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瑞
從事班主任工作已有20余年。這個工作繁瑣、勞累,需要比其他崗位的教師付出更多,但恰恰是這種忙碌歷練了我,也成就了我,使我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職業(yè)幸福。
一位老人家坐在河邊釣魚,從日出到日落,兩手空空,卻怡然自得。老人說,我在釣魚,魚也在釣我,我和魚的耐力旗鼓相當,這才過癮。過癮是自我內心的滿足,對老人來說,投入其中,享受當下就是幸福。我們班主任在校的一天當中,多數(shù)時間都要跟著學生,早讀、課間操、午寫、放學、打掃衛(wèi)生,孩子們不離校,我們的心放不下。如果接到其他工作任務,我們馬上統(tǒng)籌規(guī)劃,分工落實。別人看起來是疲累,但我們自己專注于所做的事情,在角色中展現(xiàn)出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一種幸福的體驗。
在我職業(yè)生涯進入瓶頸期的階段,生性好強的我找不到前進的方向,又怪孩子們達不到我的預期,生活變成自認為很糟糕的樣子。我參加了區(qū)教育局組織的班主任心理培訓,閱讀了相關書籍,我靜下來慢慢察覺真實的自己,內心的沖突來自于無法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我接受了我的力所不能及,接受了孩子們最真實的樣子,以平和的心態(tài)陪伴彼此。心靜了,預期低了,看到的希望和喜悅就多了,幸福感就提升了。
班級工作也是這樣,調皮的男生經(jīng)常闖禍,發(fā)脾氣不解決問題,我就分析學生的動機,探索他行為背后真正的需求,鼓勵他自己承擔和解決。他吸引人注意的方式就變了,對我更加信任了。
當然,班主任工作也會遇到家長的不理解、不支持。我首先共情家長,理解焦慮帶給他們的不安全感,引導家長看到孩子的優(yōu)勢,找到適合的方向,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從專業(yè)的角度給家長更多的指導和幫助。這源于心理學給我的技能和方法,讓我體會到了幸福就是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工作中,我有一個越來越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成長的每一刻都是幸福的。萬柏林區(qū)教育局早在多年前就特別關注班主任隊伍的身心健康,“智樂人生”項目讓每一位班主任走出去、學回來、用起來。我們學會了智慧地做班主任,做智慧的班主任。同時,同伴之間的支持與陪伴,心理能量的傳遞與共生,讓團隊獲得共同的成長。
近期這一輪的心理健康提升工程,通過學習心理課程、參加團體輔導,我們的認知和行為又有了新的提升。在面對工作繁雜這件事上,班主任們不再是從前的單打獨斗,而是資源共享、合作共建,逐步形成積極融洽的同伴互助氛圍,在助人中自助,在互助中成長。激活了群體智慧,碰撞出靈動的思維火花,增進了彼此的信任。
萬柏林區(qū)教育局的心理健康提升工程就像一縷陽光照進每個人的心田,讓我們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一種幸福。
(作者單位:太原市萬柏林區(qū)光華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栗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