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為中 鞠榕工
攝影構圖是指照片上的布局與結構。其具體含義是運用相機鏡頭的成像特征和攝影造型手段,根據(jù)主題思想的要求,組成一定的畫面,使客觀對象比現(xiàn)實生活更富有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更充分地表現(xiàn)一定的內容。構圖還需講究藝術技巧和表現(xiàn)手段,在我國傳統(tǒng)藝術里叫“意匠”。它的精拙直接關系到一幅作品意境的高低。畫面結構要做到明確主題、辨別主次、棄繁就簡、布局適宜。
攝影構圖指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三維物體的視覺特征,有機地再現(xiàn)于邊角限定的二維空間內,并擔負著突出主體、吸引視線、簡化雜亂的功能,起到均衡和諧畫面的作用,并通過畫面構造傳達更多的信息,反映作者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和感情。
構圖屬于立形的重要一環(huán),但必須建立在立意的基礎之上。一幅作品的構圖,凝聚著作者的匠心與安排的技巧,體現(xiàn)著作者表現(xiàn)主題的意圖與具體方法,因此,它是作者藝術水平的具體反映。概括地說,所謂構圖,也就是藝術家利用視覺要素在畫面上以空間順序把它們組織起來的構成,是在形式美方面訴諸視覺的點、線、形態(tài)、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構圖是表現(xiàn)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中全部攝影視覺藝術語言的組織方式,它使內容所構成的一定內部結構得到恰當?shù)谋憩F(xiàn)。只有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達到和諧統(tǒng)一,才能產(chǎn)生完美的構圖。在研究構圖上,只有理解我國傳統(tǒng)藝術里的“意匠”精神,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真諦。
斜線構圖因為畫面中某一個拍攝對象具有比較明顯的傾斜形狀,改變了四平八穩(wěn)的厚重莊嚴的氛圍,直觀上賦予畫面一種運動感、失衡感,但只要處理好畫面中重要拍攝對象的擺放位置,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住被攝對象在畫面中的平衡關系,同時讓畫面更加生動形象。這樣的斜線構圖一是在對角線兩端達到了畫面平衡,讓畫面更形象生動,兩兩呼應。二是“交叉線構圖”,兩條或多條重合或者不重合的斜線,自然地把觀眾的視線引向交叉中心,以達到更加集中突出交叉點的主體地位之目的。三是“匯聚線構圖”,讓所有線條指向一處,將畫面視線引導到主體上,突出主體。下面將詳細論述本圖拍攝地、構圖特點、對表現(xiàn)主題所起到的作用等。
圖1例拍攝于內蒙古烏蘭布統(tǒng)渾善達克沙地。這里沙地唯美,沙坡傾斜,特別適合用來滑沙。這里的沙地還有很多的水泉冒出,整個沙地里有很多小型湖泊,因此,水草也生長得很好,能夠欣賞到沙地與水草相生的景色。
圖1采用了黑白的表現(xiàn)手法。黑白照片影調簡單,更能突出主題,讓主題表現(xiàn)得更加犀利,一眼望去,不管是黑色的主題,還是白色的主題,就擺在那里,簡單得很,更容易讓讀者理解攝影者的心思和表達。黑白影片不會像彩色照片一樣,每一個細節(jié)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會把一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得模糊,更能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凡事都有利弊。黑白照片更能利用光線的影調,讓主題更鮮明,更易引起讀者的注意,進而引起共鳴,這也許就是黑白影片有利的一方面。
垂直線構圖是以豎向位置來安排主體。常用于表現(xiàn)森林中萬木爭榮的參天大樹、險峻的山石、飛瀉的瀑布、摩天大樓,以及豎向直線組成的其他畫面。對于垂直線構圖來說,不僅可以表現(xiàn)單一的豎線物體,當多條豎線物體同時出現(xiàn)時,畫面的整體力度和形式感可以展現(xiàn)得更加具體。
另一種選擇是打破這個規(guī)則,將你的垂直主體水平構圖,這會表現(xiàn)一種你的圖像無法包含主體的感覺(如果垂直線非常強烈,就非常有效果)。重要的是要盡量讓垂直線與圖像的邊緣保持一致。常見于三分法中的兩條豎線構圖,可以讓畫面平衡。同時在拍攝單條垂直線時,放置在中央可以凸顯主體高大的形象,例如拍攝正式場合的紀念碑、旗桿等。多條垂直線比如隊列、樹林、電線桿等,凸顯畫面平衡與穩(wěn)重,如果選擇豎向畫面構圖,則更加彰顯高大且有延伸感。
圖2拍攝于南京中山植物園南園杉樹林。在這種場景中選擇垂直線構圖,更能體現(xiàn)水杉高聳、挺拔、莊嚴的特點,也能給人一種類似水平線構圖的平衡、穩(wěn)定的感覺,強調了被攝主體的形式感。經(jīng)常能見到的樹木、柱子、欄桿等都是可以利用的垂直線構圖元素。在使用這種構圖方法時,為了強化構圖效果,還可以盡量嘗試選擇一些重復的垂直線元素呈現(xiàn)在畫面當中。這種構圖方式應注意畫面的結構布局,疏密有度,使畫面更有新意而且更有節(jié)奏。圖2例拍攝的是樹林美景,垂直的樹干與樹影所形成的美麗角度,是一種和諧的美,而整張照片的氛圍給人一種寧靜平和的感受。
