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楠 盧薇薇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指由多種異源性疾病和不同發(fā)病機制所致肺血管結構或功能改變,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動脈壓力升高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1,2]。孕婦在妊娠期間會出現(xiàn)諸多正常生理變化,如血容量和心輸血量明顯增加,機體的血流動力學、凝血機制及機體激素水平發(fā)生變化,導致妊娠合并PAH 孕婦發(fā)生右心衰竭、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肺動脈高壓危象等并發(fā)癥的風險增加,對母嬰的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3,4]。因此,早期及時診斷并給予針對性治療對改善妊娠合并PAH 孕婦的母兒結局具有重要的價值。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62 例妊娠合并PAH 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母兒結局,旨在為妊娠合并PAH 孕婦的臨床管理提供參考。
回顧性分析2018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2 例妊娠合并PAH 孕婦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經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為PAH;妊娠期于我院就診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妊娠前存在PAH 者;妊娠結局未知者;精神及認知功能嚴重損傷者。所有患者中肺動脈收縮壓≥80 mmHg 者分為重度組(n=18),肺動脈收縮壓為50~79 mmHg 者分為中度組(n=20),肺動脈收縮壓為30~49 mmHg 者分為輕度組(n=24)[5]。其中重度組患者年齡21~38歲,平均27.81±2.53歲;孕次1~4 次,平均2.36±0.48 次;初產婦12 例,經產婦6 例。
中度組患者年齡22~35 歲,平均28.03±2.21歲;孕次1~5 次,平均2.09±0.51 次;初產婦13例,經產婦7 例。輕度組患者年齡20~37 歲,平均28.20±2.06 歲;孕次1~4 次,平均2.23±0.35次;初產婦17 例,經產婦7 例。三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通過查閱病歷、隨訪患者等方式收集所有妊娠合并PAH 孕婦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孕次、產次、PAH 病因、心功能分級、心電圖、分娩孕周、足月分娩情況、終止妊娠方式(陰道分娩、剖宮產、醫(yī)源性流產)、產后轉入重癥監(jiān)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情況、新生兒體重、新生兒阿普加(Apgar)評分、新生兒窒息情況及轉入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情況等。
1.3.1 PAH 病因
統(tǒng)計并比較三組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圍產期心肌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特發(fā)性PAH 等病因的發(fā)生率。
1.3.2 心功能及心電圖
統(tǒng)計并比較三組心功能分級及心電圖檢查結果,包括:電軸右偏及右心室大發(fā)生率。
1.3.3 產婦妊娠結局
統(tǒng)計并比較三組分娩孕周、足月分娩情況、終止妊娠方式及產后轉入ICU 情況。
1.3.4 新生兒結局
統(tǒng)計并比較三組新生兒體重、新生兒Apgar評分、新生兒窒息情況及轉入NICU 情況。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妊娠合并PAH 孕婦的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共30 例(48.39%),其中房間隔缺損最為常見。心臟瓣膜病14 例(22.58%),特發(fā)性PAH 8 例(12.90%),圍產期心肌病5 例(8.06%),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5 例(8.06%)。三組PAH 病因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三組PAH 病因比較(例(%))
重度組心功能Ⅲ~Ⅳ級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心功能Ⅲ~Ⅳ級率高于輕度組(P<0.05)。重度組電軸右偏率、右心室大率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電軸右偏率、右心室大率均高于輕度組(P<0.05)。見表2。
