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講好中國故事是思政課在新時代提高質量與效果的內在要求,如何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是一個重要課題。廣西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有充滿地方特色的紅色故事。深挖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講好廣西紅色故事,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中國故事;文化自信
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在隨后召開的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如何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講好中國故事的相關概述
一是關于“中國故事”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雖然大部分集中在理論層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實例研究較少,但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李倩楠的《“講好中國故事” 的研究綜述與未來展望》、藺葉坤的《“講好中國故事” 的敘事邏輯及實踐路徑》等,在一定程度上對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理論指導。
二是講好中國故事和創(chuàng)新思政課話語體系的研究。理清思政課話語體系的內涵和特點,分析講好中國故事下創(chuàng)新思政課話語體系的必要性,能夠更好發(fā)揮思政課引領學生價值觀建設主陣地的作用。例如,楊菁的《從講好中國故事看高校思政課話語體系創(chuàng)新—以“毛中特” 課為例》、王晚英的《講好“中國故事” 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概論教學效果提升策略》等,在對某一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比較透徹。
三是講好中國故事與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陣地的研究。在我國經濟建設大潮中,做好宣傳工作是經濟發(fā)展的推動劑。例如,袁劍鋒的《講好中國故事理論實踐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的提升策略》、查永浩的《講好中國故事打造“四度” 課堂堅定文化自信》等,重點探討了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以此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和有溫度的課堂。
二、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概況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留下的歷史遺存與承載的思想資源、文化資源、物態(tài)資源,其思想資源包括政治思想、政黨制度、思想品格、價值觀念等資源形態(tài)。[1]廣西有著豐富且充滿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根據2018年《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名錄》記載,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單個數高達370處,其中66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化文物保護單位。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又可以分為物質類和精神類,物質類表現(xiàn)為黨、政、軍、群機關駐地舊址(遺址)、紀念館、紀念碑、紅色人物故居、重大會議(事件)舊址等,具體有:中共梧州支部舊址、紅七軍軍部舊址、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百色起義紀念館、百色右江革命文物紀念館、南寧鄧穎超紀念館、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韋拔群故居、紅七軍七星山戰(zhàn)斗舊址等;精神類表現(xiàn)為紅色文藝類的相關作品、標語、精神等,具體有:山歌《紅軍紅又紅》《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我們百姓不能容》;電影《百色起義》;紅軍突破湘江時,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革命理想和事業(yè)無比忠誠、堅定信念,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產階級樂觀主義精神;“紅軍是最有紀律的部隊!”“紅軍是工農勞苦群眾的武裝!”,將這樣的紅七軍標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活潑的畫面使各族群眾覺得自然親切,看得懂、記得牢。研究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是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鮮活教材。[2]
三、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對講好中國故事的價值
(一)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理想信念導向價值
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國家領導人對年輕干部提出了“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練就過硬本領,發(fā)揚擔當和斗爭精神,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的明確要求。
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興黨之基,也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之本。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講好中國故事就是要講好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故事。廣西紅色文化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共產主義的指引下形成的先進文化,廣西紅色文化資源體現(xiàn)了廣西各族人民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笆d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 的俞作豫、犧牲在百色大山脫貧戰(zhàn)場的黃文秀等,無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還有強渡湘江保留了革命火種的湘江血戰(zhàn),也說明了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堅定理想信念的導向價值,對弘揚紅色文化基因,堅定“四個自信”,講好中國故事有重要價值。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西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建設壯美廣西,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廣西建設成就的取得就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業(yè)故事的廣西部分;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的歷史見證。
(二)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精神動力激發(fā)價值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蘊含在其中的紅色精神。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飽受欺凌與壓迫,中華民族開始了救亡圖存的道路。當時廣西各族人民也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大家都在積極尋求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西各族人民憑借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奮發(fā)圖強,取得了廣西各族人民的解放與獨立,開啟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征程。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產生于少數民族地區(qū),具有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講好愛國主義故事,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對激發(fā)愛國主義熱情、培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加強廣西各族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例如,鄧小平曾大膽創(chuàng)新,發(fā)動南寧兵變,破除“城市中心論” 的思想,把革命力量從南寧等地轉移到了左右江地區(qū),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少數民族地區(qū)革命根據地。敢闖敢試、不迷信教條、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激勵著廣西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攻堅克難、乘風破浪,自覺承擔起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的使命和擔當。
(三)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道德品質示范價值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內容,具體包括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理念;敢于拼搏、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品質等。深挖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故事,有助于引導人民追求遠大理想和塑造高尚品德;有助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3]
