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波 王佩玲 趙會利 周婷
隨著辣椒產業(yè)的發(fā)展,辣椒育苗向規(guī)?;?、工廠化、專業(yè)化發(fā)展,工廠化育苗具有管理規(guī)范、操作流程標準高效的技術特點,生產出的種苗一致性好,能夠提高辣椒栽培效益。根據多年生產實際,總結出一套育苗技術,以供生產者參考。
1? ?主要設備及場地
工廠化育苗可根據需要在連棟溫室、日光溫室、拱棚中進行,主要設備有基質攪拌機、自動播種機、育苗床、穴盤。除此之外,育苗場地內還應配備防蟲網、噴淋系統(tǒng)、加溫設備、降溫系統(tǒng)等設施。
2? ?設施消毒
2.1? ?育苗溫室消毒? ?育苗前7~10天進行。每立方米空間用硫黃4 g、鋸末8 g混勻,放在容器內,傍晚點燃并密閉溫室24小時;或用0.05%~0.1%的高錳酸鉀均勻噴灑棚內地面、墻壁、立柱和棚膜等,噴灑結束閉棚48小時,然后通風;也可用百菌清噴灑或用煙霧劑? ? 熏蒸。
2.2? ?苗盤消毒? ?重復使用的苗盤,播種前需將苗盤清洗干凈。清洗后使用0.5%高錳酸鉀液浸泡4小時,再用清水清洗干凈。新穴盤可以直接使用。
3? ?基質及穴盤
3.1? ?育苗基質? ?基質有機質含量≥45%,總養(yǎng)分氮+磷+鉀(以干基計)≥1%,水分(游離水含量)≤30%,pH值為5.5~8.5,容重0.5~0.7,總孔隙度60%以下,有較強的引水力、持水力,物理化學性質穩(wěn)定。選好基質后,每立方米基質加入65%代森鋅60 g或50%多菌靈50 g,拌勻,封嚴,悶2~3天,揭開,散盡藥味后使用。
3.2? ?苗盤選擇? ?一般選用50孔或72孔育苗盤。裝盤要滿,并且均勻一致。根據品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4? ?播種催芽
4.1? ?播種? ?每穴播種1粒,播種深度為1~1.2 cm,播后均勻覆蓋一層蛭石,覆蓋厚度0.8~1 cm,然后噴小水,噴水程度以水滲至孔穴的2/3、手握有水溢出為宜。夏秋育苗為了預防病毒病,可于播種前用0.5%氨基寡糖素水劑500倍液浸種6小時。
4.2? ?擺盤、催芽? ?將播種澆水后的育苗盤用地膜覆蓋好,擺平放入育苗床遮陰催芽。為保持苗盤溫濕度,除加溫外,可在育苗盤上搭支架,上蓋塑料薄膜,或覆蓋地膜保護,上午9:00左右揭開,下午4:00左右蓋上。催芽溫度25~30 ℃,一般5~7天即可出苗。
5? ?苗期管理
5.1? ?肥水管理
1)灌水。播種后第1次水必須要澆透,以穴盤底部見水但不滴出為宜。出苗后,保持基質見干見濕,晴好天氣,每天9:00左右噴灌1次,下午如有局部發(fā)干,可用噴槍補水。一次灌水量不宜過大,陰雨天要適當控制水分,防止秧苗徒長。
2)追肥。長出1片真葉后,結合灌水追肥,肥料選用腐殖酸類水溶肥(N ∶ P ∶ K=10 ∶ 5 ∶ 5或N ∶ P ∶ K=5 ∶ 5 ∶ 10),或選用營養(yǎng)平衡專用型水溶肥,300~600倍追肥4~5次,根據天氣狀況和秧苗長勢確定施肥濃度和次數。
