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小千世》理解為一篇揭示虛偽的作品也是完全可行的。作品內(nèi)容并不復雜,就是一個普通的夫婦倆與第三者的三人故事。主人公是一對知識分子夫妻,丈夫駱小千出身鄉(xiāng)村,后來成為著名作家,妻子陳凡華則是家境優(yōu)裕的政府職員。兩人社會身份體面,只是因為陳凡華患上了無法治愈的疾病,他們的婚姻生活就變得名存實亡。兩人在表面上維持著恩愛的形象,但實際上,駱小千已在外包養(yǎng)情人。最終,丈夫滯留情人處,沒有按照夫妻約定的時間回家,妻子上吊自殺,丈夫與情人也在巨大心理壓力下分手。
確實,就像作品中對主人公夫婦的概括:“體面是一種尊嚴,一個人畢生的追求就是盡可能讓自己體面,這是一種外在形式,卻同時也是內(nèi)在要求。”夫婦倆的生活充分揭示著“面子”的實質(zhì)——他們的生和死都被“面子”所籠罩。特別是男主人公,虛偽是其生活的真實本質(zhì)。在外人面前,他一直努力扮演一個愛妻子的好丈夫形象。甚至他還通過說服自己來相信這一點。所以,即使是在情人面前,他也要拼命訴說自己對妻子的關(guān)愛,以保持內(nèi)心的平衡。事實上,雖然不能說他對妻子、情人完全沒有愛,但主要是一種需要和獲取。他唯一真正愛的只有自己。所以,他為了體面,不愿意帶生病的妻子外出,甚至漠視妻子最簡單的要求(作品中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雨棚事件”。只有在陳凡華去世后,駱小千才意識到自己的冷漠:“他不明白,陳凡華為什么如此敏感。他一直在拖著,拖了半個夏天了,從五月天熱起來拖到了七月經(jīng)常下雨,拖到陳凡華不得不戴起了靜音耳機來睡覺?!保┌ㄔ谝姷阶詺⑵拮拥倪z體后,他的第一反應不是痛苦,而是擔心迷信中的忌諱——也就是擔心影響到自己。包括對情人,他也只是想得到身體和情感的滿足,并無真正的心靈投入。正因為這樣,他最終選擇與情人分手,卻將責任推給情人,給出的分手理由是:“你要幫助我,離開我,這是你能做的事情?!?/p>
作品的批判傾向毋庸置疑,但我還是更傾向于將作品理解為對人性幽暗的揭示。因為盡管作品對駱小千品質(zhì)的揭示尖銳而深刻,但卻并沒有將他作為悲劇的唯一制造者,甚至還包含著對他的某些理解乃至同情。就像作品中說的:“他懂得他不能擺脫陳凡華,婚姻的籬笆早就扎緊,誰都不可進來,這是夫妻要共同承擔的義務,也是陳凡華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力量?!瘪樞∏c陳凡華之所以維持那種名存實亡的夫妻關(guān)系,雖然是自私的體現(xiàn),但也有生活的無奈,或者說體現(xiàn)著人性的某些弱點?!胺蚱奚钤骄茫较袷腔ハ嘌輵?,然而一想到分開,就覺得茫茫?!倍瘎∈录闹鹘顷惙踩A,同樣也是悲劇的制造者——她對丈夫的過分依賴,與丈夫一道營造著虛假的“幸?!保瑢⑸钭鳛橐环N“經(jīng)營”,都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他們夫妻都是幽暗人性的犧牲品。作品中,陳凡華沒有正面出場,但她的自殺結(jié)局充分顯示了她的痛苦和絕望。駱小千的尷尬和失落結(jié)局,也未嘗不包含良心的譴責、痛苦與迷茫。作品對第三者印筱卿也持著類似的態(tài)度。她不是個有強烈爭奪欲望的第三者,她對駱小千是有愛的——盡管這種愛不太正常,包含著太多的依靠和自我的喪失,或者說是被“體面”的欺騙。所以,對于她的結(jié)局,作品更多是惋惜和同情。
由此可見,在深層次上,作品蘊含著一種悲涼的情感。換句話說,作品的故事背后,蘊含著對人性弱點的體察和嘆惋。人性的弱點,制造著人類的悲劇,無論制造者和被制造者,其實都是悲劇的承受者。這樣的主題,與張愛玲的愛情小說有著內(nèi)在的關(guān)聯(lián),都是一種對生活、情感的深刻洞悉。對于劉國欣這樣一個“80后”作家來說,這樣的主題似乎太悲觀了一些,但從小說內(nèi)涵層面上,卻是一種很好的提升。也就是說,作品超越了單一的批判主題,而是融合了批判與同情、揭示與悲憫,從而具有了更大的張力,能讓讀者產(chǎn)生更復雜、也更深刻的感受。
這種復雜性應該是一位作家努力追求的目標。事實上,從大的文學潮流看,很多世界優(yōu)秀作家都致力于向內(nèi)開掘,在日常生活中探索人性的幽微,并成就突出。比如石黑一雄的小說,精細地捕捉平靜生活下人物豐富情感世界;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安妮·埃爾諾,致力于探索當代法國女性的心理世界,解剖復雜多樣的復雜人性……相比之下,由于長期對人性書寫的限制,中國文學可以探索的人性空間更為充分。
《小千世》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也相當精彩,或者說很好地契合了其人性探索的主題。最突出的是心理剖析細致、透徹。其中,對駱小千心理世界的描繪是最充分、也是最出色的。他在妻子自殺后的心理活動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其自私和虛偽,以及相關(guān)的痛苦和迷茫。特別是小說中多處書寫駱小千的自我心理安慰,更是對其心理的深度還原——這種自我安慰本質(zhì)是自我欺騙,長此以往,連他本人都不認識自己,也不明了自己對妻子究竟是什么感情了。另外,作品的結(jié)構(gòu)也很出色。前面的敘述平緩,似乎隱藏著深情,但進入后半部分,風格卻突然急轉(zhuǎn),敘述急促而緊張。鮮明的對比,能夠給讀者心靈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
作者簡介:賀仲明,湖南衡東人。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兼任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茅盾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學評論》主編。出版專著10余種。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8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多項,曾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優(yōu)秀成果(人文社科類)二等獎和王瑤學術(shù)獎一等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