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 森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學生處,葫蘆島 125105)
2020 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內外部環(huán)境,我國仍然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至此,絕對貧困在我國退出了歷史舞臺。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huán),教育扶貧在這場偉大勝利中有著十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在教育扶貧中,高校學生資助憑借其拓寬教育脫貧通道的作用,通過不斷健全學生資助制度,逐漸完善學生資助服務體系,讓每一名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都能接受教育,有效保證了教育的公平性,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
做好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鞏固脫貧攻堅戰(zhàn)役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人才強國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加快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的有力保障。長期以來,我國特別重視學生資助工作。在教育部和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的大力推動下,各個高校持續(xù)優(yōu)化自身資助體系:以新生入學資助項目、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幫助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解決路費、學費和住宿費問題;通過“綠色通道”為困難生在入學時免去學費的煩惱;以國家(省政府)獎學金、助學金,以及學校獎學金、臨時困難補助、勤工助學等資助減輕困難生的生活費壓力,使學生在入學前、入學時及入學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做到“三不愁”。以“獎、助、貸、勤、補、減、免”為主渠道,構建起了一個各層面都相對完整的資助體系,大大解決了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壓力,極大促進了教育的公平性。
隨著近年來脫貧攻堅的不斷深化,尤其是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一方面保持著與之前政策的連續(xù)性,一方面也開始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多數(shù)特點與本科高校一致的同時,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特點也因政策不同而存在其獨特性。
高校學生資助力度的加大,主要表現(xiàn)為資助資金標準的提高、資助覆蓋面的擴大及每年資助資金投入的增加。
進入21 世紀以來,自2005 年設立了國家助學獎學金,其經(jīng)歷了三次調整。第一次調整為2007 年,資助標準由原來的1500元/人/年提高至2000元/人/年;第二次為2010年,資助標準由原來的2000 元/人/年提高到3000 元/人/年;第三次為2019 年,從同年春季學期開始,本專科生國家助學金對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標準提高(以下簡稱“提標”)了10%,由原來平均3000 元/生/年提高至3300 元/人/年。以遼寧省為例,2019 年調整后的國家助學金設置為兩個檔次:一等助學金4400 元/人/年,用以資助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的學生;二等國家助學金2750 元/人/年,用以資助家庭經(jīng)濟一般困難的學生。
資助標準的提高,進一步減輕了困難生在校期間學習和生活上的經(jīng)濟壓力,能更好地幫助經(jīng)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yè),在體現(xiàn)了國家、學校對廣大學生關心的同時,也助力了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
1.高職院校國家獎助學金擴面
有別于本科學生資助,2019 年高職院校學生國家資助的調整可以總結為“三擴一提”,即高職學生除了迎來國家助學金的提標,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的覆蓋面也有所擴大(以下簡稱“擴面”)。此次擴面的調整具體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高職院校的國家獎學金名額增加了1 萬名;第二,高職院校的國家勵志獎學金覆蓋面相比原來提高了10%;第三,高職學生國家助學金覆蓋面同樣提高10%。
2.高職院校擴招學生納入資助范圍
從2019 年起,我國高職院校開始實行擴招計劃。對于這部分學生,國家專項設立了高職院校擴招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并且明確規(guī)定高職院校擴招學生同樣具有申請國家獎學金及省政府獎學金的資格。
高職院校國家資助的擴面,除了減輕了更多高職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負擔,還有效增加了職業(yè)教育的吸引力,對高職學生學習與實踐、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有很好的激勵效果。
1.從全國層面淺析高校學生資助資金投入
十多年來,從全國范圍來看,高校的資助力度持續(xù)加大,各類資金投入逐年增加。2007—2019 年,全國高校獎學金、助學金及各類資助資金變化見圖1。
圖1 2007—2019 年高校資助資金變化
從圖1 可見,全國高校各類資助資金逐年增加。2007—2019 年,資助金額總和從2007 年的271.12 億元增長至2019 年的1316.89 億元,增長了385.72%,年均增幅14.23%。在這13 年間,獎學金由66.12 億元增長至264.99 億元。其中,同比增長較快的年份有2012 年和2014 年,原因是從2012 年開始,國家建立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而自2014 年起,國家又設立了研究生學業(yè)獎學金。同時,2007—2019 年,助學金由64.68 億元增長至378.29 億元。2010 年的本??粕鷩抑鷮W金提標,2014 年秋季學期開始設立的研究生國家助學金及2019 年的本??粕鷩抑鷮W金提標,以及高職學生助學金擴面,使得這三年的同比增長率相對較高,分別為30.57%、44.25%和15.20%。
2.從學校層面淺析高校學生資助資金投入
由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家、地方和高校各個層面都在不斷加大學生資助力度。由宏觀到具體,下面以遼寧省某高職院校的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資助為例,由面到點地進行分析。該校2007—2020 年的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見圖2。
圖2 遼寧省某高職院校2007—2019 年國家獎學金、助學金資金變化