中國和很多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價值追求過程中有一個明顯的區(qū)別,那就是我們堅持集體主義原則,這也是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核所在。廣西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在給愛人的歌謠《我出外邊搞革命》中唱道:“從來父母很愛我,一切東西留給你,從來外出搞革命咧,管好家事等我回?!?體現(xiàn)了韋拔群為了革命事業(yè)到處奔走,為大家舍小家,堅持以革命利益為重的大局觀念和集體意識。
講好中國故事,就要講好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故事。鄧小平在左右江領導革命時曾說:“大約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我們自衛(wèi)隊就這樣風餐露宿,堅持斗爭。” 沒有艱苦奮斗的作風,廣西就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喜人的成績。即使在改革開放后,腰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們也要利用好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中的艱苦奮斗內容來講好中國艱苦奮斗的故事。
四、用好廣西紅色資源、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分析
在奔赴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趕考路上,利用好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講好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故事,對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的偉大建黨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中國話語權,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
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xù)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翻版。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多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革命建設實際相結合的歷程,這為構建中國話語權、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軟實力指明了方向。
通俗地說,中國話語權就是用我們中國自己的話講好中國人自己的故事。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每一處舊址、每一個英雄人物,每一件藝術作品,其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好素材。我們要通過對廣西紅色經典案例的加工宣傳,讓大家能夠了解廣西革命知識、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水平,增強中國文化自信。在廣西湘江戰(zhàn)役中陳樹湘“斷腸明志” 的故事、李明瑞“我現(xiàn)在不是做官,而是替人民打工” 的家書故事、鄧小平領導組織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并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故事等都是珍貴的案例。通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用中國話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邏輯講明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二)用好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彰顯中國人民的勇毅精神
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源于廣西特有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是廣西人民在尋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人”“物”“事”“魂” 的綜合體。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和《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兩篇重要文章,以及“要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生動教材” 等黨和國家的重要講話,都為我們用好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指明了方向。[4]
湘江戰(zhàn)役是紅軍長征中的壯烈一戰(zhàn),是決定中國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歷史事件。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靠的是理想信念。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我們對實現(xiàn)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應該抱有這樣的必勝信念。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zhàn)。紅色基因蘊含于紅色文化資源中,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彰顯中國人民的勇毅精神,是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三)切實做好廣西紅色文化資源“三進”工作
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根據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特點,我們要切實做好其“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的工作。[5]
“進教材” 就是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編寫成教材或教輔資料,開設相關特色課程或將其作為課外延伸閱讀的推薦書目。如《百色起義光照千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紅色歌謠》等教材,就有利于將鄧小平、韋拔群、陳樹湘等革命先輩的紅色故事大眾化;“進課堂” 就是把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到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唱紅歌、表演戲劇、朗誦紅色經典等方式與革命抗戰(zhàn)時期紅軍將士主張抗日救國的紅色歌謠、詩詞、標語等融合進行教學設計。例如,講到長征精神時,可以播放《血戰(zhàn)湘江》等影片或開展參觀紅色遺址的實踐教學;“進頭腦” 就是讓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從“入腦” 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的目的。
例如,舉辦相關的專題活動,引導人民主動去收集、查找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深化對廣西紅色文化資源的再理解。
五、總結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涵,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功能和文化育人功能,利用好廣西紅色文化資源,深挖廣西紅色故事,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培育新時代中國青年使其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蔡瀟,汪智勇.構建中國話語用好紅色資源講好中國故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個結合”重要思想[J].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4):1-5.
[2] 蔣予昕.挖掘利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N].廣西日報,2020-09-17(002).
[3] 李康平.論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的價值與路徑[J].思政理論教學導刊,2010,(4):67-70.
[4] 馮雅,李剛,劉志亮.以史育人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N].光明日報,2020-08-03(16).
[5] 閉燕轉.廣西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探析[J].大學(研究版),2020,(11):62-64.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紅色故事融入民辦藝術類高職思政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XGZJG2021B124);
2021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四史”教育融入高職院校藝術類大學生思政課教學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1LSZ107);
廣西演藝職業(yè)學院2021年思政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2021SZ001)。
作者簡介: 鐘柳堅,女,漢族,廣西賀州人,本科,思政教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