā)病率高、起病急、進展快、病死率高等特點,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可誘發(fā)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嚴重危害人類健康[1]。目前,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下稱冠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AMI 的主要治療方法,可有效開通閉塞冠脈,恢復心肌血流灌注,挽救患者生命,但仍有部分AMI 患者在接受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影響心功能恢復[2]。因此,尋找與AMI 患者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具有相關性的指標,對于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心肌灌注損傷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微小RNA-493(microRNA-493,miR-493)可調控血管新生[3]。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miR-493 水平與AMI 患者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相關性,為臨床高危人群制定相關防治措施提供一定參考,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溫州市中心醫(yī)院接受PCI 的AMI 患者98 例,其中男58 例,女40 例;年齡48~79(59.66±8.10)歲;體重指數(shù)18~34(24.33±2.19)kg/m2;梗死部位:前壁42 例、后壁35 例、下壁21 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Disease Assocation,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42 例、Ⅲ級32 例、Ⅳ級24 例。納入標準:符合AMI 診斷標準[4];接受PCI;臨床資料完整;無造影劑過敏;發(fā)病至入院時間<12 h;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排除標準:有活動性出血;合并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及血液系統(tǒng)疾??;合并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合并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等;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及嚴重感染性疾病。將98 例患者根據(jù)PCI 術后是否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分為灌注損傷組和無灌注損傷組。心肌灌注損傷判斷標準:出現(xiàn)無復流、慢復流ST 段異常抬高及心律失常[5]。本研究經(jīng)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批準文號:L2023-01-047),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臨床資料收集 采用本院自制調查表收集患者性別、年齡、血管病變支數(shù)、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NYHA 心功能分級、梗死部位、吸煙史等。
1.2.2 血清指標檢測 采集所有患者接受PCI 當天外周血3 mL,轉速3 5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血清標本。采用熒光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血清miR-493(貨號:4395475),并計算相對表達量;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髓過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貨號:E-BC-F013)、心肌肌鈣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貨號:A217)、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貨號:WM-YX11107)及超敏C 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貨號:EK-H12249)水平。試劑盒均由伊艾博(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2.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血管病變支數(shù)、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NYHA心功能分級、梗死部位、吸煙史及血清miR-493、MPO 水平;分析AMI 患者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危險因素;分析血清miR-493 與MPO 水平的相關性。
2.1 心肌灌注損傷發(fā)生情況 98 例AMI 患者PCI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38 例(灌注損傷組),無心肌灌注損傷60 例(無灌注損傷組),心肌灌注損傷發(fā)生率為38.78%。
2.2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血管病變支數(shù)、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NYHA心功能分級、梗死部位、吸煙史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PCI 前后cTnI、CK-MB、hs-CRP 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PCI 術前cTnI、CK-MB 及hs-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cTnI、CK-MB 及hs-CRP 水平均高于術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無灌注損傷組PCI 術后cTnI、CK-MB、hs-CRP 水平均低于灌注損傷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PCI 前后cTnI、CK-MB、hs-CRP 水平比較
2.4 兩組患者PCI 前后miR-493 及MPO 水平比較兩組患者PCI 術前miR-493、MPO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術后miR-493 水平高于術前,MPO 水平低于術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無灌注損傷組PCI 術后miR-493 水平高于灌注損傷組,MPO 水平低于灌注損傷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PCI 前后miR-493 及MPO 水平比較
2.5 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危險因素分析 將是否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作為因變量(未發(fā)生=0,發(fā)生=1),將miR-493、MPO 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低miR-493 水平和高MPO 水平均是AMI 患者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的危險因素(均P<0.01),見表4。
表4 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危險因素分析
2.6 miR-493 水平與MPO、cTnI、CK-MB 及hs-CRP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 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miR-493 水平與MPO、cTnI、CK-MB 及hs-CRP 水平均呈負相關(r=-0.587、-0.417、-0.509、-0.554,均P<0.05)。
現(xiàn)階段,PCI 是AMI 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但治療后容易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影響預后[6]。由于AMI 患者經(jīng)PCI 術后,血液氧合血紅蛋白中氧和受損或壞死心肌細胞發(fā)生反應,形成氧自由基,加重心肌細胞和組織的受損程度,形成心肌灌注損傷。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AMI 患者PCI 術后有38%~48%的患者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7]。本研究結果顯示,98 例AMI患者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為38 例,發(fā)生率為38.78%,與上述研究基本相符。說明AMI 患者PCI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發(fā)生率較高,臨床應引起重視。其中,無灌注損傷組PCI 術后cTnI、CK-MB、hs-CRP水平低于灌注損傷組,提示灌注損傷組再灌注損傷程度較高,體內有明顯的炎癥反應。
miRNA 參與細胞分化、凋亡、血管生成、能量代謝等多種細胞生理和病理過程[8]。miRNA 在心肌細胞中表達較為豐富,且在心肌肥厚、心肌細胞凋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9]。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miRNA 在心肌灌注損傷中發(fā)揮調控作用,通過調節(jié)靶miRNA 的表達,減輕心肌灌注損傷[10]。miR-493 具體調控血管新生的作用,但臨床上有關miR-493 在AMI 患者血清中表達情況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發(fā)現(xiàn),灌注損傷組miR-493 水平低于無灌注損傷組。提示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者血清miR-493 水平較低。本研究進一步通過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miR-493 水平降低是AMI 患者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的危險因素之一。
另外,本研究對兩組患者血清MPO 水平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灌注損傷組MPO 水平高于無灌注損傷組,MPO 水平升高是AMI 患者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的危險因素之一。說明高MPO 水平可導致AMI 患者PCI 術后發(fā)生心肌灌注損傷。研究發(fā)現(xiàn),炎癥反應在AMI 患者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11]。而MPO 是一種常見的炎癥標志物,可通過降解細胞外基質,導致冠脈發(fā)生痙攣,誘發(fā)血管內斑塊破裂,增加AMI 患者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miR-493 水平與MPO、cTnI、CK-MB、hs-CRP水平均呈負相關。說明患者miR-493 水平低,炎癥反應嚴重,加重心肌灌注損傷。
綜上所述,血清miR-493 水平與AMI 患者PCI術后心肌灌注損傷具有一定相關性,miR-493 水平降低是心肌灌注損傷發(fā)生的危險因素。臨床可早期監(jiān)測AMI 患者PCI 術前血清miR-493 水平,若miR-493 水平過低可提前給予磷酸肌、果糖等干預,在一定程度上減少PCI 術后心肌灌注損傷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