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送
對地球上的生命而言,萬物生長靠太陽,同時也離不開土地。人們對土地的敬畏,不亞于對太陽,尤其是中國人對土地的敬畏與愛惜,那是深入骨子里的。我們知道,土地蘊藏著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寶庫,土地生長著人們生活與生長所需要的東西。同樣的道理,教師也要守護好、耕耘好四塊“方田”,以助力自己的專業(yè)成長。
一、第一塊方田:課堂——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責任田”
課堂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場所,通常是指教室,也指用于開展教學活動的網絡平臺,此時叫網絡課堂。不管怎樣,課堂都是課程與教學的實踐主基地、教育發(fā)生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所以,我把課堂定位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責任田”。其意蘊主要有二:一是教師要以使命的自覺深深扎根于課堂教學,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科教育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學習活動,賦能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成長;二是教師要以責任的自律默默守望課堂教學,不斷汲取專業(yè)成長最核心、最需要的營養(yǎng),與學生一起成長,從而提升自身的看家本領,正如《禮記·學記》所言“教學相長”。
教師如何在課堂這塊“責任田”種出專業(yè)成長之鮮花?我想,教師應從熟悉課堂教學規(guī)范做起,接著探索課堂教學方法和磨煉課堂教學技巧,然后修煉課堂教學藝術和形成課堂教學理念或風格,最后提煉課堂教學主張或思想。在專業(yè)水平上,教師要從“教會”走向“會教”,再從“會教”抵達“慧教”,最終達到“樂教”之境。也就是說,在過程上,教師應從站穩(wěn)課堂做起,接著勝任課堂,而后駕馭課堂,最后享受課堂,從而實現(xiàn)從教學新手到教學能手,再到教學骨干,最后到教學名師的不斷進階成長。這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責任與使命。
二、第二塊方田:教研——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修煉田”
教研由“教”+“研”組成,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共同組成了教研之關系與結構。在關系上,前者是后者的研究對象,是承載后者之種子萌發(fā)、生長、開花和結果的土壤;后者是前者的陽光和雨露,是行走在前者之田野的心態(tài)、姿態(tài)和狀態(tài)。“教”的對象決定了“研”的方向,而“研”的雨露能滋養(yǎng)“教”的土壤。故而有云:“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從結構上看,教研是關于教育、教學、教材、教師,乃至課程、學生、學習和作業(yè)等方面的研究(或研討、研修、研學、研發(fā))的統(tǒng)稱,而不僅僅是教育研究或教學研究的簡稱。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副主任劉月霞發(fā)現(xiàn),教研是中國特色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我把它稱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修煉田”。事實上,教師無不在教研之中,只是有的教師沒有認識到。教研不僅是教師攻堅克難的核心力,還是教師登高望遠的扶云梯。教師的拔節(jié)成長,離不開教研能力的磨煉。于教師而言,教研的旨趣在于培養(yǎng)教師的問題意識、研究思維,不斷提升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提升教育教學能力,讓教師能用教育的情懷為學生成長和自身發(fā)展找到更佳的平臺及路徑,并用教育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創(chuàng)造人生。名師名家無不在教研的高山上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傳遞生命的光芒。
三、第三塊方田:比賽——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驗田”
比賽,在這里是指以教師為參加對象的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比賽,如教學論文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說課比賽、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優(yōu)質課(含實驗課、錄像課、微課)比賽、命題和解題能力大賽、演講比賽等。這些比賽不僅是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還是教師加快專業(yè)成長的良機,特別是年輕教師拔節(jié)成長的重要契機。因此,我把比賽比作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驗田”。
為什么通過參加比賽可以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因為比賽從表面上看好像是教師一個人在競爭,實際上是一群人在共同戰(zhàn)斗。通過比賽,教師不僅能看到教育同行的優(yōu)點和優(yōu)勢,還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甚至可以集學校教研組或備課組教師的智慧于一身而加快自己的成長。在此過程中,參賽的教師會在眾人的指導下,短時間內反復琢磨,不斷內化、生成和升華,從而把同行的建議和指導意見消化、吸收為快速成長的養(yǎng)料。
一次次的比賽,實際上是教師難得的一次次成長良機。越重大的比賽,教師成長越快。但是,參賽的過程是折磨人的,非常辛苦;比賽的過程往往也是激烈的,充滿挑戰(zhàn)。在我看來,沒有經過正式比賽(特別是現(xiàn)場教學、說課、闡述教學理念等的比賽)歷練的教師,就像沒有經過真正戰(zhàn)場考驗的軍人一樣。年輕教師需要適度拔節(jié),才能長得更快、站得更高,從而看得更遠。
四、第四塊方田:讀寫——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自由田”
讀寫就是指教師的閱讀與寫作。于教師而言,閱讀與寫作不僅能讓教師無光也能亮,還能讓教師無位也能為,因為文字與思想的芳香會把教師點燃和點亮,從而讓教師成為一束光;于教師而言,閱讀與寫作不僅能讓他們無腳也能走,還能讓他們無翼也能飛,因為雙腳無法到達的地方和雙手無法觸摸的高處,文字可以到達或觸摸。
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备呷f祥老師說:“寫作,是平庸教師與卓越教師的分水嶺?!蓖ㄟ^對名師或骨干教師成長案例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一條規(guī)律:閱讀與寫作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綠色通道。閱讀與寫作,不分年齡和身份,也不分性別和性格,每個教師都可以在閱讀與寫作這塊方田里自由自在地耕耘。
寫作給我?guī)淼淖畲蟾惺苁谦@得在其他地方無法得到的自由。這種自由仿佛讓人擁有了雄鷹的翅膀,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在由文字編織而成的世界里,讓人享受其中、陶醉其中。慢慢地,這樣的感覺就成為生命中的一種必需。 于是,我把讀寫比作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自由田”。因為閱讀與寫作是教師形成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沃土;在這里,教師可以享受自由自在的時光和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插圖:羅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