3)邊際補充灌溉。由于噴灌系統(tǒng)管道和水壓變化,噴頭之間易出現出水量不同,應及時調整苗盤位置,促進秧苗生長均勻。且苗床的四周與中間相比,水分蒸發(fā)速度更快,每次灌水后,及時對苗床四周外圍的苗盤進行檢查,根據需要手動補充灌水。
5.2? ?溫濕度管理? ?辣椒苗期溫度管理,需掌握好以下原則,即“晝溫高、夜溫低;光照強時高、光照弱時低;出苗前高、出苗后和定植前低”。辣椒幼苗最佳生長溫度白天20~28 ℃,夜間15~17 ℃,空氣相對濕度70%~80%。辣椒出苗前溫度白天25~30 ℃,夜間20~22 ℃。子葉出土,心葉顯露后為防止高溫高濕出現“高腳苗”,適當放風降溫,采取小放多次,及時落風等措施。同時要注意觀察幼苗的生理反應,當子葉上翹時,不宜繼續(xù)降溫,以免受害。齊苗后降低溫度,使幼苗經受一段時間的低溫鍛煉,白天20~25 ℃,夜間10~15 ℃,直到出現第一片真葉為止。第1片真葉長出后提高溫度,白天20~28 ℃,夜間15~18 ℃。3~4葉期要做好通風保溫工作,白天保持25~30 ℃,夜間20 ℃左右。如溫度控制不當,秧苗徒長細弱則降低夜溫;如辣椒苗生長過慢,心葉不舒展,則夜溫過低,應適當提高夜溫。即將定植前,采取逐步降溫、加大通風等措施,對秧苗進行定植前鍛煉,白天15~20 ℃,夜間5~10 ℃。鍛煉要逐步進行,不可操之過急。夏秋高溫季節(jié)育苗,白天最高溫度超過35 ℃時,應采用遮陽覆蓋、濕簾鼓風等措施降溫。冬季育苗,夜間溫度低于15 ℃時及時加溫。
5.3? ?株形調控? ?高溫季節(jié)溫度過高而辣椒苗小,盡可能不通風,可用遮陽網在中午11:00—14:00遮住部分陽光。為防止辣椒苗徒長,可用超級矮豐王1 200倍液,早晚噴霧,苗期噴施2次,處理后適當通風,噴后1~2天禁止? ? 灌水。
6? ?病蟲防治
辣椒苗期常見病蟲害有猝倒病、立枯病、莖基腐病、菜青蟲、小菜峨、煙粉虱等。
6.1? ?物理防治? ?通風口鋪設40目的防蟲網,苗床上方50 cm處懸掛25 cm×40 cm的黃、藍板誘殺白粉虱、蚜蟲、薊馬等害蟲,每畝40個,間隔懸掛。
6.2? ?化學防治? ?一般于幼苗出齊后噴施嘧菌酯1 500倍液或惡霉靈3 000倍液,以后5~7天噴施1次。預防病毒病可用烯羥嗎啉胍20 mL+氨基酸150 mL+多元微肥50 g對水40 kg,每隔5~7天噴1次,連噴2次。若有菜青蟲、小菜蛾為害,噴1~2次苦參堿2 000倍液,煙粉虱可用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500倍液防治。
7? ?成苗標準
子葉保留完整,莖稈粗壯,葉片深綠、肥厚,節(jié)間短,無病斑、蟲害。根坨成形,根系粗壯發(fā)達,螺絲椒、牛角椒等株高18~20 cm、莖粗3~? 4 mm,線椒株高13~14 cm、莖粗1.5~2 mm,六葉一心。 春茬育苗苗齡50~55天,越夏茬育苗苗齡40~45天,秋冬茬45~50天,冬春茬50天左右。
8? ?包裝、標志和運輸
用定制的瓦楞紙箱或硬塑箱等包裝,注明蔬菜種類、品種名稱、播種日期、裝箱容量、育苗單位及地址等。采用箱式保溫車或普通廂式貨車,貨箱內溫度l2~15 ℃,空氣濕度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