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茹 姜瑋
“電休克治療”?“電痙攣治療”?這些詞匯不僅讓人感到緊張,甚至會產生“毛骨悚然”的感覺。但事實上,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一種起效迅速、相對安全、療效肯定的物理性神經調控治療方法。讓我們到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無抽治療中心,聽一聽專業(yè)醫(yī)護人員對這項治療的介紹。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也稱為“無抽搐電痙攣治療”或“改良電痙攣治療”,是利用短暫適量的電流刺激大腦,引起患者腦細胞同步放電,誘發(fā)一次癲癇大發(fā)作,導致腦內神經遞質代謝產生改變,使精神癥狀減輕甚至消失,從而達到治療精神障礙的一種方法。
傳統(tǒng)電休克治療技術始于1938年,是一項古老的技術。與傳統(tǒng)電休克治療相比,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在技術和設備方面有了很多改進。
首先,由于在治療前注射麻醉藥和肌肉松弛劑,患者軀體不會出現明顯、劇烈的抽搐,故稱為“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使骨折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
其次,治療是在患者全身麻醉狀態(tài)下進行的,不僅消除了患者的恐懼感,而且大大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使得治療全程充滿了人文主義的關懷。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抑郁治療效果明顯,是伴有自責自罪、自殺、自傷、拒食、興奮、沖動傷人,違拗、木僵等癥狀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相對藥物來說,無抽搐電痙攣治療起效快,一般情況下3~5次的治療就能見到一定的效果;而藥物治療短則1~2周,長則3~4周才起效。此外,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對藥物療效不佳、藥物副作用不能耐受的患者來說同樣適合。
治療前需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軀體檢查和化驗檢查,并由麻醉師進行術前評估,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治療前一天患者及家屬要做好準備工作,主要包括:
● 治療前一天晚上,盡量避免讓患者服用長效安定類的鎮(zhèn)靜安眠藥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
● 治療前4~6小時必須讓患者嚴格禁食、禁水,以避免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嗆咳、誤吸、窒息等嚴重意外事故;
● 治療前必須告知醫(yī)護人員若存在活動牙齒并取出單個活動義齒,排空大小便。
實施治療的醫(yī)生和護士均受過專門的培訓且經驗豐富,大部分醫(yī)院使用的都是最先進的電休克治療儀進行治療。治療時患者平躺在治療床上,監(jiān)測血壓、心電、腦電、血氧飽和度,顯示一切無明顯異常方可進行治療。護士為患者開通靜脈注射治療前用藥包括麻醉劑和肌肉松弛劑。隨著麻醉劑的注入,患者很快入睡;護士隨后進行靜脈注射肌肉松弛劑,約2分鐘患者全身肌肉即可放松下來;同時醫(yī)生將耦合劑涂到兩個電極片上,用一條橡皮帶固定在患者太陽穴處,在口內放入防止牙磕碰的硅膠牙墊。
準備就緒后,一個可調控電量的、持續(xù)時間1~8秒的電刺激治療開始,發(fā)作時間大約20到60秒。由于此前注射了肌肉松弛劑,患者軀體和四肢不會發(fā)生大抽搐,僅有微弱抽搐。其間醫(yī)生通過麻醉面罩為患者供氧,并不斷清理患者口腔內分泌物以防止誤吸。數分鐘后患者呼吸即可恢復正常。患者呼吸恢復后即可送到觀察室繼續(xù)監(jiān)護。
經過20~30分鐘的觀察,待患者意識完全恢復后,即可起床下地行走。住院患者返回病房;門診患者則會轉到恢復室再觀察一段時間,待患者完全清醒,經醫(yī)生檢查,同意后方可由陪護者陪同離開恢復室。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前后總計需要大約1.5小時或稍長些。
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一個療程一般為6~12次,根據患者病情而定。
◆ 治療后患者在恢復室休息觀察15~30分鐘。
◆ 患者清醒后的1~2小時可先進少量流食,待下頓進餐時再進食正常食物;切忌大量、急切進食,尤其是固體食物,否則易導致噎食等嚴重意外情況。
◆ 治療期間及治療結束后的1~2個月內,請勿讓患者開車或操作有危險的機械等,否則可能會由于患者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不靈敏而發(fā)生危險的意外。
◆ 治療后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較長時間的神智不清,治療全程要有家屬陪同并細心照顧患者,以免發(fā)生走失、摔傷、交通事故等意外。
◆ 整個治療過程中請勿讓患者飲酒和吸煙,酒精與麻藥同時使用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過度抑制而引起嚴重問題,吸煙可使分泌物增多而增加治療中窒息的危險。
◆ 離院后患者出現任何常見副作用以外的情況時請帶患者來醫(yī)院,由醫(yī)生來判斷并處理。
對大多數患者來說,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副反應相對少而輕,較常見的有頭痛、肌肉酸痛、惡心嘔吐、發(fā)熱等,通常程度輕微,休息后癥狀即可好轉,嚴重者需對癥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患者在接受電休克治療后認知功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者表現為近記憶力減退,重者可有遠記憶力下降、遺忘、注意力集中困難、反應速度減慢,甚至表現為一定程度的意識混亂。電休克治療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患者的年齡、軀體狀況以及治療的次數、頻率、發(fā)作時間、治療時電極安放位置、刺激時輸出電流的波形等。
目前認為,電休克治療對認知功能的影響是可逆的,一般在2周至2個月左右恢復。也有報道認為,由于精神障礙本身亦常常損害記憶功能,故電休克治療并不見得比精神癥狀本身帶來的記憶損害更明顯,甚至部分患者經電休克治療后,由于精神癥狀改善記憶功能亦同時改善。在電休克治療所致死亡率方面,目前報道死亡風險僅為萬分之一,但患有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除外。
電休克治療罕見并發(fā)癥包括:舌、口唇、牙齒(包括義齒)、肌肉損傷,嚴重并發(fā)癥包括骨骼或身體其他部位的損傷、一過性的或持久的心臟損害、持續(xù)癲癇發(fā)作或治療后再發(fā)作等。此外,由于實施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時需輔以靜脈全身麻醉,可能會出現麻醉意外和并發(fā)癥,如麻醉劑過敏、惡性高熱、返流誤吸、窒息、呼吸心跳驟停、心肌梗塞、腦梗塞等,但由于麻醉時間很短,方法相對簡便,故發(fā)生率極低,且治療時亦有相應預案和搶救措施。
近年來,隨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型治療儀可供調節(jié)的參數越來越多,包括刺激頻率、單次刺激波寬、電流強度和刺激時間等,可供調節(jié)的范圍更廣更細,與之相關的技術如影像學定位技術、機器學習技術等也協(xié)同發(fā)展,不同特征的患者正逐步得到與之相匹配的治療方案。相信這種古老的神經調控治療技術會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方面煥發(fā)青春,向著“個體化、精準化”治療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