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寶創(chuàng)作時,既“考先志于載籍”,也“采近世之事”,不僅保存了大量的上古神話,也收集了同時代不少民間傳說,廣搜天下神奇之人事。除了鬼事還魂的故事外,《搜神記》中最常寫的便是各類動物化身為人,參與到人間的故事。
東晉文學家干寶創(chuàng)作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本刊有售,包郵價50元),以輯錄鬼怪神仙故事為主,也包括當時的一些瑣聞雜記和民間傳說,是集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之大成的著作。相傳干寶少勤學,博覽群書,西晉末年在晉愍帝朝中任佐著作郎。他還曾參與平定永嘉年間由蜀郡人杜弢領導的流民起義,賜爵關內侯。317年,西晉滅亡,東晉初建,中書監(jiān)王導上書要求修國史,特推薦干寶負責國史《晉紀》的撰寫。干寶后來還被升為散騎常侍。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得以博覽群書的職務之便,為他創(chuàng)作《搜神記》打下基礎。
干寶創(chuàng)作時,既“考先志于載籍”,也“采近世之事”,不僅保存了大量的上古神話,也收集了同時代不少民間傳說,廣搜天下神奇之人事。我們不妨跟著干寶的筆墨,去書中描繪的那個充斥著仙神精鬼的世界一游。
萬物有靈:動物們集體登場
除了鬼事還魂的故事外,《搜神記》中最常寫的便是各類動物化身為人,參與到人間的故事。
提到狐貍精,中國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滅商義士”、附身在妲己身上的九尾狐。九尾狐法術高、魅力大、圈內妖緣廣,堪稱妖界扛把子?!端焉裼洝分幸灿胁簧俸偩墓适隆?/p>
相傳,提出“天人三策”的董仲舒,有一次坐在帷幕下講課。學生很多,忽然有一位客人來訪??腿艘蛔呓?,董仲舒聞到一股巨大的狐臭味,當即察覺出此人不是普通人。客人神秘地對董仲舒說:“要下雨了?!倍偈鏁庖恍Γ骸白≡诔怖锏闹郎稌r候會刮風,住在洞里的知道啥時候會下雨,你不是狐貍就是鼷鼠。”客人一聽身份被識破,趕緊化作狐貍溜了。
此外,還有一些狐貍頗具才情。相傳燕昭王墓中斑狐化為白面書生,與西晉文學家張華對談,讓這位《博物志》的作者都甘拜下風。另有一自稱“胡博士”的老狐甚至集群狐于冢中講書,堪比人世間的皓首宿儒。此外,還有利用自己預知未來的能力幫助人類一路升官的狐仙。
除了這等博學心善的狐貍,書中當然也有利用采補男人修行的狐妖“阿紫”,經常變成美女勾引男人去洞穴里做夫妻。穴居久了,男人也逐漸忘記人類技能,身體也隨之變成狐貍的形狀。在這些新穎別致的故事中,狐妖魅力平平、法術不精,不主動攻擊人類,反而有些狡黠可愛,極大地豐富了狐妖傳說的內容,對后來的唐傳奇、《聊齋》等文學創(chuàng)作都產生深遠影響。除了狐貍,《搜神記》中還有諸多動物登場,鱷魚、狗、蛇、羊、鹿、老虎、仙鶴等。為什么如此多的動物要進入人類的世界呢?