表2 三組心功能及心電圖比較(例(%))
重度組分娩孕周明顯早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分娩孕周明顯早于輕度組(P<0.05)。
重度組足月分娩率明顯低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足月分娩率明顯低于輕度組(P<0.05)。
重度組醫(yī)源性流產率、產后轉入ICU 率均高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醫(yī)源性流產率、產后轉入ICU 率均高于輕度組(P<0.05)。
見表3。
表3 三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重度組新生兒體重明顯低于中度組、輕度組,中度組新生兒體重明顯低于輕度組(P<0.05)。三組新生兒Apgar 評分、新生兒窒息、轉入NICU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4 三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PAH 是以肺血管阻力增加為主要特征的病理生理狀態(tài),患者病情呈進行加重,可引起右心室后負荷增加,右心室肥大,最終導致右心功能衰竭[6]。既往研究顯示妊娠合并PAH 孕婦因右心衰竭及心內分流導致的栓塞、休克和死亡等不良結局,但隨著“三胎”政策的實施,患有心瓣膜疾病或先天性心臟病婦女的生育要求不斷增加[7,8]。妊娠合并PAH 孕婦早期無典型癥狀,但病情進展迅速,易引起不良結局[9]。及早診斷妊娠合并PAH對改善孕婦分娩結局尤為重要。臨床診斷PAH 的金標準為肺動脈導管插入術,但其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極少用于妊娠期孕婦?,F(xiàn)階段臨床診斷妊娠合并PAH 的常用方法為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性及良好的顯像模式。
有報道顯示,妊娠合并PAH 最為常見的原發(fā)病因為先天性心臟病[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62 例妊娠合并PAH 孕婦中30 例(48.39%)病因為先天 性心臟病,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這一結果提示臨床需重視先天性心臟病孕婦。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組心功能及心電圖檢查結果均優(yōu)于中度組及重度組,表明隨著PAH 病情加重,孕婦心功能障礙越嚴重。分析原因為:在妊娠期母體生理變化的基礎上,PAH 會導致血容量及心排出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右向左分流,從而影響心功能分級。現(xiàn)階段關于妊娠合并PAH 終止妊娠時機尚未達成統(tǒng)一,臨床應綜合孕婦心功能、原發(fā)病因、孕周及嚴重程度等因素進行針對性管理。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重度、中度及輕度妊娠合并PAH 孕婦分娩孕周為28~30 w、31~34 w、34~37 w[11,12]。本研究中重度、中度及輕度孕婦分娩孕周分別為 29.25±1.61w、33.29±2.27 w、36.96±1.79 w,也佐證了上述國內外研究結果。這可能是因為:正常妊娠狀態(tài)下,心輸出量在28 w 左右到達最高,孕32~36 w 血容量增加50%左右。PAH 孕婦由于多種原因導致肺動脈阻力升高,而妊娠后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隨之增加,右心室負擔加重,引發(fā)右心衰竭,需及時終止妊娠。
相比之下,輕度PAH 對部分孕婦的影響并不明顯,孕婦能適應孕期心輸出量的增加,故妊娠合并輕度PAH 孕婦的足月分娩率較高。
目前臨床關于PAH 孕婦終止妊娠方式的選擇存在分歧,多數(shù)學者認為人工流產是孕早期孕婦的主要選擇,對于孕中期孕婦可使用乳酸依沙吖啶引產,孕晚期孕婦應選擇剖宮產[13,14]。有報道認為,孕晚期孕婦終止妊娠的方式應視病情而定,心功能I級、心臟病妊娠風險I~Ⅱ級者可采用陰道分娩,心功能≥Ⅱ級、心臟病妊娠風險≥Ⅲ級者可通過剖宮產終止妊娠[15]。本研究顯示,42 例妊娠合并PAH 孕婦選擇剖宮產終止妊娠,分析原因為剖宮產能縮短分娩時間,減少長時間子宮收縮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緩解疼痛及疲勞等引起的耗氧增加。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輕度組產后轉入ICU 率遠低于中度組、重度組,這可能與中度組、重度組孕婦病情嚴重,分娩后不良結局風險相對較高有關。對比三組新生兒結局情況發(fā)現(xiàn),重度組新生兒體重低于中度組、輕度組,提示妊娠合并PAH病情加重更易導致新生兒不良結局。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PAH 的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臟病,隨著PAH 病情程度的加重,不良母兒結局風險顯著增加,臨床需重視妊娠合并重度PAH 的孕婦,應建議其嚴格避孕或于妊娠早期終止妊娠。