由圖2 可見,與圖1 全國獎學金、助資金變化趨勢相似,該校獲得國家獎學金、助學金指標總體也呈增加狀態(tài)。但是,由于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的分配指標受在校生人數(shù)及新生人數(shù)的影響較大,因此資助資金的變化曲線會出現(xiàn)起伏。但是,2010 年(本??粕鷩抑鷮W金提標)及2019 年(本科生國家助學金提標,高職學生國家助學金提標擴面)的國家助學金相對前一年均有明顯的提高,這與全國高校獎學金、助資金變化相吻合。
此外,《學生資助資金管理辦法》要求高校要提取資金用于學生資助,且對提取比例也做出了詳細規(guī)定,如此一來,大部分高校的校內資助在新時期勢必會有所提高。
綜上分析,無論是從全國資助資金這個整體,還是從某高職院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這個個體來分析,都不難看出資助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需要繼續(xù)加大資助力度,這既是鞏固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的客觀需求,維持小康社會的穩(wěn)定的內在要求,保證經(jīng)濟困難學生接受完整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教育部“持續(xù)鞏固4%成果”與“確?!畠蓚€只增不減’”工作要點得以落實的有力保障。
教育部2021 年工作要點指出,要落實過渡期“四個不摘”要求,保持政策總體穩(wěn)定和工作平穩(wěn)過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開局這個新的歷史時期,資助政策仍會與脫貧攻堅保持著良好的銜接,繼續(xù)發(fā)揮學生資助在我國的減貧、保障及兜底作用,促進社會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仍會實行精準資助,“扶上馬”再“送一程”,確保已脫貧的學生,尤其是邊緣易致貧家庭學生、脫貧不穩(wěn)定家庭學生及低保家庭學生等特殊群體,不會因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去學業(yè)。而精準資助的前提是精準認定困難生,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資助管理機構的建設應更加完善,資助工作隊伍業(yè)務能力不斷增強,推進學生資助工作向著“專業(yè)化”與“一體化”方向邁進,為實現(xiàn)精準資助提供人才及理論保證。
新時期,在重大災害等緊急事件中的定向資助作用更加突顯。此外,隨著學生資助保障制度的不斷健全,孤兒大學生的精準資助也得到了加強,事實上無人撫養(yǎng)的大學生被納入資助體系,每月還會得到政府發(fā)放的生活補助。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在我國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后,相對貧困問題開始浮現(xiàn),學生資助工作仍應擺在學校學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如此一來,就對資助的育人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
經(jīng)濟困難學生占在校生人數(shù)的兩成以上,這個學生群體的思想教育更應為高職院校所重視。一方面,本身高考成績不理想加之家庭經(jīng)濟原因使他們在自身能力、經(jīng)濟及就業(yè)等方面承受著更大壓力;另一方面,大學是他們掌握技能、突破自我的關鍵階段。
面對著如此龐大的群體需求,高職院校的學生資助工作也應該轉變思路,將立德樹人融入日常的資助工作中,將學生資助工作向下、向深延伸,以物質資金幫扶為載體,采用多種形式的育人模式,加強對受助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其誠信理念,厚植其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其感恩意識,培養(yǎng)其自強樂觀心態(tài),提高其綜合素質,促進其成長成才。目前,我國資助育人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高職院校都應繼續(xù)探索使“資助”與“育人”結合的有效途徑,持續(xù)深化物質幫扶的基礎與思想教育的核心的有機融合,真正將“以人為本,資助育人”落到實處。
加強資助宣傳工作,提高宣傳水平,是充分發(fā)揮資助的育人作用及加深學生對相關政策了解的必然要求,是創(chuàng)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塑造良好學校形象的重要途徑。首先,資助政策往往會隨著國家和學校的發(fā)展而發(fā)生變化,只有充分發(fā)動宣傳,才能讓學生了解到最新政策,才能營造出一個公平、公開、公正的資助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受到監(jiān)督。其次,正如前文所說,緊急事件中的定向資助會越來越多,只有做好宣傳工作,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學校的溫度,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起回報社會、回報祖國的決心。最后,高職院校的資助對象中也不乏勵志成才的先進典型,只有深入挖掘出他們的故事,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資助宣傳工作中來,同時大力做好相關報道,才能發(fā)揮榜樣的帶動作用,從而在全體學生中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同時,資助工作的宣傳途徑和方法也會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特點,就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和實際,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短視頻、圖文解說等方式,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學生對資助政策的了解,提升身邊優(yōu)秀資助典型熱度的目的。
綜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的資助育人與資助宣傳應該是相輔相成、水乳交融的。在做到資助工作公平、公正、公開,為每一個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持的同時,也要做好受助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他們重視誠信、學會感恩、樹立自信、勵志自強、回報社會,這是資助宣傳工作優(yōu)質內容的來源。同時,做好資助宣傳工作,增加學生獲取有用信息的渠道,又能推動資助育人工作深入開展,從而形成一個“資助—育人—宣傳”的良性循環(huán)。
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這個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學生資助工作總體表現(xiàn)出在維持原來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的基礎上又有突破的特點。正所謂資助先行,育人為本,只有對這些特點有一定的認識,才會在新的時期,在繼續(xù)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物質經(jīng)濟幫扶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專業(y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