干寶生活的時代,正處在魏晉亂世。彼時,天下剛剛遭遇了八王之亂和游牧民族南下的沖擊與融合,戰(zhàn)亂不斷。頻繁的戰(zhàn)爭讓人們失去了家園,為躲避亂世,許多人不得不離開故土,搬遷到深山和洞穴之中隱居。而城市人口驟減,動物們也無意間闖入象征衰落的斷壁殘垣。如果說這些故事中古人將目光投向妖異和怪誕的世界,反映了現(xiàn)實世界的混亂,那么在同妖魅作斗爭的故事中,則蘊含著亂世當?shù)?,人之自強不息、不畏強暴的剛強意志?/p>
其中流傳最廣的大概就是“李寄斬蛇”的故事。東越閩中高山峻嶺中有一條七八丈長的大蛇為禍一方,每年八月都要當?shù)厝斯┓钔漓耄數(shù)厝丝嗖豢把?。又是一年祭蛇之日,將樂縣李誕家的小女兒李寄主動應征前往,并訪求一把鋒利的寶劍與咬蛇的獵狗,她預先用幾石米拌上蜜糖,做成糍粑,放在蛇洞口。大蛇出洞后聞到糍粑的甜香氣味,就大口吞食起來。李寄放狗咬蛇,又從背后持劍砍蛇,最終將其斬殺,此后再無妖物。
故事中,李寄勇于自我犧牲、英勇有謀與官吏的怯懦無能形成強烈對比。
對現(xiàn)實民生的關注
志怪小說,怪只是描述方式,真正關注的還是人間的現(xiàn)實事,所回答的也是人類自己的疑惑。所以,《搜神記》中有不少前代就已流傳的民間傳說故事,其中既有勇士豪客,如熊渠子射石虎、無名客為赤比復仇等;也不乏能臣直吏,如何敞、徐翔、王業(yè)以誠消弭災情、嚴遵明斷情殺案等;此外還有臥冰求魚、郭巨埋兒養(yǎng)親等故事。
既有真實的歷史人物,也有將傳說置于現(xiàn)實背景。雖說有宣揚迷信與封建道德之嫌,但不乏一些鼓舞人熱愛生活,為實現(xiàn)理想而斗爭的積極浪漫主義內容。
如《三王墓》,講的是干將莫邪為楚王鑄劍的故事。因為鑄劍慢了,暴躁的楚王必定要殺人,干將自知不會有好下場,便只獻上雌劍,而把雄劍藏了起來,希望兒子為他報仇。楚王得知后,派人到處找尋莫邪的兒子和寶劍,欲殺之后快。最終,莫邪的兒子按母親的指引找到雄劍,并遇上一位壯士,割下自己的頭顱讓義士得以接近楚王,以慘烈的方式為父親報了仇。
《韓憑夫婦》則講述了韓憑在宋康王手下當舍人,妻子何氏長得很美,宋康王看到后便霸道地據為己有。韓憑十分生氣,宋康王便把韓憑關了起來,罰做苦役。何氏見狀,寫了一封信給韓憑約定二人自殺殉情,但這封信最終落到宋康王手里。不久,韓憑真的自殺了,何氏也決定自殺。一天,何氏陪著宋康王登高臺欣賞風景,她趁所有人不備,一個箭步躍上高臺,縱身跳了下去。
死前,何氏在衣帶上寫下了一段話,希望宋康王能把自己的尸骨賜還給韓憑,讓二人可以合葬。宋康王惱羞成怒,命人把她埋在與韓憑遙遙相對的地方。但奇跡卻發(fā)生了——一夜之間,有兩棵大梓樹生在兩座墳的頂端,而且越長越大,樹的枝干慢慢靠攏,枝葉交錯,根部也糾纏在一起。有雌雄兩只鴛鴦棲息在樹上,把脖子靠在一起悲鳴,從早到晚不分開。有人說,這兩只鴛鴦就是韓憑夫婦變化而成。
志怪一類的筆記小說一直有“叢殘小語”之稱,簡短雖為其特點,但也常有沒頭沒尾、缺乏情節(jié)的現(xiàn)象。而干寶的《搜神記》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完整性與豐富性,一些故事中甚至有鋪敘,這在當時極為少見,所以在兩晉志怪中獨占鰲頭,影響深遠。蒲松齡就曾說自己“才非干寶,雅愛搜神”,可見該書也是其枕邊書,常拿來品讀一二?!陡蓪⒛啊犯霍斞父臑闅v史小說《鑄劍》,古老神話于千年之后煥發(fā)新生。
可見,神話并非僵固不變,新神話脫胎于古老神話的母體,也在不斷發(fā)展,不斷適應時人的需要,以各種各樣的幻想存留在古人的記憶中,并為后來的文學提供肥沃的土壤。
(《國家人文歷史》 大梁如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