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白巖松說過:“人的價值,是靠拒絕而來的。拒絕,可以讓你變得更珍貴。”拒絕是你的權(quán)利,你并不欠別人什么。而所有你不想答應(yīng)的事,一定要在最開始就干脆拒絕。這是情商高的體現(xiàn),也是對彼此最好的成全。
不懂得拒絕,是對別人的消耗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里說:“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钡拇_如此,不懂拒絕,經(jīng)常會讓我們陷入為難的境地,搞得生活一團糟。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的不懂得拒絕,常常也會讓別人陷入兩難。
拒絕,常常也會讓別人陷入兩難?!镀孑庹f》辯手陳銘曾講過一個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有陣子,他經(jīng)常會接到推銷電話:“您好,可以占用您兩分鐘時間嗎?”剛開始時,聽到這句話,他會立刻把電話掛掉。可掛了電話又覺得內(nèi)疚,感覺自己沒禮貌,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謀生。所以下一次又接到類似的電話,他便拒絕得婉轉(zhuǎn)了。后來對方又打電話,他干脆直接說:“行,您需要多長時間?不過事先說明,我肯定是不會買的,您介不介意白白耽誤時間?”對方語氣有點失落,回了一句:“您買不買都沒關(guān)系……”于是陳銘又耐著性子跟他說了十幾分鐘,當(dāng)然最后還是沒有買。后來對方雖然禮貌地掛斷了電話,但語氣中明顯充滿了不開心。再提起這件事時,陳銘有點感慨:“明明是一番好意,反而弄得別人不開心了,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接拒絕呢?!?/p>
在很多事情上,我們總是擔(dān)心拒絕會讓對方難堪,所以選擇婉轉(zhuǎn)。但無論你的理由看起來多像真的,其實都是在消耗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干脆利落的拒絕,比看似委婉得體,卻消耗對方的猶豫,要善良得多。就像作家肖瑩吐槽的那樣:“我們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對我婉轉(zhuǎn),顧左右而言他,我并不生氣你的拒絕,我只是生氣你在浪費我的時間?!?/p>
不糾纏,有界限,懂拒絕,不消耗別人,也不消耗自己。
干脆拒絕,是對別人的負責(zé)
勝間和代在《25 歲之前一定要學(xué)會的拒絕力》中說:“不要因為拒絕別人而心生罪惡感,必要的拒絕能替對方節(jié)省時間,幫他盡快找到更正確、合適的解決辦法。”
我們總以為,成年人的社交中,有一條潛規(guī)則:沒有爽快答應(yīng)就是拒絕。我們總擔(dān)心,成年人的拒絕,如果不夠委婉,就會傷了對方的面子。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最高情商的拒絕,不是千方百計去找合適的理由,而是越干脆越好。
前幾天同事小麥家里有急事要請幾天假,恰好一位客戶打電話找她談簽約的事。小麥只好找同事小可幫忙。但小可最近要照顧生病的媽媽,實在沒時間,卻不好意思直接拒絕,于是在腦海里反復(fù)思考該怎樣委婉推辭。
小麥見小可半天不哼聲,以為她默許,留下客戶的資料就急忙回家了。小可拿著資料有點生氣,想著“反正我沒答應(yīng)”,對這件事也不再管。等小麥回來上班時,發(fā)現(xiàn)客戶已經(jīng)跟別人簽約,兩人大吵一架,也因此產(chǎn)生了很深的隔閡。如果當(dāng)時小可直接拒絕,小麥或許還可以找別人幫忙,或者跟客戶溝通,延遲一兩天簽約,結(jié)果就不至于這么糟糕。
干脆拒絕雖然會讓人一時不開心,卻最不耽誤人,可以讓對方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上。聽起來冷漠,其實反倒是對他人的一種負責(zé)。 我們總以為拒絕一定要有合適的理由,但其實不是。及時明確的拒絕,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對彼此的尊重。
“拒商”是個好東西,你值得擁有
知乎上有人提問:過于干脆的拒絕會不會顯得太幼稚?高贊回答深得我心:是太理智了。拒絕這件事,行就是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誰都有需要幫忙的時候,誰都會有疲于應(yīng)付的時候,能幫的時候幫一把,這是情分,幫不了的時候,也不必難以啟齒。
前段時間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里說到過一個詞:拒商。意思就是,拒絕別人時的情商。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quán)利,能在第一時間拒絕自己不想做的事,并讓對方欣然接受,是一種高級的能力。
身為導(dǎo)師的何炅,也曾在節(jié)目里分享過關(guān)于拒絕的必然性:當(dāng)別人的要求觸及了自己的底線,就一定要提出拒絕。因為干脆拒絕,才是最好的社交規(guī)則。
就像三毛說的:“不要害怕拒絕別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當(dāng)。當(dāng)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里已經(jīng)預(yù)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你的干脆,往往能讓人看到你的原則與底線。而有原則和底線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