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雯
在小學習作中,想象作文與記實作文是并列的重要類型。想象作文雖然說是虛構(gòu)的,好像沒有學生真實生活作為抓手,但在培養(yǎng)學生習作興趣、表達能力等方面都是無可替代的有效形式。正因為如此,統(tǒng)編教材十分重視想象類習作訓練,除了循序漸進安排學生寫想象的習作,還在三年級下冊以習作單元的形式安排了專項訓練,讓學生以此為基礎(chǔ),在習作中寫好想象的內(nèi)容。所以,在想象類習作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大膽想象,有序表達,讓想象作文有栩栩如生的表達效果。
想象作為一種特別的思維方式,無論是改造舊形象還是創(chuàng)造新形象,都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妙合、夸張、典型化等。
一是在妙合中求新。這里的妙合是指從學生熟悉的形象中選擇還沒有互相結(jié)合的因素、特征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形象。如《我變成了一棵樹》,樹、樹上的鳥窩、數(shù)學的幾何圖形都是學生熟悉的形象,但這些東西從來沒有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意思的形象;課文作者想象那樹是由“我”變成的,鳥窩有各種幾何圖形,鳥窩是“我”用來招呼朋友的住宅,所以當朋友來了“我”會彎下身子讓他們住進鳥窩里,大家在一起玩得十分開心。這就是經(jīng)過妙合得來的形象。學生明白了妙合在想象中的作用后,就可以大膽想象,將某些物件組合成自己想變成的東西,寫“奇妙的想象”時就得心應手了。有的學生直接把教材習作提示中出現(xiàn)的“最好玩的王國”“躲在草叢里的星星”和“假如人類可以冬眠”組合在一起:躲在草叢里的星星中有一個最好玩的王國,那是人類冬眠以后形成的……這樣的想象就很大膽,充滿了新鮮感,里面肯定會有許多美妙的事情發(fā)生。
二是在典型化中創(chuàng)新。典型化通常是小說創(chuàng)作中運用的方法,適合于高年級學生運用。統(tǒng)編教材在六年級安排了小說文體單元學習,可以歸入“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學習。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讀小說,關(guān)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其中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采取典型化的方法,如《橋》中的老漢,《窮人》中的桑娜,《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等,都是作者把集合了生活中不同人物性格特點的人物放在典型的環(huán)境中的結(jié)果。在教學單元習作“筆尖流出的故事”時,學生要達到創(chuàng)設(shè)“較為鮮明的人物形象”的目標,就要采用典型化的方法,先想象出自己心目中的一個形象,然后再想象出一個能夠突出人物性格的故事情境。這樣的寫作活動,就是學生嘗試運用典型化表達方法的實踐。
寫想象作文,學生打開了想象的閘門,有了想象目標并能夠大膽想象,是不是就可以順利地寫出想象作文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這時候,學生的腦海里雖然有了想象出來的新形象,但是把它落實到紙上用文字表述出來,并不比想象容易。有鑒于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想象的內(nèi)容寫細致,使想象的內(nèi)容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一是圍繞想象多問幾個“什么”。在想象作文中,學生常常出現(xiàn)想得很好,寫得不好的現(xiàn)象。原因是學生在大膽想象時,僅有虛擬的形象就高興得忘記一切,沒有深入地往細處多想想,表達的時候自然就寫不清了。解決的方法,就是學生圍繞自己想象的形象,多問幾個“什么”,把問的問題一一想清楚,再寫出來,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想象作文了。如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教材習作提示中有比樹還高的螞蟻。這只是一個外在形象的想象,具體表達時還需要在細處多問幾個“什么”:這只螞蟻的嘴巴怎樣,眼睛怎樣,最善于搬運食物的前腿怎樣;它是怎么長成這樣的,可以用它來解決什么難題等。學生弄清楚前一組問題,可以把大螞蟻的外形描寫清楚,讓人既能看出它是一只螞蟻又能看出它是一只超級螞蟻;弄清楚后一組問題,學生就可以讓人們明白自己為什么要想象出這樣一只超級螞蟻。值得注意的是,這樣多問幾個“什么”,并不是隨便問問,而是有目的又講順序的。
二是學會運用分解寫出細節(jié)。教師指導學生把想象的內(nèi)容寫細,至少需要從兩個方面開展。一要指導學生重視運用生活儲備。因為生動有趣的想象離不開豐富的表象儲備,所以學生選擇相關(guān)的表象開展想象時,就要選擇那些自己比較熟悉的對象,后續(xù)開展進一步想象就不會覺得茫然無序。在確定想象對象后,學生還有必要深入了解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這樣才能夠起到增加生活儲備的作用,使想象保持在合理區(qū)間運行,想象出來的故事自然合理,避免出現(xiàn)有悖常理的想象。二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分解法去寫作。根據(jù)想象對象的表達需要,學生可以采用分解法,可以是分解過程,可以是分解階段,可以是分解場面,還可以是分解動作等。仍以上述想象的那只超級螞蟻為例,學生寫它舉起100噸重的有毒罐體移到安全的地方,可以采用分解動作的方法:大螞蟻站在有毒罐體邊,伸出前臂搭在罐體上,既沒有捆綁也沒有勾連,原本尖利的前爪變成了巨大的吸盤,牢牢地吸住罐體,輕輕地把它提起來,走向早已挖好的深坑邊,穩(wěn)穩(wěn)地將有毒罐體放了進去。這樣的表達,學生既運用了自己儲備的生活常識,又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
傳統(tǒng)的想象作文寫作,學生在完成之后教師一一批改,再集中進行評講,屬于結(jié)果評價,對學生這一次想象作文能夠起到的幫助就顯得微乎其微。因此,在想象習作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在習作不同階段借助評價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
一是想象的獨特。獨特性是評價想象的關(guān)鍵性指標,適宜在學生確立想象對象之后進行評價。無論是想象出來的形象,還是想象出來的故事,都需要跟別人不一樣;如果一個小組的學生在同一次想象中都選擇了相同的對象,接下來的習作變得千篇一律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在學生初步確立想象對象時,教師就要對學生想象的內(nèi)容進行評價,以獨特性為標準,鼓勵學生想象出與眾不同的內(nèi)容。對難免出現(xiàn)的同類想象內(nèi)容,教師可采用追問的策略,讓學生進一步說出想象的細節(jié),通過獨特的細節(jié)來區(qū)別。
二是想象的豐富。豐富性是想象的又一重要指標,主要是指想象的內(nèi)容是否具體、生動、形象。不同的學生開展想象時,頭腦中的表象越豐富,對想象事物的理解越深,想象的內(nèi)容就越豐富。對想象的豐富進行評價,適合在學生完成初稿時進行。借助這樣的評價,學生能夠把想象寫得更具體。
總之,教師在想象類習作指導實踐中,需要把握編者意圖,在日常訓練中重視方法指導,及時借助評價幫助學生寫出想象獨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