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川
1913年,26歲的錢玄同辭去在杭州教育專署的工作后來到北京,開始擔任國立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及附屬中學國文、經(jīng)學講師。當時在他的班上,有兩位學生在各方面表現(xiàn)得都極為出色,一位姓張,另一位姓周,錢玄同對這兩位學生也都非常地器重。
每到學期末,按照學校規(guī)定,校方都會在每個班級評選出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當時,許多人都以為錢玄同會在這兩名學生中難做取舍,畢竟他們兩個人都很優(yōu)秀。不料,令眾人驚訝的是,錢玄同當時想也沒想,就將張同學的名字報了上去,好像根本就沒有給周同學一丁點的機會。得知這種情況,一些人在背后議論,錢玄同表面看似對他們兩個都好,其實不然,也許張同學和他們家有親戚關(guān)系。當時,就連周同學也在心里發(fā)起了牢騷。
面對眾人的猜疑,錢玄同大度地笑了,隨即開口解釋道:“大家可能有所誤會。在我心中,這兩位學生確實都非常的優(yōu)秀,我也很喜歡他們。之所以推薦了張同學,是因為我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發(fā)現(xiàn),張同學除了學習用功勤奮外,他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優(yōu)點,就是喜歡幫助其他同學,特別是愿意結(jié)交一些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然后心甘情愿地去幫助他們一起提高?!?/p>
說到這里,錢玄同禁不住嘆息了一聲,隨后接著說,“周同學當然也非常的聰明,老師講的東西他總是一學就會。但是,讓人遺憾的是,他卻很少去主動幫助那些學習差的同學,對他們愛搭不理。再有,我還發(fā)現(xiàn)過多次,周同學喜歡結(jié)交一些富家子弟,對那些出身寒門的同學卻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是很不好的品行。我也曾善意地提醒過他好幾次,但遺憾的是,周同學好像并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p>
說到這里,錢玄同話鋒一轉(zhuǎn),最后說,“其實在這次上報的名單中,我最后還是添上了周同學的名字,就是想給他一個改正自我、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同時以此為鑒,希望他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團結(jié)同學,結(jié)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幸運的是,這次的要求校方也答應下來。所以,我們班這次總共評選了兩名優(yōu)秀學生干部?!?/p>
錢玄同的話音剛落,立好博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值得一提的是,后來錢玄同的話傳到周同學那里,他終于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最終也改掉了身上的那些壞習慣。
錢玄同的做法無疑是讓人贊嘆的。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而看待一個人時,我們不能只看對方的缺點,而無視他的優(yōu)點。面對那些缺點時,我們應適當?shù)丶右砸龑?,并給對方一個改正的機會,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編輯? 雪彤/圖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