這里垂直式構圖說的就是最基礎的攝影構圖原則“橫要平、豎要直”中的豎要直。區(qū)別在于垂直式構圖的拍攝主體并非某一條線或是畫面中的某些物體,而是畫面的整體。此時的主體不再是單一物體,而是無數(shù)個相似或具有相同屬性的主體,比如萬木爭榮的森林。圖2的構圖是橫畫面、豎線條,再通過后期的動感模糊使畫面產(chǎn)生浪漫的意境效果。
對稱構圖具有平衡、穩(wěn)定、相呼應的特點。適合拍攝表現(xiàn)對稱的物體、建筑、特殊風格的題材。對稱構圖又可以分為:(1)中軸對稱,主體被中軸一分為二,完全折疊對稱;(2)兩側對稱,兩個影像或者類型相似的被攝物體對稱分布在畫面兩側;(3)上下對稱,例如在風光或者建筑攝影拍攝時,利用前景較為平靜的水面(或者光滑如鏡的地面),拍攝出景物與倒影上下對稱的作品。對稱式構圖是指所拍攝的內容在畫面正中垂線的兩側,或是正中水平線上下對稱或大致對等,使畫面布局平衡,結構規(guī)矩。這種構圖形式經(jīng)常運用于情景或者物體本身是左右或上下對等的情況。
圖3拍攝于溧水石臼湖特大橋。該橋是南京市連接溧水區(qū)和高淳區(qū)的跨湖通道。圖3是通過無人機高空采用對稱構圖的形式拍攝的大橋,畫面既有平衡、穩(wěn)定、相呼應的特點,又有動態(tài)對稱與靜止對稱的特點。
對稱的攝影構圖是指攝影家從雜亂的環(huán)境中,通過運用構圖技巧,把無關的景物剔除,使畫面看起來具有藝術感。對稱的攝影構圖相當于幾何學中的軸對稱,使用時可以讓照片達到一種平衡感。絕大多數(shù)建筑都是對稱設計的,找準了中軸線拍攝即可得到很好的照片。拍攝風光景物最常用的是上下對稱式構圖,有了水中的倒影,畫面便不再單調,景色看起來也更迷人。注意最好保持水平線的平衡,所謂對稱構圖是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中心,兩邊的形狀和大小是一致的,且呈現(xiàn)的景物色彩、影調、結構都是和諧統(tǒng)一的。
曲線構圖常用于拍攝河流、山區(qū)的盤山道路、夜間的汽車光軌以及體育攝影中用慢門拍攝的動感場景等。曲線構圖就是以曲線線條作為畫面表現(xiàn)重點的構圖形式,具有延長、優(yōu)美、協(xié)調的特點,通常表現(xiàn)了一種浪漫、優(yōu)雅的心理感受,充滿流動感和延伸感。曲線構圖是挺容易掌握的一種攝影構圖方法。
圖4拍攝于河海大學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習的地方,人們往往贊嘆樓梯的獨特構造,卻在不經(jīng)意間忽視了其內涵和寓意。從遠處看,樓梯呈螺旋上升狀,追溯建筑的歷史,聯(lián)系國家的近代歷程,寓意幾代人在時代潮流中曲折探索、不斷前進的艱難路程。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边@樣看來,如此奇特的階梯出現(xiàn)在大學圖書館里,不是再合適不過了嗎?攜一身書香,品歲月靜好,靜坐于一級級的臺階上,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曲線構圖是攝影家常用的構圖方法,優(yōu)秀作品有很多,只要拍攝時用心發(fā)掘素材,合理應用,攝影新手一樣可以拍出讓人稱贊的作品。圖4所展示的曲線構圖,給人的感覺是優(yōu)美、優(yōu)雅、浪漫以及富有變化,不僅有跳躍、激烈的動感,還增加了畫面美感。
圓形構圖常見于拱門、圓窗、花朵、建筑、團隊的集體活動等,半圓構圖常見于風光攝影中。圓形構圖給人以一種團結一致具有向心力的感覺,但這種構圖模式,往往會顯得活力不足,缺乏沖擊力。如果在構圖時,利用某些具有亮點的點綴來打破略顯沉悶的氛圍,效果就會好很多。圓形構圖中的圓形以及其有規(guī)律的曲線都給我們一種流暢、和諧、規(guī)律的感覺,在很多情況下,圓形象征平等、團結,因此圓形構圖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使畫面流暢和諧,沒有松散感,集中表現(xiàn)拍攝主體。
圖5拍攝于南京市江寧區(qū)的銀杏湖生態(tài)旅游度假休閑觀光區(qū)。本圖的圓形邊緣線沒有頭也沒有尾,它的形狀沒有方向和均勻的張力。因此,它給人一種滾動、豐滿、完整、柔軟和具有內聚力的感覺。圓形來自旋轉運動。視覺上根據(jù)簡化原則優(yōu)先考慮圓形,中心對稱的圓不會突出任何方向,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視覺風格,它的完美往往特別引人注目。如果我們看到一個圓,會無意識地產(chǎn)生一種想要找到圓的中心的欲望。如果在圓形構圖中有一個有趣的點出現(xiàn)在視線內,那么整個畫面就會以這個點為軸,產(chǎn)生強大的向心力。
大多數(shù)圓形內邊緣呈圓形或類似圓形的形狀。在適當?shù)臈l件下,可以經(jīng)常使用適當?shù)淖兓瘉慝@得特殊效果,呈現(xiàn)各種視覺感受。尤其是同心圓,就像向湖里扔石頭,形成一圈圈漣漪。同心圓有廣闊的視覺導向,它的中心點尤其引人注目。由此可見,圓形構圖具有豐滿、柔和的特征,邊線無首無尾,形狀也無方向性,張力均勻,給人滾動、飽滿、完整、柔和、圍攏的視覺感受。
作者簡介:陶為中,江蘇省老年攝影學會會員,三級攝影師,金陵老年大學攝影研究員。
鞠榕工,中國水利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金陵老年大學攝影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